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东药科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 2024-03-10 03:06:35

据最新广东药科大学招生网和北京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北京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9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5015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广东药科大学,不过每年广东药科大学在北京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北京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东药科大学

1、北京高考2022年考生上广东药科大学的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0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015名;

2、北京高考2021年考生上广东药科大学的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49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492名;

3、北京高考2020年考生上广东药科大学(广州)的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600名;

二、广东药科大学在北京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广东药科大学在北京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北京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04 25015 省政府

2、2021年广东药科大学在北京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北京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98 24492 省政府

3、2020年广东药科大学在北京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北京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15 24600 省政府

全国二本医科大学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
1安徽医科大学
2大连医科大学
3福建医科大学
4河北医科大学
5广东医学院
6昆明医科大学
7广东药学院
8成都中医药大学
9山西医科大学
10南京中医药大学
11广西医科大学
12成都医学院
13徐州医学院
14天津中医药大学
15辽宁医学院
16西安医学院
1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8湖北中医药大学
19安徽中医药大学
20贵阳医学院
21浙江中医药大学
22沈阳医学院
23宁夏医科大学
24泸州医学院
25新疆医科大学
26承德医学院
27湖北医药学院
28福建中医药大学
29潍坊医学院
30吉林医药学院

全国有哪些二本军校

院校名称院校所在地院校类型学历层次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综合二本
陆军防化学院北京综合二本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综合二本
空军预警学院湖北综合二本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安徽综合二本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北京综合二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综合二本
陆军步兵学院江西综合二本
海军潜艇学院山东综合二本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广西综合二本
陆军勤务学院重庆综合二本

三、广东药科大学学校介绍

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1958年创建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弘扬“励志笃行、融通日新”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拥有广州(大学城、赤岗、宝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设有19个学院(部)、2家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现有49个本科专业,是全国药学类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其中药物制剂、中药制药、药物分析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中,排名分别居全国第8、第9、第10,省内第1、第2、第1。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13个专业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3门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内科学等19门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共2.4万余人。 学校学科特色突出,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临床医学学科2017年率先跨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持续至今,化学、药理与毒理学于2020年、农业科学于2021年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21位;中西医结合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2018、2019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前5%。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包括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科研实力日益雄厚。建有“国家级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山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3个,建立了完备的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药”及医药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其中,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尤为突出,已形成多学科综合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病诊疗新模式,制定首个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国际规范并在第5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发布,研制了“复方贞术调脂胶囊”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获国家、PCT、欧美发明专利授权共437项。近年来,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等;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项;参与研发81个新药产品与技术,产生效益近千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733人,其中,专任教师141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比90.8%(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46.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4.8%,共有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其中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以维护健康、呵护生命为己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药医及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4万多名毕业生,在广东省600多家医药企业中,由校友创办或担任高管的超过三分之一。 学校先后与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包括俄罗斯、印度、南非等40多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学校重视国际交流合作,近年来承办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19年年会暨中俄国际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峰会、第25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活动等,主办5届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2019中国整合药学大会暨粤港澳健康产业发展(云浮)高峰会议、2020年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等,牵头成立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盟,学术、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