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德师风论文【集锦】

思而思学 2023-11-06 19:29:22

 师德师风塑造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灵魂,下面是职教师德师风论文,欢迎阅读。

职教师德师风论文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师德师风塑造的现实需要,从高职教育的社会定位及其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和分析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守的三大要素对塑造师德师风路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塑造 路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总体规划。同志在2010年全国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推进学风建设,规范教学科研行为,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治力度,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可见,师德师风的塑造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服务者。塑造师风师德不仅能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有效途径,是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繁荣学术阵地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职院校和教师两个维度,通过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教师职业素养、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守,分析塑造师德师风的路径。其中高职院校在塑造师德师风发挥主体作用的要素是管理制度,教师作为主体发挥作用的要素是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认同两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互为塑造师德师风的基础和前提。

1 明确的管理制度是塑造师德师风的现实基础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法,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010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师德师风塑造过程中,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制度。(1)完善师德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手段。要围绕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制定师德师风培训规划,实行岗前培训,全员轮训,并建立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实施师德培训在线网站建设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为师德师风的塑造创造条件。(2)建立表彰计划和奖励机制。师德的建设应从物质和精神奖励两方面激励并帮助教师完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学校定期召开总结大会,奖勤罚懒,树立先进典型,建立择优资助计划,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快师德师风建设进程。(3)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应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小组,并结合校园网站、手机终端形成覆盖面广、效果明显的师德师风监督网,并将从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其纠正自身行为。还要注重从源头上进行监控和管理,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的监督态度,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道德约束和制度保障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此塑造良好的师风师德。(4)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保障。强调科学民主,从学生、院系主管部门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实现评价机制的动态性,切实完善师风、师德的评价机制。

2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塑造师德师风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和职业意识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的判断标准是能否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否不断提高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发挥职业道德素养的灵魂作用以高尚的师德示范学校、辐射社会。应把融入教育全过程,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2)职业技能素养是指从业必备的专业能力素养,是高校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应从高职的社会定位和其功能出发,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职业文化素养是指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持续的职业培训增加教师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并积极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4)职业意识素养是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在社会转型期间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要求教师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具备强烈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觉发现问题、跟踪热点问题、清晰阐释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思政教师更应该正确对待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目的是修德正己、教书育人,同时有助于师德师风意识的培养。

3 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及遵守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伦理道德基础

塔尔科特?帕森斯指出“价值观可视作一常规象征体系之中的一因子,它能充当一准绳,人们根据它而在一定情况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而此处的共同价值观是指高职教师和社会在文化层面上,对教师和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的理解和遵守,以及教师对自身在社会良性期望中的价值定位,从而形成师德师风共同价值观的伦理道德基础。(1)教师对高等教育目标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首先,它是“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其次是职业教育,这与普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不同,要从高职教育的“正面”描述和“负面”描述来界定教育目标,找准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2)大学是研究与创新的学术文化组织,服务社会是其深层次的本质内涵,共同价值的根本在于教师对大学的精神实质和创新理念的认同和遵守。高职教师应改变“一次性教育”主导下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建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改变学生发展能力不足而“导致好用不经用”的现象。(3)高职教师应从高职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功能角度出发,把社会的期待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理念相结合并内化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增强师德师风修养,并将其融入到教学、科研生活中。

师德师风的塑造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高校的前进与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推进师德师风的建设和塑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