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关于工资改革话题议案提案解读,两会工资改革相关

思而思学网 2023-12-07 23:03:46

2017年全国两会关于工资改革话题议案提案解读,两会工资改革相关提案

全国两会关于教师工资改革

今年全国两会,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亮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提出,凡是在农村中小学教书的老师,在薪酬体系上应该比城市老师有20%?30%的上升。而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更主张,不是一般地认为给农村老师多少津贴,而是要成倍地提高他们的待遇,要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大学毕业生真的抢着去,那就好了。

诚如斯言,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已是刻不容缓。它不仅事关农村教育本身,更事关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诸多事实表明,农村教师待遇长期偏低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软肋,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因素。

这是有事实为证的。据葛剑雄委员的调查,他发现农村教师年均收入不足3万元的居多数;笔者本人春节前夕也曾到一所河南农村中学调研,发现不少教师就他们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大倒苦水。调研中发现,不少年轻教师的月薪不足2000元,一位有着近20年教龄、职称为中教高级的教师月工资才不过2600元,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克服的困难以及他们的付出,极其不成比例。不久前,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带领团队对全国9个省19个区县的174所学校共7482名教师进行的农村师资调查显示,城市、县城、乡镇和村屯学校中,教师父亲职业为社会中下层和底层者占总群体的比例分别为61.50%、64.11%、72.46%和72.01%,而教师母亲职业为社会中下层和底层者的占比分别为77.81%、86.41%、90.04%和90.00%。

农村教师待遇长期偏低,从大处看,既和我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战略定位不相称,也与我国战略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相符;从个人发展而言,受到影响乃至贻误的更是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更事关我们国家的未来。从小处说,农村教师待遇长期偏低直接导致农村师资紧缺,优秀的青年不愿意去,好一点的教师会流失。这也是导致农村教育滞后发展的关键原因。

一段时期以来,有不断质疑农村教师素质低的声音出现,表面看起来是如此,实际上跟国家投入不足,导致他们待遇偏低、培训机会少、发展空间小才是根本原因。不尽快改变农村教师待遇问题,即便国家推出诸如“免费师范生政策”“城乡手牵手”等举措,能真正改变农村教育命运吗?很值得疑问。有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而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至于城乡手牵手教师结对帮扶,一则农村学校数量过于庞大,很难全部顾及;二则能否真正克服“南橘北枳”的水土不服也是难题。实际上,要切实改变农村教育,根本主路还在于立足于本地,立足于本土培养才是正途。

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完全可做到的,关键是思想认识要到位,财政投入要确保。只要想办法,出路总比问题多,去年的教育财政经费不就有1100多亿元没有花完吗?先拿这笔钱设立一项国家级农村中小学教师专项资助基金如何

  2017年全国两会山东青岛教师聘用制改革最新消息

  教师聘用制,等了好多年

连任三届青岛市政协委员的王志超,是莱西市政协副主席,也是莱西市教体局局长,青岛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几次大的调研都参与了,知道这个政策的出炉,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王志超告诉记者,莱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严重老化的问题出现多年,自己在七八年前的两会上就开始提这个问题。“爷爷、奶奶教幼儿园、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王志超说,因为新教师进的少,学历高、能干的青年教师都尽量安排给高中,越往下,教师的年龄越大。教师编制是由省里统一核定的,而且标准一定,三到五年不变,经常是学校需要的教师进不来,进来的教师又不需要。有了聘用制教师,这一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用聘用制激活教师队伍

青岛市人大代表、即墨一中校长王崇国认为,教师聘用制做好了,可以收到一举多赢的效果。聘用制体制下如果把教师的评价权更多给学生、家长,有淘汰机制,会倒逼老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客观上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从而也使学生受益。

“对于学校来讲,教师有编制时,就是单位的人、学校的人,而聘用制后教师就是社会人了。”王崇国说,和事业编教师相比,聘用制教师跟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明晰,会更加便于管理。青大附中原校长王国利则认为,当公办教师大部分实施聘用制后,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甚至校长的流动会更加顺畅。

莱西已经先行试点

“莱西公办幼儿园里的公办教师数量非常少,很多乡镇幼儿园,就园长一人是公办的,其他老师都从社会上招聘,一个月才800元的工资。”王志超坦承,莱西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一度确实很差,但从2013年起,莱西将736名公办幼儿园中的非在编教师变成聘用制,这些老师们的待遇近两年快速增长。

“从2013年起,这些教师的月工资涨到1600元,保险待遇和公办教师是同样的。”王志超介绍说,聘用制教师的工资每年按照15%的速度上涨,2017年已经达到2116元。今后也会按照每年15%的比例增长,涨到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让王志超颇有些自豪的是,经过2013年以来的教师聘用制改革,莱西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问题的基本

  同工同酬是关键

青岛市区一位中学校长表示,莱西的教师聘用制是在原先月工资只有800元的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实施的,对于这些非在编的教师,聘用制已经属于很大的福利,但是对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有工作经验想在城市间调动的老师来说,青岛聘用制教师的吸引力是需要考验的。

即墨一中校长王崇国则特别看重聘用制教师的待遇问题,“如果能完全实现同工同酬,没问题,但若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就会有负面作用。”此外,王崇国还关心聘用制教师会不会向编制教师过渡,在职称、进步空间的问题上,聘用制教师是否和事业编教师有同等机会,“制度设计很重要”。

