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1】
一、调研的目的
为掌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体质状况趋于下降的原因进行本次调研,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的方法和途径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部室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注情况。
三、调研的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13所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98.5%,教师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5.2%;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体育教师专业成过程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
1.关于每周体育课上课节数。从学生调查的数据我们很欣慰的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是我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的证明;然而,也有21.7%学生每周仅上两节体育课,反映出仍有个别学校未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体育课仍存在被挤占现象。
2.关于体育课开展内容。学生的调查数据较好的展现了我县中小学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种多样,但是一些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部分学校仍然未曾涉及,如:舞蹈、健美操、武术、游泳等。
3.关于体育教学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与其他科目教学评价的脱节是我国体育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根据体育课成绩与评优关系问卷调研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成绩与其他科目评价挂钩,这体现了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上的不科学;学校不组织监督体育考试,学生体育成绩与学校其它学科成绩无法比较,这不仅是我县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多于9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83%学生认为学校每周会开展一到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此项可以看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确开展了,但是,一到两节的活动课开展频率基本达不到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5.有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多于60%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
(二)教师问卷调查反映情况
1.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调查显示60%左右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转业,还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运动技术相关专业;此项数据中,小学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合格。
2.教师的教案书写。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个重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体育课教案的书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87%左右的教师会每学年书写新的教案或者修改原有的教案,有30%的教师没有课后反思或教案过于简单,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3.有关教师培训的层次。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能较好的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调查来看我县体育教师参与区县级和校级培训的人数较多,值得肯定的是,有35%的教师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培训,也有更加优秀的教师(16%)参加了国家级的培训。
4.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值得肯定的是,我县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提高意愿,52%的教师希望以专业培训提高能力,还有其他教师希望以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其他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几乎没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及学生用教科书,部分中学也没有使用《体育与健康》循环课本;还有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体育教学计划流于形式,课堂随意性大,没有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五、现状的成因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有部分学校就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县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小学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5. 体育学科边缘化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艰难。由于考试科目的限制,导致体育课程边缘化,无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还是评优树模,体育教师往往被忽略,职务考核中,按考试成绩排队,无法给体育教师的成绩赋分,体育教师只能靠模糊评定。
六、措施及对策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由各校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同时,对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一次的冬季越野赛,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 组织专业检查组。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初中成立体育教研组,固定办公地点,由一名校领导主抓学校体育工作;小学可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由小学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主管;县教研室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评估方案,各单位要加强体育教学测评,县教研室每学年评估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并通报全县。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教学体育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关键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上级主管部门坚持常抓,定期督导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2】
一、问题提出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许多教育家们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一贯主张。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的公告》指出:“当前应看到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为了扭转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局面,教育部推出了一系列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措施,其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为此,周济部长还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鼓舞人心的口号。为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必须构建在新理念指导下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在教师指导下和学校组织管理下的全部体育活动的体育大课程体系,其中家庭体育是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辟育人途经,让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走进家庭,让家庭教育和谐发展,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担负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任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家庭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仍然存在重智、轻体家庭教育的误区,为给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需要呼唤家庭、社会共同担负起体育教育指导重任。
