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大上海》讲述了解放前上海滩一黑帮老大,一代枭雄盘旋于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大上海》影评分析一
虽然《大上海》没有明说人物原型是谁,片中角色名字也尽量避免令人产生联想,但是只要看了开场你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上海三大亨”的故事,成大器是杜月笙,洪寿亭是黄金荣,茅载是张啸林和戴笠的合体。
杜月笙和国民党关系密切,曾经捐献飞机资助抗日,也曾和国民党一起迫害共产党人。以现在我国的审查制度,可以料到王晶会对人物进行洗白,绝对不会再碰党派斗争这一段,可是没想到他会把人物洗得这么白。主角成大器作为一个黑道人物居然声称不碰黄赌毒,对新旧两个情人都有情有义,对师父师娘敬重有加,还热爱祖国,宁死不做汉奸,最后大战日本鬼子壮烈牺牲,太完美了。本来,既然没说是人物传记,与真实事件有所出入也不是问题,只要讲得通就行,但是将一个黑道人物塑造成了高大全就未免太虚假了,根本让人无法信服。以前的港产黑帮片有个滥觞,同样是黑道人物,碰毒品的就是下三滥,不碰毒品的就高人一等,这个成大器可好,黄赌毒都不碰,那你靠什么活呢。最后让一个黑道人物变成抗日英雄,更是十分的可笑,再爱国你也是黑道,不带这么往主旋律上靠的吧。
前面已经说了,本片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煽情了,王晶自己也在宣传中说他拍的本来就是一部爱情片。感情戏主要集中在周润发、袁泉、莫小棋这个三角关系上,有两段比较重头,一段是日军轰炸上海时成大器在人群中寻找叶知秋,另一段是结尾成大器抱着阿宝的尸体痛哭。演员表演没有什么问题,配乐也不错,但是煽情煽得实在太过刻意,连情节都不顾了,成大器刚找到叶知秋,日军轰炸就结束了;本来看戏的有一大堆日本兵,双方打成一片、炮火连天,可是成大器抱着阿宝的尸体哭半晌,外面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大家未免也太配合煽情时间了吧。
我觉得袁莉饰演的洪寿亭的老婆这个角色值得一说,应该有些人看着会觉得奇怪,她是成大器的师娘,可是她在片中却老跟成大器勾肩搭背,最后成大器带大队去救她,她却莫名其妙死了之后,成大器还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实在是太暧昧了。在《上海皇帝》中是这个师娘带杜月笙入门的,她绝对是个女中豪杰,可以冲到男浴室抓丈夫的奸,连黄金荣都怕她,杜月笙对这个师娘是非常敬重的,她第一次和黄金荣闹离婚时是杜月笙劝好的,所以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我觉得王晶是想延续这种人物关系,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戏份来展现,再加上袁莉年纪又比发哥小,站在一起实在不像长辈,才造成了这种暧昧的结果。
总而言之,本片给我一种感觉。导演想要讲述一个故事,同时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抒发一些内心复杂的情感,表达一些想法。但,我始终觉得还是有点隐晦。不过忧伤的调子加上过急的结局,倒令人有些许回味。
《大上海》影评分析二
与其说影片《大上海》是一部黑帮片,倒不如说是一部爱情片,当然,黑帮和爱情这两个元素从来都不矛盾冲突,在经典黑帮片《美国往事》里人们记住的,除了“面条”和算计了他一辈子的麦克斯之间的纠葛,还有他和黛博拉之间的情感悲剧,而那句“我们浪费了一生”,虽是“面条”对麦克斯说的,但用在感情上,也同样适用。
在当下遍网的“感觉不会再爱了”的“哀嚎”中,难得有部国产片能如此情深意切地表述爱情,也难得上了年纪的发哥在影片中深情似海一回,还是“我拿生命换取爱”的类型。当片尾成大器怀抱爱人坐在车里,从容面对欣然微笑时,不免令人想起一句话:“心中充满爱时,瞬间即为永恒。”
有的观众或许会纠结片中的成大器究竟最爱谁,其实这不算是个问题,因为人的情感会随着年龄和阅历而变化,虽然有时候并不自觉。一个是青葱美好的初恋,虽然美好但留有遗憾,人们难忘初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抵是怀念年少时爱的那种感觉,仿佛时间余烬中的一抹青炎烛光,影影绰绰,散发出点点暖意,虽不能驱寒,却叫人欲罢不能。人不能穿越,但感受可以,于是不由自主地陷入回忆并全心关照,这是重情之人难以抗拒的宿命。而另一个是陪伴自己走过打拼之路的女人,从年少到如今,仿佛习惯成自然般不必劳心和牵挂,于是惯常易让人的感官迟钝,心灵也一样,除非境况陡转。
个人感觉成大器是爱着陪伴他走了一路的阿宝的,虽然“成宝恋”的结局看上去悲情而虚无,却显得相对成熟,至少在阿宝身上有成熟的因子,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的言行仿佛是对狄更斯这句话的注解:“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而对成大器而言,最重要的情感是需要熟化过程的,该片的叙事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熟化过程,他早期被爱而不得(初恋)的遗憾折磨过,后又被得而复失(妻子)的痛苦折磨过,历经过这样反复的碾压后,终于催发出了他心中最想说的、也是阿宝最想听的话。
