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活教师作文【优秀篇】

思而思学 2023-11-15 09:16:49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作文一】成功,只有靠自己去争取

成功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并且是靠自己去成功。生于台北,籍贯北京,现居美国的知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将自己给女儿刘倚帆的信件,整理成《靠自己去成功》,通过质朴浅显的事例告诉每一个读者:You Make It Happen!

作家刘墉,是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靠自己去成功》,以写作和艺术上享誉华文世界的刘墉,培育儿女同样不乏心得和成就,他写的这本书真是教育后代的一本好书,同时也是子女了解家长的一本好书。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什么是尊重和爱。做为父亲,刘墉先生对子女的情感是丰富的,不苛求,不强迫,主张顺其自然的过程和正确平等的引导。他对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非常的在乎,这让所有做子女的十分感动。

《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专为写给女儿的书中,刘墉和女儿真是无所不谈,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世界:《当习惯成了自然》、《恨老师》、《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有赢有输才是人生》……鲜活的语言,奇异的故事,以及巧妙融于其中的哲理,读来耐人寻味。而绵藏其中的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来敲你的门,要靠自己去成功。自己去主动追求成功,激发自我的潜力,这很重要。《靠自己去成功》中记录的大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后,刘墉发觉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刘墉懂得“避而后谈”。在“谈独立”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女儿依赖父母成性的事。在叙述中不难发现,父亲并未因此与女儿发生正面冲突,每次都是以女儿的讲“理”收场。但是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应独立”的观点。作者从理论、事实着手,反驳女儿那所谓的“理”。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 刘墉懂得“换位思考”。父女之间存在的所谓的“代沟”是由于他们人生阅历、生活背景的迥异造成的。

书里,他分了好多个章节,从如何分配睡眠时间到如何面对焦虑,只谈方法,并不代劳;没有训斥,只有建议。他的方法有没有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儿子获哈佛博士学位,女儿以学业总的平均98分初中毕业,获布什总统奖,同时还在交响乐团中任第一小提琴手。更令人羡慕的是,这两位在成长过程中心情舒畅,充满阳光。

作者说,教育,可不就是“爱到开心”么?孔老夫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可以作点补充。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自己教育自己,挺好。

让我们知道,我们都是长有两只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飞翔、靠自己成功!其实书中并无精彩的故事和奇巧的情节,只有一个个片断,用饱含着生活哲理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让我们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仿佛在一瞬间给自己的灵魂又上了有意义的教育课。对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每次读过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任何时候,翻到哪一页都可以开始,可以进入。它有福音书般的质地,令人爱不释手。

《靠自己去成功》,不论在做人的方方面面,还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在艺术修养等许多方面,都贯穿了全部的真情实意,是要子女知道做人的荣辱,做人的尊严,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成功者。”《靠自己去成功》中,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感情的真诚流露,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启迪。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美轮美奂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有着超强的魅力吸引你,这,可能就是真实吧。

刘墉先生在书中写到:“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但有的人不但时间够用,而且甚至还有很多剩余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於已经四十七岁的我来说,如何更好的运用一天之内所有的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刘墉先生提出了非常好的方法,让我们在学习上,生活和工作中来参考。做事前,先考虑好急重轻缓并排好优先顺序,以速度争取时间,这样,我们就不会在需要的时候急三火四,浪费更多的时间了,合理的安排还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的事,使时间多元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

同时,让我们豁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时间就是生命啊!我们其实没有任何理由抱怨命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国家的培育之情??这里面透着这样一个简单的哲理: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长要自己去成长”。成功,只有靠自己才能争取;成功,要心存希望,有毅力,有信心才能获取。成功,这两个字,背后却饱含着无数的汗水。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一番风雨的磨难,关键是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气馁,要坚信在风雨过后,肯定有胜利的彩虹,通过风雨的磨练,你定会更加成熟,意志更加坚定,品格更加顽强,一定会重新找到自我。

心中有不变的决心,向着志向前进,那么,成功离你就只有一步之遥!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作文二】灰暗中的一抹绿色

这是一个灰蒙蒙的周日午后。时值夏季,本该艳阳高照,但天空中密布的乌云预示着风雨就要来了。同事们都回家过周末了,只有我一个人窝在寝室。外面起了风,呼呼地拍打着窗玻璃,我感觉有点冷,于是关上了窗子。

