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优秀】

思而思学 2023-11-02 21:08:56

 央视社会与法栏目的《镜子》,一部三集纪录片,关于“教育、青春期、父母、沟通、隔阂、绝望、希望”。《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下面由思而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心得感想,欢迎大家观看!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一】

央视社会与法栏目的《镜子》,一部三集纪录片,关于“教育、青春期、父母、沟通、隔阂、绝望、希望”。《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胜利东小学安排教师和家长们观看了此片并写出了观后感,将陆续发送在微信平台上。下面是家长们观看此片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们大家一起来探寻教育的意义。

沟通,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作为年轻的父母,这部纪录片对我们的触动很大。看到片中家明坐在那里声嘶力竭的控诉父母对他个性的限制,让我心中觉得酸涩无比: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究竟怎样的爱才是他们所需要的、我们应该给予的?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但是孩子又是独立的“人”。我们不能把他们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替身,不能妄自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们的身上,而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思想和生活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意愿。

----1.5班 xxx家长

有“尊重”才有沟通

重”

《镜子》通过一个个真实的“问题”孩子让我看到了父母身上的教育问题,而且中间也有几个让我对号入座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孩子都面临一个很大的教育问题是“尊重”,父母没有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这也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会让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从而无法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解决问题、了解问题。

----1.2班 xxx家长

用心聆听孩子

家长无论多忙都不能忽略孩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错失就永远不会再重来一次,而家庭生活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注重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要多关心孩子的想法,用心聆听孩子的意见。

----1.1班 xxx家长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爱,无论怎样都在那里,与生俱来,但爱的能力是要经历学习和修炼的,才得以驾驭的能力,有了爱的能力才会去爱自己,并推己及人,允许孩子先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个他。

---- 1.6班 xx家长

不要以“爱”之名行“害”之实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看到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太合适的时候,可能就会怒不可遏,脱口而出说一些很有伤害性,甚至是有羞辱性质的语言,比如 “为什么你这么笨?”,“你是猪脑子吗?”父母本来是希望通过这样子的一个批评,责骂,能够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希望孩子遇事能考虑周全,机灵一点。可是,孩子缺乏对这些情境的辨识能力,她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很笨的小孩,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1.3班 xxx童家长

相信孩子的潜能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的选择权利。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助时助其一臂之力,在他们跌倒时给予鼓励,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 1.4班 xx家长

吾日三省吾身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这部记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既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又是“问题”能得以解决的最终实施者。

----1.7 xxx妈妈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镜子》。

纪录片中重点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崩溃状态,因与孩子之间矛盾越来越大最终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没办法只好把孩子送进特殊“改造”机构,却意外地学会了自己怎样去做好“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可厚非的,但往往这种沉重的,偏执的爱给孩子带来了太大的压力,这种爱让孩子偏离了航线,成了孩子承受不起的负担,这就是“问题孩子”背后的真正的问题所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恰恰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镜子》以真实,客观,冷静的态度记录了三个家庭的问题,三个家庭的改变,三个家庭的成长,让我们重新审视现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亲情关系的问题。要怎样去维系这种关系,怎样更加稳固这种关系,纪录片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这是一次爱的启蒙教育,让爱不再变成伤害。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家长爱不爱孩子啊?爱呀,爱始终都在那里啊!

是啊,也许对于孩子的爱我们从来没有变过,也在原来爱的基础上越付出越多,可是为什么变成社会惯有用词“问题孩子”“问题家庭”?让我们背上不会教育孩子,把孩子没教育好的锅?看完纪录片,我深感我们过于把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不再重走我们的路,希望孩子以后过得更好,希望孩子有所谓的“出息”有太多太多的希望……但因为这些观念的驱使,我们把“爱”指向了孩子,让他们负重前行。

纪录片中有个孩子说:“我们有童年吗?我们也许连童心都没有了吧!”这是我们该反思的,孩子真正的快乐吗?他们想要的快乐是什么样的?我们沟通过?了解过吗?对的地方我们要全力支持,不对的地方我们该去细心引导,但需要的是态度,是方法,不能简单粗暴。

孩子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就会完全照搬主人的吩咐,只是后来中病毒,程序乱了……

纪录片让人看的压抑,但同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也在反省自己,我是不是这样的父母,我是不是在这几位家长的路上重蹈覆辙,我是不是也在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着我的孩子?

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说的也对:律师要执照,开车要驾照,但做父母是不需要执证上岗的,而这个是我们要做一辈子的职业,我们也是需要学习的。

但我们要学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因为他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他更是一个单独而独立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的人,更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有时孩子的想法并不输于父母;其次,要学会怎样正确的表达爱他们,而不是扭曲的爱。我们试着把自己对孩子的种种指责换成教导方法的鼓励,把他们不会接受的死命令改成启发式的提问,让孩子对事情感兴趣,然后自己付诸于行动,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言传身教,孩子从出生起就在观察学习大人的言谈举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对人对事的态度他学得有模有样,你的口头禅也许就会变成他的口头禅。

对于孩子我们还是要保持一颗初心,就像第一次见他们时的心情:喜爱,兴奋。我们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吧,大家加油!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三】

