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

思而思学网 2024-01-17 01:24:47

据最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招生网和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浙江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8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6850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不过每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浙江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1、浙江高考2022年考生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8506名;

2、浙江高考2021年考生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3342名;

3、浙江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3207名;

4、浙江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8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5757名;

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浙江 综合 - 1段 582 68506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浙江 综合 - 1段 580 63342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浙江 综合 - 1段 594 53207 省政府
2020 浙江 综合 - 2段 583 65757 省政府

高考提前批志愿报考注意事项

高考提前批志愿的存在,确实给了我们考生多一次的录取机会。但是它并不是没有风险的,它的风险在于部分院校投放的专业偏向冷门,此外提前批的公费师范生还有就业的协议。如果我们对这些没有兴趣,而又选择了提前批志愿报考。刚好分数又合适,被录取了,那么就很有可能带来遗憾。

选择提前批志愿报考,一定要对专业有所兴趣,而不是单一的看学校。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了相应批次线,就能报考相应批次的提前批。不过从提前批的录取来看,提前批能够出现的捡漏机会并不多。所以在报考提前批时,更要合理地认识自己高考分数,而不是盲目报考。

专科提前批有哪些类型院校

第一类:军事院校、军事院校无军籍学员计划、国防生计划(专科);比如∶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

第二类:公安、政法院校或专业(专科);比如: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

第三类:航海院校或专业(专科);比如: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航海学院等。

第四类:师范院校或专业(专科);比如: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

第五类: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专科院校、体育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专科院校;比如: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

第六类: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专科院校、艺术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专科院校;比如: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

第七类:其他院校(专科),包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

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构建起“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有20个教学单位,57个本科专业,有26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有3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大气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大气、信息、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群。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服务气象、统计、国防等事业发展,全面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和四川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市级科普和培训基地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7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6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人,高级职称近60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天府*、中科院*、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10余人,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及“一带一路”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4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