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荐读】

思而思学网 2023-12-12 05:29:50

扶贫工作到底应该怎么搞?*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乡镇干部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干部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1】

某村几年前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要求3年内完成脱贫任务。那几年,各级领导、专家经常到村里实地调研,带来致富增收的项目、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可惜的是,脱贫验收达标之后,村里就开始走下坡路。

采取积极的扶贫措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加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突出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扶贫工作呈现“上头热,下边冷”、扶贫项目“失准头”的、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更有部分地区扶贫工作如同“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刚脱贫又反贫现象“屡见不鲜”。扶贫攻坚容不得走“下坡路”,扶贫工作切忌避免“割韭菜式的重复”。

那么为何地方扶贫工作会出现“割韭菜”式的反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这个“割”字。很多地方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仅仅是“割韭菜苗”,而没有触及到“除韭菜根”。 有地地区为了及时完成扶贫任务,选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把能用的资源都集中倾斜过来。可是,待市里验收完毕后,又让很多政策和资源“倾斜”回去了。扶贫资源“拆东墙补西墙”,扶贫攻坚也成了“打乒乓”。

那么扶贫资源为什么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这除了涉及到扶贫的科学性层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些歪风邪气在“闹鬼”。部分领导干部为了让扶贫效果显得“卓有成效”、为了让自己显得“精明能干”,不惜违背科学发展之道,一味追求形式上的“速度”和“收效”。最终是浪费了资源,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对此,我们在“斩韭菜根”时要做到精准扶贫,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贫困村需要政策倾斜甚至是集中扶持,但重要的是看长期效果,仅靠搬运项目、资金、政策式的“输血”来应付验收,终将难以为继。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真正的扶贫要做到定位精准,瞄准“靶子”。不仅要把扶贫资金用到每一名贫困群众身上,更重要的是找准“穷根”,对症施治,避免虎头蛇尾,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彻底“解套”。

“凡事都怕认真二字”,扶贫致富不是“喊口号”,只有“实起来”、“狠起来”,才能真正端掉“韭菜根”,让人民群众一起来分“大蛋糕”。

【乡镇干部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2】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军令状”是鼓舞士气的宣言书,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状。我们不能坐等观望、不能信马由缰,要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精神,狠抓落实,让每一个脚印都闪亮着“精”和“准”的实干光芒。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任务日益艰巨,“硬骨头”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已然驶入 “深水区”。“闻鼙鼓而思良将”,做扶贫攻坚的实干家,要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不破楼兰终不回”的责任感,才能带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成就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次扶贫攻坚战的战术特点是“精”和“准”,所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个精准”,已经成为工作的必然要求。做到6个精准,要求我们对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标准,既要稳定“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又要注重“红细胞”的造血功能,让扶贫工作在物质丰收与精神突破中实现“共长天一色”的局面,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的有机结合。

“几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扶贫工作“精”不“精”、“准”不“准”,关键是看百姓是失还是得、是略有小得还是大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制订“战之则胜、胜之则强”的挂战图,拿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让贫困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同时,要学会在工作中用“巧劲”和“寸劲”,让宏观的扶贫政策变小变细,让贫困群众在政策的善意中感受福祉的温暖。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扶贫攻坚战绝非纸上谈兵,所以行军之路上不会一马平川。没有富强乡村,就没有富强中国,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留不住乡愁的农村。在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全面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在量上“覆盖每一人”,更要在质上“落实每一人”,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真正形成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让成效的取得踏在每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之上。

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遍荆楚大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万千气象喷涌激荡。只要我们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当好扶贫攻坚的实干家,以百姓心为心,涓滴之恩,当报以千顷澄碧,即使一路暮雪朝霜,我们也会“马作的卢飞快”!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