看完三集《镜子》,我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可以放弃一切,对孩子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是学会感恩。同时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的人。要让孩子知难、知苦,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决定自己的前途,相信孩子自己会长大,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镜子》里有几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家长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说:“我们做律师需要执照,开车需要考驾照,可是我们做父母却不需要,但这是我们要做一辈子的职业,父母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也需要学习。”

我认为家长需要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因为他们除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他们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们,包括尊重他们的感觉。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相信他们,要和他们做朋友。做到教育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

2.善于沟通,正确表达人世间的爱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3.请把指责变成鼓励,把命令变成启发式提问

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用脑子想问题解决问题,哪怕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更糟,要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好机会。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镜子》影片里有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说,现在少年儿童的快乐是何其的少,除了读书,就是补课,全是学习读书,变书呆子,哪里还有快乐童年、童心了呢,小孩也是人,不是中了病毒,而是有自己的感受,是不想受父母所控制。让孩子一直快乐,做喜欢做的事,有哪些家长能做得到呢?是值得我们家长、学校、社会一起深思……

人生是一条风雨同路的过程,家长对爱的认知教育还是有一定的空白,演绎着“你是我的孩子,爱就是控制,满满的爱就变成了满满的伤害”。如何将命令变成启发式,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有担当。

4.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庭环境是竞争的还是友好的,取决于父母。孩子从一出生就通过观察在学习处理关系,看到父母总是指责对方他学到的是什么?所以一个问题学生背后,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至少是有问题的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是自私的爱,是对爱的占有和绑架,自我而狭隘;用他人的方式去爱,是无私的爱、是付出与关怀,博大而有的境界,对正在进步的孩子,要学会鼓励,说再努力一点,也许会更好一点,对退步的孩子或自卑的孩子,要学会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尊敬师长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感谢《镜子》,令家长看到自己。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四】

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

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五】

读了一宣老师的文章,我看了纪录片《镜子》,并想写一篇看后感。非常感恩能在疯人院里认识这么多老师,能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在成长的路上能与大家相伴,我无疑是幸运而又幸福的。

纪录片《镜子》看完了,但是孩子那句“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一直环绕在我的耳边。短短的三集纪录片记录了一个人生,一个命运,一个家庭,一个心灵。孩子的那些话一下下扎在我的心里,我跟着他们一起流泪,一起感动。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们何尝不是我与儿子的缩影。

他们是一些初中生、还有高中生、还有成年人,他们被称为问题学生,大多都是男孩子,很多孩子都是在青春期开始叛逆的,围绕着他们的是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重视。细细回想一下,其实这些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家庭的问题。

xx的父亲在接到老师的电话时,首先想到的是第二天他还要去招人,单位离不开他,他不能参加7天的集训,还不让孩子母亲参加,说她请假单位要扣工资。

xx的父亲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觉得自己很好,其母亲认为她有自己的追求,不可能围绕锅碗瓢盆当村姑,他们家庭也极不和谐。

xx的父亲盯住孩子的早恋,认为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全在早恋,与孩子的关系僵持到了无法改善的地步。

每个孩子来到家庭,犹如上帝赐予的礼物,小时候像个天使一样,是什么让孩子到了十几岁变成魔鬼,折磨着一个个父母,我想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在用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孩子,也正如那个心理老师所说的那段话,“律师要考证,心理咨询师也要考证,但是父母不用考证,每个人自从当了父母,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当父母,更别说为此去终生学习了。”是的,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今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如此快,我们不去学习,想仅仅依靠原有的知识去教育孩子,太难了。更何况现在的社会污染如此大,到处充斥着物欲,知识更新又是如此快,我们如果不跟上脚步,始终会被淘汰的。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部纪录片,我的心情如此沉重,难过得不停掉眼泪。参加完集训回来,一切看似平静了,但是我知道风波并未平息。因为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父母,还有家庭教育。一个人几十年的陋习,仅凭一次集训真正改变太难了。除非有了信仰。

xx的父亲对孩子期望值非常高,我们可以看到他小时候的经历,因为家庭条件差,20岁前后连皮鞋也没穿过,故而他有一股子干劲,他对孩子也给予了厚望,其实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身上。其实我们很多父母何尝不是这样。xx的父亲为孩子牺牲了很多,改变了很多,如他所说的什么大男子汉主义早就不复存在了,围绕着锅台转,但是因为与妻子不和谐,也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xx的父亲是个船厂工人,孩子已经25岁了,也送了这里,为此借了外债,他给孩子取名为阳,从父亲的泪花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的爱。其实孩子的问题和家庭条件关系不大,这些孩子中的父母有事业单位的、有国企的、有做生意的、还有工人。细细看看这些家庭要么是夫妻不和,要么是做生意疏于对孩子的关爱,要么是留守儿童。我很幸运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接触到香巴文化,让我能从本质上去改变,要不我的孩子将来也会这样的。

这部纪录片最好就是诠释了爱的真谛,爱不是控制,爱不是被物化。他们给孩子和家长上了一堂爱的认知的教育。不是我们不爱孩子,而是我们现在不懂怎么去爱孩子,不会爱孩子,我们往往借着爱的理由去控制孩子,占有孩子,我们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正如那个心理老师所说的,爱被憋住了,出不来,如果这些家长能激活心中的爱,能真正的去爱,那么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和谐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