我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想起身去烧些水冲一杯咖啡,瞥到了床头书柜上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这是我哥送我的书,他说欧亨利是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常常让人“微笑中含着泪”。我上学的时候学过欧亨利的文章,记得这位文学大师的小说以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结尾著称。“也许下雨天咖啡与书更配哦”我想道。于是我烧起了水,翻开了书。

我看了看目录,想找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来读。看到《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个名字时,我眼前一亮,常春藤是我喜欢的植物,绿绿的、生机勃勃。我家乡的旧墙上爬满了这些家伙。“就是这篇了。”我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开始读了起来。

文章把我带到了位于华盛顿广场西面一个叫格林威治的小区里。这里的街道“跟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小巷子。老旧的阁楼、廉价的房租,这里是底层艺术家们的聚集地。他们买来一些杯子和一两口锅,就开始自己的艺术追求。

苏艾和琼珊出现了,她俩是一对好朋友,一起租下了一间画室。“主角来了,这肯定是两个勇敢追求艺术梦想的人,她们虽然穷,但是一定很快乐”我胡乱猜道,我喜欢这样的人。但是接下来,欧亨利先生就为她们引荐了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先生。文章里的时间是11月,雨冷而风冽。这位肺炎先生似乎很喜欢这样的天气,他在这里耀武扬威,狠狠地击倒了琼珊小姐,医生说她康复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他怎么能这么写”我有些气愤,“欧亨利怎么能用这么轻松的笔调来写这出悲剧,这小姑娘才开始追梦啊”。此时外面已下起了雨,噼里啪啦的,让我有些烦躁。

好在苏艾是位忠诚的朋友,她很难过,但是她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保持乐观地陪伴着琼珊。而可怜的琼珊,她莫名地数着数儿,“十二”“十一”…地倒数。“莫不是烧糊涂了”我很疑惑。同样疑惑的还有苏艾,她询问琼珊,到底在数着什么。虚弱的琼珊给出了答案,原来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幛砖墙,一根极老的常春藤附着其上。寒风将常春藤叶一片一片的吹落。琼珊悲观地认为,她会随着最后掉落的那片叶子而去。“愚蠢的人”我很不屑,同时也可怜她“她面临的灾难让她失去了信念,她还是那么年轻啊”。苏艾安慰着她,同时拉上了窗帘让她睡觉。

继续读下去,我们的欧亨利先生笔锋一转,描写了一位叫贝尔曼的老家伙,他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吹牛,穷困潦倒,好高骛远,总认为自己能画出惊世的作品,却以为别人画小广告和当模特为生。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位老大爷,他是个看自行车的,每天都醉醺醺的,说话跟打雷似的,喜欢穿破绿的军装吹嘘自己以前当兵的经历,瘸着一条腿。小孩子当面他叫臭老头,他就去追他们,然而总是追不上,引起孩子们的哄笑。

收回思绪,我们的贝尔曼先生对琼珊的想法很瞧不起,唠唠叨叨的。这个描写在我看来显得很突兀,难道欧亨利先生只是想从这个贝尔曼嘴里嘲讽那种丧失信念的悲观情绪么?我不敢妄自揣测大师的用意,于是往下读去,突然读到了一句话“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这句话就像霹雳一样击中了我,这意味着那个常春藤上的叶子会被吹个精光,我们的琼珊看到了的话就会被彻底击倒啦。“这怎么办啊”我异常焦急,这时热水壶呜呜的响着,我匆忙拔掉了电源。现实的世界好像映衬书中的情节似的,雨越来越大了。我急切地向下看着,我很关心我的琼珊。

第二天,琼珊虚弱却不由分说地要求拉起窗帘,我的心也被提了起来,默默祈祷出现奇迹。窗帘拉开,用原文的话说“看那!经过了慢慢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这枚叶子虽然枯黄飘摇,但还是没有落地。我的心瞬间放了下来。看来上苍还是同情琼珊的。接连几天,这枚象征着希望与信念的叶子都牢牢贴在墙上。我们的琼珊也终于想通了,她对自己悲观深深悔悟,开始积极地治疗。看着琼珊一天天好转,我认为文章要到尾声了,对嘛,这才是正能量的结局么,希望与信念永远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我望了望窗外,雨点很小了,“待会要出去逛一逛”我乐滋滋地想。

