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荐读】

思而思学网 2023-12-12 07:57:17

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达小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党员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1】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效在做。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才能确保农民如期达小康。实践证明,通过抓好党建促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各级党委一定要从组织路线服从政治路线的高度,找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发力点,以钉钉子精神真心抓、真正做,确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政策落地、任务落实。

要紧紧抓住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各级党委要抓住换届的有利契机,切实把贫困村的干部选好、班子配强。要突出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牢固树立鲜明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保持贫困村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整”;要激发基层干部的内生动力,激励和引导他们更好地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

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工作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要通过多种举措确保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确保带头人个个过硬、确保党员致富带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要推动形成优良作风,确保抓党建促脱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精神力量很宝贵,优良作风是保障。各级党委要大力弘扬奋发有为、担当尽责、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鲜明导向。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发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要抓实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地;要加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力度,推动干部沉下去抓落实。

党员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2】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17年,贵州省各级组织部门,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线,突出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两项重点工作,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全省8.1万个基层党组织不断规范和加强“三会一课”等集体学习,169.7万名党员党员系统学习了党章、党规及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宗旨、强化责任,以姜仕坤、邓迎香、杨波、刘善平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在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中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凝聚起贵州同步小康的强大能量。

二是提升战斗力,选好干部配强班子。2017年是换届年,贵州各级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严格换届纪律宣传教育和监督问责,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113万余份,组织观看《镜鉴》62万余人次,学习《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57万余人次,组织开展换届风气监督专题培训16万余人次,开展领导干部严肃换届纪律谈心谈话41万余人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圆满完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换届。

三是深化党建引领,聚焦脱贫攻坚。贵州省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明确33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了党建扶贫“责任状”“任务书”,精准选派4.3万名驻村干部、7368名村第一书记,组建8519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结合换届,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特别是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扶出好班子、好思路、好机制、好作风,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2017年贵州全省脱贫人口达120.8万人,6个贫困县(市、区)和1500个贫困村按国定标准实现“摘帽”;完成45万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

党员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3】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最难实现的就是脱贫。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必须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要激发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内生动力,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的生活。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地方,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在扶贫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扶贫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实际,也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在进行扶贫政策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类型、气候、文化特征、经济条件等;另外,扶贫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地区经济实力。

二是客观公正、群众认可。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 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制定符合群众需求的工作方案,根据群众意愿把工作做实做到位,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当家做主。

三是结果导向、奖罚分明。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充分认识自身职责和工作要求,认真制定适合百姓发展的战略和宏观的发展政策,发挥好部门职能,统筹协调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客观对待,这样更能利于早日脱贫,早日实现同步小康,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扶贫攻坚是一种责任,更是检验作风担当的一把标尺。全面建成小康,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让我们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齐心协力打好攻坚战,众志成城啃下“硬骨头”,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