学习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全文】

思而思学 2023-10-29 22:17:26

过去一年来,中国不惧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始终把深化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学习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

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同一时间,一份调查用超过57万受访者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讲述老百姓对过去一年中央政府各项政策的“获得感”。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面对这份热情洋溢的工作报告,让百姓的心头充满了欢喜。这份工作报告不仅仅翔实地对中央政府昨天和未来所做的工作向全国人民进行解读,更多地体现了中央政府在时代改革的今天,为中国百姓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而这些工作究竟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改变多少。这份报告寄托了中央政府为民服务的情怀,亦让广大百姓对于未来的改革充满了更多更大的梦想。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会让百姓有很多的获得感呢?相关媒体新闻说得明白,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涵盖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32项具体量化指标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持续推进等满意度均过99%。网民对2017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工作成效的‘获得感’最高。在政府的工作中,政府所做出来的承诺真正是言必行,行必果,果必须是注重实效,让百姓感受到各项工作的落实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在今天,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有很多干货,让百姓对于2017年的改革寄予厚望,2017年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仍在涉及到百姓最大利益的民生问题上发力,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工作部署,尤其是“提速降费”等一系列民生大礼包何时落地,最受网民关注。正是改革一直向民生靠拢,让百姓对于政府的工作报告怎么不会点赞有很多的期待呢!尤其是总理所说的话,“发展是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要让广大群众感到生活有滋味、未来有奔头!”两会报告如此系挂民生,这相关部门调查查姓相信农村收入会提高,更对“全面小康”的实现信心十足,这根本不是意外,是百姓对中央政府工作的信任发自肺腑之言。

2017年全国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百姓获得感最高,相信2017年中央政府的改革一定不会让百姓失望,伴随着时代的浪潮,中国人民将会迎来越来越美好的生活,那时候让中国人民将更加自信,更加自傲和自豪。

【学习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2】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中央各部委领导的民意答复及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等,在广大群众中可以说引起了很大反响,主要就在于敢于直面热点话题,“讲真话、说实话”、“出实招、谋实策”,实打实,给人民群众以满满的“获得感”和美好希翼。

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2017)》显示,55.28%的受访者预期2017年收入会提高,13.52%的受访者预期今年家庭收入增长将超过20%。对此,有评论解读。“中国家庭收入高增长预期的受访者比例,创5年新高,老百姓‘全面小康’信心十足。”

部委领导掌握的、代表委员提供的数据,以及媒体各种调查得出的数据,更多具体数据支撑着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的回顾。调查显示,低收入人群2017年感觉幸福比例远超,55.01%农村受访者认为2017年收入会提高,青海、西藏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省份收入信心指数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显示出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精准扶贫脱贫和扶农惠农政策的获得感。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政府工作的晴雨表。但“获得感”不是喊出来、夸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从政府的惠民政策和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中感受出来的,需要各级政府以民生为重、以人民群众为大,出实招、办实事,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经济,提高就业,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从方方面面给人们群众带来利益共享和实惠。

“获得感”需要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办一些实事。现在,每年各级政府、机关部门都要提出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这已成为一种惯例,但不能停留在办十件、二十件实事的“数字”上,油盐酱醋茶,凡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都要办,执政为民,各级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办实事要优先老百姓最关切、最迫切和最需要的事情,办一件是一件,办一件就要办好一件。办好实事,要让群众参与进来,切忌“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和“数字游戏”,这样人民群众更容易到得“获得感”。

“获得感”需要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仅体现在物质利益的直接获得上,同时,还要让人民群众感觉事业有干头、生活有奔头,这就需要以好的政策鼓舞激励人。一是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在诸多惠民政策中直接获得利益,做到无忧无愁。二是环境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在政府创造的宽松政策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到自强自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规范服务”、这些都是利于人民、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的好政策,关键还是要落实好。

说到底,政府工作究竟怎么样,“获得感”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那么,如何才知道人民群众是否有“获得感”?不妨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搞些广泛的社会调查,听听基层广大群众如何说。这样,既有利于了解群众的“获得感”,又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群众更好地办实事,给群众以更多的“获得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