可是我总觉的哪里不太对,似乎漏了点什么,却又说不清楚。而且文章也没有结束,我皱着眉头继续往下读。

苏艾跑到了琼珊床边对她说,贝尔曼去世了,肺炎夺去了这位老先生的命。他被发现时浑身湿透,冰凉冰凉的。谁也不知道在风雨交加、漆黑的夜晚他为什么要出去。人们发现了还在燃烧的灯笼,挪动的梯子,散落的画笔和画板,上面沾着黄色和绿色的颜料。此时的我明白了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机械地往下读去,果然,那片灰色墙上不落的绿色的常春藤叶,是贝尔曼老先生毕生的惊世之作,是画上去的。读到此处,窗外的雨停了,但是我的眼泪却如雨下。

乌云散去,阳光温和地透过窗子,撒在我的脸上。不知为什么,我止不住我的泪水。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坚强的背影。他在风雨中独行,艰难的爬上梯子,专注地画着那生命之叶。他说过要画出一幅惊世杰作,他没有吹牛。这一抹绿色可以媲美任何作家的任何作品。这一抹绿色是崇高的人格魅力,是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是贝尔曼老先生对小姑娘最纯真的关爱,是照亮人生的希望之灯。

我合上书站起身来,望着窗外。雨后灰色的墙边,树枝随风摆动,湿润的叶子绿的晃眼。我又想起了家乡的那位爱穿绿军装老大爷,听说他为了救在马路中央玩耍的一个小孩子被车撞到了,从而瘸了腿。老大爷的绿军装与贝尔曼老先生的常春藤叶,绿的多么相似。

我喜欢这抹绿色,并愿它点亮整个灰暗。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作文三】

读书,让你精神愉悦,内心柔软。用心的柔软触碰世界,世界愈加美好。

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即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读书亦如参禅,我认为也有三重境界:

一重境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山看水,读之乐之

二重境界:修得一颗柔软心??问山问水,思之悟之

三重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山水本真,简之融之

读书一重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山看水,读之乐之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刘屈艳扬的一本畅销书为我们追求活力的心找到了出口。

利用假期,来一场旅行吧,呼吸行走于自然之中,你可以去看山,领略“重岩叠嶂”的巍峨,赞叹“造化钟神秀”的鬼斧神工;你可以去访水,感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广博,憧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你可以领略草原大漠的广阔,低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莽,咏叹孤烟落日的壮阔与雄浑;你可以到江南,看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春水;你可以去北国,盛赞晴日下,红妆素裹的妖娆江山……

古今文人用他们的笔墨,赋予这些山水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每到一处胜地,我们脱口而出的必是经典,旅行的快乐,其实也是行走在古今诗文的美好里。

即使你没有安排旅行,也许你暂时去不了远方,但你不能停止放逐灵魂和脚步的努力,出发其实很容易,打开一本书,用心于身边小景,你就可以掬松间明月的清辉,读翠柳黄鹂的音韵,解杏花雨的无言,挽杨柳风的柔暖,咀嚼稻花香里的喜悦;你也可以与作者同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于江渚之上侣虾友麋,在山重水复地寻一片柳暗花明;你亦可以俯仰天地之间,轻捻江春海日的轻愁,酣畅把酒问月的豪情,感悟逝者如斯的人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山看水之间,让你的心灵与自然融合,体会日常的幸福,读之乐之,你的心会更敏感更柔软,你的生活会更细腻,更丰盈。

读书二重境、修得一颗柔软心??问山问水,思之悟之

一颗心,“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

林清玄要我们《修得一颗柔软心》,他说: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心是柔软的,她用一颗柔软心怜爱着花草,热爱着自然,也用心独享着自然对她的专宠。她在散文《我在》中写到: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回一声“我在!”这一声“我在”,带着她饱满的幸福,喊出了一种强烈的存在感,透悟出一种活在当下、热爱当下的人生哲学。带着这种热爱,她与自然化而为一,肃端坐着给一只新生的小蚱蜢当岩石。这饶有趣味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她对自然万物的柔软?这与苏东坡的“钩帘出乳燕,怜蛾不点灯”所呈现的柔软何其相似,你是不是这种心的柔软,更觉她的可爱?