曾经在北平教堂里的突发变故,让“成秋恋”的两个当事人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爱情流亡者,此时的枪炮胜过了玫瑰,他们仿佛注定的一般没有未来。而少女阿宝抱着残破的板凳离开时的回眸浅笑,则在表明她会全心全意守护她的爱。似乎对于情感,片中的女人要比男人来的成熟,即便是女配也能散发出这种成熟感,如师娘凌沪生断然和丈夫的离异。
片中的两位女主仿佛代表着不同的情感态度,叶知秋似乎从来都是主动选择的,比如她年少时选择学戏,即便被父亲训责也要继续。再如在北平时她选择放弃对成大器的爱,因为她对这样的感情感到恐慌,更恐慌的是,她对和成大器在一起的生活感到不确定。片尾她的离开虽是被动的,却也是必须的,因为那两个相依的人中间已容不下别人的影子。
相较而言,阿宝总是被动的,她总是在等待,等待成大器表白,等待他回家,“身在曹营心在汉”地等待他回沦陷了的上海……那把有故事的残破过的板凳,配着条极不相衬的腿,在豪宅里显得既突兀又协调,突兀的是风格完全不搭调,协调的是阿宝坐在板凳上的等待和回忆,“我如是等着你,仿佛一间孤寂的屋子,等到你愿意再次见我并活在我心中。在等候中,我的窗子一直痛着。”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给你机会又逼你至绝境的人,仿佛给你上了堂以生命为代价的课,你却无处躲避,军方背景的茅载恰是成大器的这个劫,成大器称茅载为他人生的魔鬼,茅载其实不仅仅是魔星,他还是催化剂和助燃剂,他的存在仿佛为了应证其他人和事的存在,且不论他的原型是谁,也不论片中其他人的原型是谁,在那个命运多舛的动荡年代,一切都可能发生并随之湮灭。
影片在爆炸和打斗的场面上,可谓下了功夫,不过这些似乎都已化为片中所述爱情的浩大而生动的背景和舞台,而国恨家仇的强势介入也让这个故事有了一些需要的特殊元素。有点小瑕疵的是片中女性的“驻颜术”,30年过去了,奔五的她们容颜还都那么年轻,令人叹为观止。
《大上海》影评分析三
看完电影后需要给予掌声的不是发哥强大的气场,也不是黄晓明那刚毅的棱角和略微浮夸的演技,而是导演王晶。那么大上海好看吗?只能说王晶拍商业大片是不出奇的,出奇的是这个戴眼镜一脸横肉的胖子居然可以把画面处理得那么有质感,人物角色刻画的那么鲜明,故事情节那么流畅,背景音乐那么协调。如果按组合来评价的话,这部电影就像一支球队,大家各施其职同时互相配合,没有短板也不存在一枝独秀。不过,在看这部电影前要问问自己,接不接受商业片?接不接受架空现实讲述那些乱世英雄的那点情仇?接不接受单纯的欣赏发哥的大气黄晓明的帅气?如果都接受,那么117分钟里面不会打哈欠的机会。
说说大上海观后感吧,从电影画面来看,完全具有商业大片的宽宏大气同时有质感,就像一个御姐加上些许文艺feel,拿铁加上肉桂。里面有一个很深刻的画面,黄晓明(年轻版周润发)终于凭借个人胆识坐上了那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椅子,这时画面是先对着黄晓明那恰到好处的笑脸,慢慢绕过椅子背后,绕过后脑勺,变成发哥从容淡定的样子,整一段镜头带出了那种意气风发的感觉,画面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还有另一个画面就是当发哥知道师傅师母已招毒手,悲愤的转身面窗,透过窗的花玻璃看发哥的五官,镜头时长有30秒。由于玻璃是那种马赛克质感,因此画面看到发哥的脸就像梵高的抽象派画,微微透着发哥因悲愤而抖动的脸庞轮廓,有大量空间可以自己酝酿。如果说李安的少年派画面精致特别,那么王晶这部大上海就是不做作讲人情能把人的情绪带进。
说到角色的塑造。林坏,本电影最喜欢没有之一的角色,冷酷无情得来一身义气,不盲从不狗腿,不卑不亢,总是如影随形的身影,带着痞子的表情说着简短的台词。阿宝,电影里发哥被初恋情人舍弃后选择的女人。她深爱着发哥,也懂得用什么方式爱,她跟发哥站在一起,气场是吻合的。为了让发哥脱险她选择让发哥离开,自己作为人肉留在吴镇宇身边。最后也为了救发哥而牺牲。但是比起发哥一直放在心里某处特别位置的初恋情人,我更喜欢阿宝,这样用尽生命力气爱,因为爱一个人尽管会有痛苦但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澎湃,感受心脏的跳动,这需要真心爱一个人才能得到的幸福。电影最后,发哥搂抱死的阿宝(而不是跟着初恋情人离)坐在车中与她同归!这样的安排让我有一种洗刷恶气的感觉,因为不会再是多年的相濡以沫不敌初恋那些事。
说到电影配乐。电影中当发哥在硝烟当中搂抱初恋情人时王若琳的歌声响起,歌起歌落升华了这个桥段。电影最后,张学友的定风波,伴随着发哥的微笑,一首歌成就一部电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电影结局。电影里面,最特别的剧情就是吴镇宇与黄晓明的纠缠。吴镇宇这个角色不会让人忘记,一身亦正亦邪的味道,饰演黄晓明生命中的魔鬼。先是救了黄晓明,但条件是亲手杀掉要黄晓明死的人(此前黄晓明还是纯情少年);再而买凶追杀黄晓明,导致黄晓明刚刚重逢的初恋情人受不了血腥场面的刺激而选择离开了他。一个人如果在一生中无法遇到伯乐,那么遇见一个魔鬼会是毁誉参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