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多篇】

思而思学 2023-11-16 06:12:05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方面的工作部署,也是多年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主张在中国建设实践中的具体执行和落实。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1】

同心圆,中国梦??是响彻今年全国两会会议内外、传遍神州大地的两个热词。

同心圆。出自两年前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上也呼应,“努力画大同心圆”。

中国梦。中华民族这100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但正因越来越近,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历史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功亏一篑的教训不少。前车之鉴不可覆,拉美陷阱不可入,走好不易。

实现中国梦,需要汇聚磅礴力量,共襄复兴伟业。欲事立,须是心立。立众心,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要向心、同心、齐心,固守圆心。又要把包容的多样性半径拉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天下归心,万众一心。

同心圆,中国梦。现实催人奋进。越是改革深入、攻坚克难、社会转型、发展提质、新旧交替、爬坡过坎、惊险一跳、巨大飞跃的阶段,越是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的*周围。2017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诸多国内外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挑战严峻。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连年走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的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面对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稳住就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

以*同志的*,勇于历史担当,保持战略定力,驾驭复杂局面,引领改革发展,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进军,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难为也要为,难得也能得,实实在在地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

同心圆,中国梦。我们正在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既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又充满活力,大众创新。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

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