她用柔软心敬畏生命,思考生命。一篇《春之怀古》忆满春之美好,那纯净的、温熙的、仪态万千的唯美春天让我们想往,可一句“春天曾经是这样”又道尽了多少的悲伤啊。在感伤之余,我们又被她的坚定信念所感染,“春天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吧”于是,我们不禁升华心灵,跟随她一起去走访那踟蹰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张晓风书写着种种美好,让我们看到应该思考的现实,她敬畏着,思考着,也教会我们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思考、去敬畏。

林清玄说:要见山,柔软心要伟岸如山,要看海,柔软心要广大若海。请放慢我们急于追逐的脚步,用一颗柔软心去问山问水,我们才能有所思有所悟,我们的人生才能呈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纯净与圆融。

读书三重境、云在青天水在瓶??山水本真,简之融之

三重山水三重人生,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山水本真,大道至简。

台湾作家林清玄,以慈悲为经,智慧做纬,编织文学的锦衣,因为他深信“有真感情,就有好文章”“有大思想,才有真文学”。《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演绎出一段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一株小小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她所展示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乡间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一个让人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被他写入《无风絮自飞》一文,这个最普通的丝瓜藤肉豆须的缠绕,就成了提醒我们要站稳脚跟的生活启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自然显而易见。其实,不纠缠琐屑,不庸人自扰,不急功近利,自会花红叶绿,你若盛开,蝴蝶自会翩然而来。

人生如同作画,林清玄用《人生的画幅》一文告诉我们,不必纠缠以各种不同,不必在乎怎么去画,而在乎画出了什么,就像沧浪之水,可洗脸,可濯足,可饮用,也可冲洗污秽,但水就是水,在尽着宇宙一滴的责任。

林清玄知道《从容彼岸是生活:一滴水到海洋》,无论是云在青天还是清水在瓶,都将人生圆融得清明而透彻。山水本真,大道至简,拥有一颗纯净柔软心,你所见的山水,俱是本真,你的感悟,简之融之,才能开出清净的智慧之莲花。

只要心在水云间,处处都是桃花源,即使你不能静思于瓦尔登湖畔,也能拥有和梭罗一样的无数个艳阳天。打开你的书吧,给心灵一个长足的旅行,请用心的柔软触碰世界,让我们用身体和灵魂把生活平仄成诗,把人生漫步成散文,让我们的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优雅!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作文四】陪伴

一杯香茗,一曲琴音,一本墨香。眼前浮现着你的面庞……

老爸,您是我的启蒙老师,让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求知的欲望。

还记得儿时的家境是清苦的,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是您带着我坐在家里仅有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前,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初触忠奸,莫名的开始崇拜英雄。之后又听过袁阔成的《三国》,单田芳的《隋唐》,田连元的《水浒好汉》……每天我们会在“评书时间”里醉在历史的长河中……

小学的时候,老爸在可怜的津贴中,硬是挤出一部分,为我订阅了第一本课外读物??《好孩子画报》,开始了我真正的阅读……

每个月一期的薄薄的画报,在那时却成了我最大的祈盼,总会在傍晚蹒跚很远,去接您下班,抱着我的“宝贝”,坐在您的自行车后座上,咧着缺失了门牙的小嘴,晃着两条细腿,陶醉在那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中!再大一点,您又给我订了《小学生报》,丰富多彩的内容里,我最喜欢的是“小说连载”了,我会沉浸在小人国的故事里一整天,懵懵懂懂滴,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就这样,一个生在偏僻农村的小丫头,开始憧憬外面的大千世界,在同龄的孩子中,虽然个头小,却不知不觉间“饱读诗书”,有了“骄傲”的资本。

上中学了,每天跑十几里路骑自行车上学,路途远了,课程紧了,作业多了,老爸开始有意识的限制我读“闲书”,可是不懂事的我还是偷偷地看。在班里女生都沉浸在琼瑶的《六个梦》里的时候,我已和班里的男生们“行走江湖”了:惊叹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感慨古龙“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崇拜梁羽生“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我也因此没能圆满完成初中学业,名落孙山……

记得当时您只是轻轻地一句:“唉??作为教师,自己家的孩子都考不出去?”就让我“金盆洗手”了。鼓起勇气,加入补习班…..

考入师范学校后,您送我到校,分别前您嘱咐我:“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书,在校期间多看点,毕业后用得上。”深记您的话,那三年杂七杂八的读了多种书:童话、散文、诗歌……高兴时还写点随笔。投稿到学校广播站,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征文活动,并多次获奖。哪怕是在教学楼中厅黑板上出现了我的名字,我都会写信告诉您。书陪伴我走过三年的师范生活,我这个乡下丫头也变得“腹有诗书”了。

三年的师范生活结束了,您又很有远见的让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和哥哥参加成人自考,继续学习。参加工作后,才理解所谓“要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内涵。理解了您的苦心。老爸,是您让我拥有了教书育人的底蕴!

