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精华篇】

思而思学 2023-11-10 13:52:08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务实推进者和践行者。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找寻“着力点”:一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是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推动优进优出。三是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四是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不移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具体事项部署,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全球化上的鲜明特点:积极而务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坚定地指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重大主张和战略指引,并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不仅仅是提出概念和理论阐释,也不仅仅在国际社会上进行呼吁和倡导,更在在实践中切实践行。

中国一直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推进者。“我们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主席曾指出,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上述主张做出了具体的实际回应。

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协调上,中国也一直致力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提升和完善。比如,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针对全球经济形势提出并倡导各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进行协调,一方面各国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减少和防止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负面外溢效益,并能够相互促进和增强彼此的经济发展。

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一些国家和地区便采取了刺激本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却没有顾及对其他经济体产生的负面影响,结果既危害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反过来伤害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负利率政策,导致低收入群体需求能力严重下降、催生资产泡沫、加剧货币贬值、恶化投资收益,这些后果造成全球经济结构性需求明显不足、国际贸易与投资显著减少,并加重了金融市场的投机与动荡,最终又反过来妨碍各个经济体的复苏和发展。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各自为政、缺乏衔接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中国致力于大家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其思想其行为均有助于扭转既有的不利局面。

当前,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实施“一带一路”,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数百亿美元,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新的经济封闭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倡议和推进“一带一路”,不仅是沿线国家参与,而且欢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一起参与,将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亮点。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2】

最近几年,国际舞台上有两个概念深入人心。一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个大趋势;二是“黑天鹅事件”,从英国脱欧公投到最近朝鲜半岛局势出现新一轮紧张,不确定的事情层出不穷,这是大趋势中的变数。二者是客观存在的一组矛盾,但人们总是希望未来更加稳定。在这样的当口,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能够保持确定性,是世界之福。

通过两会,世界能看到中国哪些确定性呢?

第一是中国的开放。现在有一种保守主义潮流在太平洋东头浪打浪,但是在太平洋西边的大陆上,思想和政策都是开放的。在上海代表团的讲话,重申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原则。可以预见,上海依然会在自贸区的探索中彰显整个中国的开放姿态。几个月后,北京还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中国开放的火炬传递到更广泛的区域。

第二是中国经济的稳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在6.5%左右,这个数字体现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反复强调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6.5%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仍将达到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这个预期数字的后面,还跟着另外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第三是中国政局的稳定。中国有56个民族,在西藏、新疆等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党和国家*与少数民族代表委员欢聚一堂共祝祖国繁荣昌盛的场景,正是中国各民族如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更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缩影。政治制度带来的政局稳定让中国人为之自豪。

第四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担当。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从不讳言为保护国家核心利益而发展军事力量,更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军事力量。中国并不想威胁任何别国,从来不想称霸,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戒心甚至远超西方国家,但当“萨德”这样的东西被架设在家门口的时候,必要的军事准备也必须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雅量”。

我们还可以列出中国更多的确定性,这些归根结底来源于一个更大的确定性,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两会上需要集中审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日常工作中的决策部署落实各环节,都体现了以*同志的党中央的要求,体现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从外部看,这一点是和西方国家最不一样的地方,但却是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乃至文化自信得以不断坚定的最大原因,也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大特点。

而这一切,都在宪法法律的框架下实现。两会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平台,执政党意志在这里上升为国家意志。中国告诉世界的确定性,就是在这种权力的有序、有效的合法运转中,被最终确定下来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