二、调查的方法:
1、调查时间:20年9月24日至10月5日。
2、调查对象:本校初一、初二年级排球,篮球、形体选项组学生。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选项课兴趣组为单位阶段问卷。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到有效卷278份。
4、问卷的设计和处理:问卷根据家庭体育环境,家庭的体育教育思想,家庭体育内容,家庭体育活动的途径、方式、方法及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需求设计问卷,共34题,其中33道题为选择题,1个题为主观题。家庭体育教育内容间接从学生回答的问卷中得取。问卷处理以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统计表格。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高中级以下文化程度占89.7%,且家长大专以上学历有相当部分。
2、渴望成功的教育,重视孩子的教育,独生子女占59.3%,其它占40.7% 。
3、以对子女的主要教育趋向者为主,学生家长个体占27.2% ,干部、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农民占72.8%。
4、家庭条件中等收入为主占62.1%,偏低占19.5%,高收入(包括有其他资助资金)占18.4%。
(二)家庭教育目标:
总体上看,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对学习及智力发展比较关心,但存在重智轻体,体育教育观点不明确的问题。家长在重视子女学习业的同时,也希望孩子有健康的身体,但体育教育意识性差。(如表一,表二)
表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目标
表二: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关注问题
(三)体育教育方面:
忽视家庭体育教育,无能为力,任其发展。
1、家长忽视身教,仅为孩子提供现有条件,不能积极为孩
子创设环境,不能用身体力行带动影响孩子,说明家长的体育教育行为、态度、观念确实存在问题,只求表不求本。(如表三)
表三:家长对子女体育教育行为
2、调查了解,多数家长对孩子家庭中体育活动属于任其发展,从中体现出对子女体育教育不负责任的一面。(如表四)
表四:家长对子女体育教育的态度
(四)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因体育活动产生情绪抵触,越来越疏远,处理欠民主。
1、家长希望子女成才,却因对高中阶段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将来终身体育锻炼之间承上启下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规律认识不足,对渴望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心理规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会因学生不自主的体育活动,引发冲突,代沟加深。由此看来,家长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需要加强。(如表五)
表五:体育在家庭中的纽带作用
2、家长希望子女成才,但不能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同子女的体育话题很少,很难引起双方共鸣。(如表六)
表六:学生在家庭中的体育对话
(五)意志品质,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方面:
轻视体育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多数家长由于对体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认识不足,对体育为什么能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不能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从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理、心理、社会的多维体育观发展的教育目标,形成挖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合力。
(六)其它态度:
对体育教育关心少,轻视其作用。多数家长在关心子女学习成绩的同时,很少过问子女体育课的体验、感受、获取及体育兴趣爱好,对学校体育教学知情度较低。(如表七)
表七:家长对学校的看法
结果表明:家长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家长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提高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家长的种种错误观念,态度及行为会制约并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完成素质教育。由此,可以看出转变家长的
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势在必行。
四、讨论
1、要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是使学生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开端,是教育中的启蒙“老师”,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家长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组成细胞,有“健康第一”的思想才会有健康的家庭,才会有健康的下一代。学校体育教育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
领域的教育目标,学校与家庭互动是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2、要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而家庭教育其具有潜在的权威性、感染性和关系上的血缘性、生活上的依存性的特殊功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
者形成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体质提高,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引导和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就是要使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其次,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又有良好的身体,但“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思想,还将以一定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灌输给学生。再次,引导和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虽然重视
对子女的投资是现代城市社会的一种潮流,但注重开发智力投资必须建立在孩子健康体质的基础上。
4、要重视家庭体育教育指导作用
(1)正确认识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校对家庭体育指导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家庭体育教育的指导质量和效果。首先,要在指导中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家长,发挥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相互作用,而非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应在平等、民主的方式下“授之以渔”充分发挥家长的
主观能动性。
(2)不断规范和完善家庭体育教育模式。体育教师要明确家庭体育教育的目标,充分挖掘开展体育教育的方法、途径,以学生终身体育为宗旨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统一。增强家长育子女体质的意识,提高家长的综合育人能力,共同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提供空间,搭建平台。
(3)重视教育内容。国外体育经验证明,体育教育进入家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在学校在指导家长过程中,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要符合社会发展,更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防止教育内容,目标出现偏差。为此,体育教师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在重视方法的先进性的基础上重视指导内容的选择,还要重视指导家长增强开展家庭体育教育的责任感。
五、建议
1、通过向家长寄发资料、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体育课程目标,接纳终身体育观念。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教育宣
传,提高社区体育文化品位,达到教育、引导家长的目的。
3、建议家长要身体力行,多考虑子女的终身健康,创造有
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健康中成长。
4、建议家长学一些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多尊重、理解子女,重视影响子女健康的诸多因素,形成家庭体育氛围,使子女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终身体育观念,养成锻炼习惯。以适应知识
经济社会带来的繁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