随着工作累积,你又告诉我:“要让学生喜欢你,你就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引导他们进步。”所以我便开始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了解他们爱读什么,自己也抽时间读。于是接触到“玄幻世界”,开始“穿越古今”,遨游“天”、“地”、“人”三界。有时间还会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人物……即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能适时引导学生,更提高了自己,让自己时刻都“与时俱进”。老爸,谢谢!

自己做了家长后,更是懂了老爸,于是阅读的习惯开始在儿子的身上传承,每天晚上伴着一盏台灯,一本书,陪儿子在故事中入眠……和儿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脉脉的书香飘茫了年少的青春与月华。

严厉中不乏慈善,放纵里蓄满了关爱,如今,老爸离开我已经四年多了。 每每品香茗,听琴音,赏墨香,还会忆起您:老爸,放心,书香会伴我一生,您的教诲会让我受用一生!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作文五】读书是一种修行

书籍,是浩瀚宇宙中的灯塔。它不仅照亮了你我的心路,也照遍了古今的每一个角落。每当我们迷失了自我的时候,读书会让我们找回真正的自己;每当我们有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读书会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出路。在广阔书海中畅游的我们,既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也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直至升华自己。

读书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说,人不仅要积累一定的客观经验和知识,也要通过“行万里路”这样一种主观行为来验证在书本中学来的经验和知识是否正确。在古代,交通不发达,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难易程度相当。现在交通十分发达,可能只需要几天就可以行万里路,甚至通过一些软件足不出户就可以窥探未知的世界角落。但是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万能的人类也不可能知晓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刻发生的事情,于是便通过“读万卷书”进行补充和提升。从遥远的古希腊文明到精彩的欧洲神话;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到引人入胜的唐诗宋词,无不丰富着我们的知识,充实着我们的思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不仅知晓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也能够了解远在天边的大事小情;让我们不但能“博古”,也可以“通今”。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读书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人类就是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中发展起来的。无论今人古人,都以著书立说做为人生的一种追求和境界。当我们或是在喧嚣的闹市手捧一杯清茶,或是在寂静的角落一人独处静思,读书都是我们最佳的选择,书籍也是我们最好的伴侣。走进书中,我们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走进书中,我们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我们脑海中神采奕奕,活灵活现;我们在作者的描述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作者的观点我们细细品味,认真分析,或是赞同或是反驳。仿佛作者就在我们面前,描述着他看到的一切,娓娓道来他的想法,想让我们接受他的主张。在与作者一次次的心灵对话之后,丰富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和思想。

读书是自我意志力的掌控。有的时候读书是一种奢望,更是一种享受。随着现今阅读的方式的碎片化和快餐化,人们似乎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更不用提坚持数日读完一部厚厚的历史名著,读书似乎是人们最后的一种和时间对抗的选择。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实在是有太多的诱惑在动摇你的决心:刚刚上映的精彩无比的好莱坞电影;电视中对抗激烈、悬念迭生的球赛;微信里一波又一波来袭的红包;手机里很有吸引力的淘宝和游戏……但当你正如五柳先生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美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或者如古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书籍已对你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你完全沉浸其中时可以与苏轼一起体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不迫;与岳飞共同高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慷慨豪迈;与基督山伯爵一起畅快淋漓的“复仇复的痛快,报恩报的彻底”;被桑地亚哥和巨大马林鱼搏斗时坚韧顽强的精神所打动和感染。他不像玩完游戏关了电脑后会给你带来空虚,也不像摆弄手机后手臂酸痛让你劳累,它带给你的是一种内心的充实和心灵的慰藉,是一种合上书本后精神的若有所思,心灵的若有所得。一个人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读书,也一定能够做成功其他任何事情。

读书是人一生重要的事情。从幼儿时代的看图,到孩童时代的识字;从掌握浅显的知识,到研究高深的理论。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书为伍。“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沉淀了我们的品性。一个有着丰富读书经历的人,眼光是睿智的,头脑是灵活的,思维是敏捷的。读书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也提高了我们的涵养。让我们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读书,让我们不仅能够学习祖国的优良传统,也能品味国外的异域文化;不仅能让我们学习获得成功的方法,也能教我们以经验教训。让我们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师,去追求、探索、感悟书籍带给我们的点滴收获。

读书,更是一种修行。其实,人生就是一本书,自己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书的薄厚、长短,精彩抑或平庸,都要靠自己去书写。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