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核心见诸行动心得体会1000字【大全】

思而思学 2023-11-09 05:30:18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思想政治准备,要抓住以实际行动维护核心、立足岗位践行讲话这个关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展开核心见诸行动心得体会一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做什么?就是要做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重庆调研时曾指出:“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必须见诸行动,行有示范,动作标杆,才称得上理想信念坚定。

见行动就要用心给力。从思想深处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事事皆思党性宗旨,对理想信念始终坚贞不渝。接触群众有亮色,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汇到体恤民情知冷知热的交谈中,落实到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上,始终释放正能量,给群众以温暖。扎实干事有声色,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座右铭,在日常工作中心无旁骛地干,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做表率、树标杆,让人看得见、感受到。人品道德见成色,正直正派,做中流砥柱到中流击水,直面大是大非,立场坚定绝不模棱两可;危难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当旗手、做先锋,绝不见风使舵,不为任何艰险所畏有真切的行动,不为任何风浪所惧有扎实的作为,持本色、见本色,群众就舍不得、离不开。

见行动就要率先垂范。党章党规是党员的行为规范,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党章党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知规守规,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事业,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弦,行动上时刻对准这个表,始终如一,不折不扣。要做遵纪守法的“示范者”,心中有戒,任何时候都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扎实行动让群众看得起、信得过、跟着干。要做作风建设的“打铁匠”,任何时候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自身正”影响带动群众。任何时候都脚踏实地、实干苦干,求真知、说真话、办实事、见实效,以“自身硬”带动干事业。一言一行见严见实,群众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凝心聚力。

见行动就要一以贯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锤炼党性要常态化,坚定理想信念要长效化,必须经常抓、反复抓,一刻也不能放松,使“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成为自己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要紧盯作风问题新情况新变化,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对“隐形”“变种”的作风问题,要头脑清醒,态度坚定,绝不掺和,而要厘清问题症结及演变态势,及时解决;对作风好转保持清醒,标准不降、要求不松、措施不减,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把作风建设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时刻对照自己: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以*同志提出的这四条标准为依据,踏踏实实见诸行动,我们的理想信念就会处处闪光,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奔向美好的未来。

展开核心见诸行动心得体会二

正如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的:“大家一致认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深刻理解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内涵,对于全党同志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凝聚全党力量、加强集中统一,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

核心和核心意识的传统文化渊源

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探索治国理政之道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于核心和核心意识的宝贵思想,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见解。

“德治”和“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二者都与强化核心意识密切相关。《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当政者只要以高尚的道德力量凝聚民心、以道德教化为主要手段治理社会,自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众星拱卫的核心地位。程颐说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当政者必须具备“允执其中”的智慧,在国家治理中处于不偏不倚的核心地位,才能协调和保证国家各方面、各层次高效运转。道家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例如,《道德经》中所说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等,与儒家提倡的“允执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更加成熟、完善的思想体系,《慎子》中就有很多这方面的高超见解。例如,“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意思是,如果没有一个处于至尊势位的力量,国家的治理就无法达到。

必须指出,这些见解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和阶级局限,片面强调统治者的重要作用,大多把“核心”理解为传统政治中的天子或君主,把增强核心意识等同于向君主效忠。这些都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定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的领导核心,同时强调“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核心和核心意识的思想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核心和核心意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增强核心意识的理念也是有其思想渊源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指出:“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同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抗衡,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里,他们提出了工人政党的支部应成为工人协会的“核心”的观点,蕴含了无产阶级政党努力成为革命中的领导核心的思想。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形成以领袖的政治权威,这是提升政党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保障。这些论述,都体现了“核心”的重要性。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非常著名的论断:“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特别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的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提出:“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认清核心和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必将有利于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以*同志的党中央,维护的核心地位,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创新局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