 全国多个省份机关单位2017年将调整工资

近期,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

1月19日,内蒙古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按照国家要求,今年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这次调标是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后的首次调整,各地、各部门要对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清理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同日,四川召开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并指出,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决定的首次调整,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现工资正常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提出今年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北京提出今年要“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陕西也提出今年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等等。

在去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视频会议透露,今年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按照国家部署,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研究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标准、落实人民警察工资待遇调整政策,开展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17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机会大吗】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公布,自10月1日起实施。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其基本工资也进行了调整。截至2015年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兑现工作全面完成。这次调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近期要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对于如何调整,人社部表示,将依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

此次工资调整优化了工资结构,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提高了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同时,重点向基层倾斜,并确保所有人员的工资都有所增加。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

2016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有望上涨10%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何宪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17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从40%增长到45%左右。

何宪称,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约有5000万。其中,教师1500万人、公务员700多万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500万人,其他事业单位如科研、文化、体育、农业、地质勘探等加起来约1100万,还有1200万是退休人员。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中,公务员只占百分之十几,主体部分是事业单位。

3月14日,从目前看,完善工资制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主要成效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工资制度配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工作已经完成。

二是改善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人均提高300元的工资,同时把一部分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到基本工资中,再加上补偿交纳养老保险的部分,基本工资的比重占比从30%左右增加到了40%左右。

第三,注重向基层倾斜,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和县以下的职务职级并行制度。

根据今年两会上提交讨论的2017年财政预算表,用于基本工资的预算提高了10%,但这不等于基本工资标准就会上涨10%,因为这里面还包含了基本工资正常提档升级所需的预算。

今年的基本工资进行调整时,如果继续把部分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基本工资的占比有望从40%左右增长到45%左右。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不合理

3月14日,何宪表示,由于长期以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相当多的年份,工资增长靠的是津贴补贴。这很不合理。我们认为基本工资应该占到60%至70%比较合适。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地区差距还比较大,一是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层级比较高的机关单位和层级低的县乡等机关单位存在较大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原因

谈到是什么原因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不合理时,何宪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全国分为11类地区,根据物价水平、生活成本等确定不同的工资。但随着经济发展,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原来的工资区制度不再适应新形势了。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工资区制度停止实施。随后,各地开始自行建立津贴补贴,但这种做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地区单位差异大,高的高、低的低;

二是发放不规范,收入秩序比较混乱;

三是工资结构不合理,基本工资比重过低。

因此,从2006年起国家对津贴补贴进行了规范,下一步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地区附加津贴。

地区附加津贴政策也有望在1至2年内出台

何宪称,具体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正在进行研究,主要考虑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等情况,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目前正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在1至2年内推出这一制度。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尘埃落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推进在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在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当前,占劳动者主体的非国企和体制外人员的“钱袋子”又会怎样呢?

规划

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不要小看最低工资,虽然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公益性岗位、低端制造业基层员工和劳动技能比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但就像央行基准利率一样,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的用工和收入门槛。一般来讲,无论是幅度还是频率,最低工资上涨与社会整体工资上涨是相对一致的。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目标预计是能顺利完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吴顺江说,关键是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据统计,2011年和2012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分别为22%和20.2%,2013年这个数字则为17%,截止到7月25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4.2%,均超过13%。因此,完成任务顺理成章。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认为,最低工资上涨幅度一定要超过CPI,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劳动者真正受益。

举措任重而道远农民工欠薪需治本

以重庆农妇熊德明向总理求助讨薪为标志,我国从2003年底掀起了清理欠薪风暴。虽然国家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欠薪现象还是屡打不绝,尤其最近几年甚至愈演愈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每到春节农民工被拖欠工资都还是一个热点话题。这种丑恶现象屡打不绝的首要原因就是转包制度:一项工程项目层层转包,最后才转到包工头,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包工头拿不到工钱,更不要说农民工了。

“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只在年终或工程完工时集中结算,平常只给工人发一定数额的生活费。”郭乃硕说,“要治本,就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工资,这样即便拖欠也只是一个月的工资。”

机制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还“在路上”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个目标能否完成?其实,国企和体制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说了算,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建立。

而其他群体的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说了算:例如很多白领在年底要和公司谈下一年的待遇,每年春节后出现“招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民工与企业议价。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高效、公平的工资调整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但还需要一个过程。

曾任职工会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往往是劳资纠纷多倒逼出来的办法。

“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企业主。一些企业主对于协商存在‘惧怕’心理,惧怕职工会‘漫天要价’。”这位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完善法律,确立工资协商的法律地位。

新闻分析

收入分配结构要调整

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辛苦,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怎能让人心里平衡?从国际经验来看,“纺锤形”的收入分配结构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类似的付出有类似的收获,就不存在“拼爹”等现象了,一位政协委员毫不客气的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从世界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的成本偏低,如果不扭转这种格局,民生就得不到保障和改善,消费也就不可能稳步提升,最终反过来一定会损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持续发展,资本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政府财政同样要面临困局。”郑功成说,“所以提高劳动者报酬,不仅是体现劳动力要素对财富增长的贡献,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的重要的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初次分配环节发力,让劳动力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让企业让利、政府减税、劳动者报酬提高,从宏观上调配国民财富分配的大格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