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衔接论文

思而思学 2023-10-31 16:35:30

 【摘要】 教育 改革是 中国 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衔接工作,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素质教育 时代 需要怎样的教育观,怎样实现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化,素质教育怎样甄别人才等 问题 。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甄别人才

素质教育将要代替“应试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素质教育提了近20年了,我国的 理论 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素质教育似乎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际操作也刚刚是个起步阶段,而且在前进中阻力重重,步履维艰,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在教改中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慎之又慎。当前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衔接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对此,文章提出了当前教改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个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就会出现一个人被人打了,想去报复却不知道被谁打该报复谁一样的可笑情景。许多人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对我们 目前 的中小学教育全盘否定,让素质教育建立一片新的天地,让教育体制脱胎换骨,这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的各种弊端的概括[1]。 “应试教育”指那种脱离人的 发展 和 社会 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对 考试 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背教育 规律 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2]。它是以选拔为宗旨,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为惟一目的,以功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所以说,“应试教育”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分不开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才真正适合时代的发展,更能突显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按照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采用 科学 的手段、 方法 ,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天赋,对受教育者的 政治 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培养和补偿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3]。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本质上的不同是素质教育是强调学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共性,以 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其他的道德情感等只能为之让路,其目的是给选拔“优秀”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虽然“应试教育”曾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时代,它却表现出更多的缺陷和弊端。

二、“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有没有好处

要彻底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病,就要从根本上找到“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问题严重化。有学者 研究 认为,“应试教育”与其支持它的社会背景和社会 经济 条件有很大关系。社会往往给了高学历者很好的经济待遇,而人们的就业岗位和升迁机会又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考试成了鉴别人才优劣的方法,学历成了度量员工工资的关键。假如一个技术工人发现了许多加工中的缺点,解决了许多别人不能解决的难题,但就是由于没有高学历,工资就永远不会高于那些硕士、博士、院士的工资,也不管这些硕士、博士、院士有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这就给予“应试教育”了认可,给“应试教育”了发展的温床。现实中尽管许多 企业 单位早已发现高学历者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但出于各种心态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寻觅着,追求着。可以说,这是一种招聘的失衡,是一种教育的失衡,也是一种心态的失衡。只要这种失衡不变,“应试教育”就将永远存在下去。

正是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精英教育”,是一种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教育。它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大学生,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应试教育”目标明确,学习知识就是要应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惯性作用下刹不住车。再次,“应试教育”的考试公平简便,是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方法,即使是在当今条件下,其他的评价措施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它过于重视少数人的发展,而忽略了大多数;同时,对于这少数人的培养,也没有充分重视到其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至于现在 青年人有知识却不会创新,智商高而情商太低。总之,“应试教育”利大于弊。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期,我们不能盲目地否定“应试教育”的 历史 功绩,也不能不问现实情况,照搬“应试教育”原来的模式,而应该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领下,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三、素质教育时代需要怎样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它承认发展的多样性,提倡因材施教,注重潜能开发。素质教育是要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强健的体魄,要求教育要围着学生跑,而不是要学生围着教育转、围着考试转;要用一百种方法来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来教育一百个学生。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变“依靠别人”为“依靠自己”;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变“学会”为“会学”,为他们的终生教育打好基础。素质教育中确立“对人及其生活的关切”的核心理念,内在地实现了个人当下生活与未来发展、个人生活用品与社会要求、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统一[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考取分数教师之间竞争的工具。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学会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不能称之为 现代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还要有思想,有智慧,会发现,会创造,并且学会自我发展,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

四、怎样实现教师由应试 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化

思想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思想的转化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首先是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教师的教育思想指导着他们的教学行动和教育方向,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与教师培训学校要开展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强调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素质教育时期与“应试教育”政策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本着教育学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态度,开发他们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天赋都得到最好的 发展 。素质教育不是要教师培养出多少“精英”,而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时期不用刻意去培养“精英”,“精英”的出现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其次是教育环境的熏陶。在教育过程中,环境对人的 影响 是十分大的,许多犯罪的未成年人多是在不好的家庭背景下长大,同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依旧是“应试教育”观。环境的改变需要政策的推动,需要要淡化 考试 ,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状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生才能不再为升学所累,才能静下心来考虑现在的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怎样实现素质教育。而淡化考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键是素质教育中怎样甄别人才的 问题 。

五、素质教育怎样甄别人才

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有一个优点可以为素质教育所继承的话,那一定是考试制度。考试是甄别人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公认的最公平公正的 方法 。考试不是“应试教育”所特有的东西,素质教育也可以有考试,这已经是许多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并得到公认的,关键是素质教育要怎样考试,考什么?会不会由于考试又使素质教育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考试 内容 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核,即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每一方面都很重要,其所占的比例可以是灵活的,每一年都不相同。考试内容不应该是我们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应该是学生学什么我们就要考什么,只要学生能充分显示自己的长处、天赋与特点,考出学生的个性,考出学生的特色。其成绩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定;其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什么选拔,而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督导和促进。学生不应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应该是将考试当作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不应确定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提交的答案,只有不好、好和更好。考试形势要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不仅要看学生写了什么,更要看学生是怎样回答的,也许学生不能回答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但是他能够提出一些连老师也想不到的合理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会得到更高的分数,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然,仅仅几分钟的面试也不能准确看到学生的能力如何,时间应适当长一些,既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要看学生的回答技艺,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敏等。学生思想的好与坏,品德的高尚与低劣,智力的高与低只有在与其接触中才能真正体会出来。同时,我们更要注意防止“应该教育”的覆辙,因为我们 中国 的“应试教育”是如此地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师能力之强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完全可以预测面试老师会问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个个都背下来,从而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语的奇怪场面。不仅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反而成了“应试教育”的翻版与升级。因此,笔试、面试试题都要不断更新不断改变才能真正挑选出优秀的人才。

【 参考 文献 】

[1][彭春园.素质教育之困境[J].求实,2006,Ⅲ.

[2]“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 理论 ”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 研究 ,2006,(2).

[3]康欣齐.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J]. 现代 教育科学,2005,(4).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