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三严三实心得体会精选

思而思学网 2023-12-09 01:46:47

导语:“三严三实”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们全体党员干警修身正己、廉洁自律、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普通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三严三实”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普通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三严三实”心得1

2017年3月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此后,从去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今年2月16日视察驻西安部队,一年来共五次提及“三严三实”。今年4月19日,*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除了根据规定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层以上*员中开展,笔者认为,普通党员干部也要积极参与这一教育活动,利用这一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三严三实”。

普通党员干部参与这一教育活动,做到“三严三实”,具体来说,这是:

1、深化基层作风建设的需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了反“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普通党员干部的作风已经明显好转,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仍未彻底清除。一些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现象依然存在。利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从“严”和“实”两个维度加强对普通党员干部的再教育,有利于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把作风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2、构建基层良好政治生态的需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的时候讲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有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作风问题。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优化政治生态尤其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标准。构建基层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从普通党员干部抓起,尤其是要以“三严三实”为基本要求,不断强化党性觉悟,提高党性素养,保持优良作风。

3、锻造过硬队伍、推进事业发展的需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一次鲜明地把“严”和“实”,作为作风建设的新标准,从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六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思想上建党,更加要求领导干部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始终用党章与党的纪律和规矩要求自己,切实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新常态下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常态,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而在我们柯桥,正处于打造“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的关键时期,如何“聚神聚力、提标提速”,继续保持和发扬良好的作风,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这些都需要基层党员干部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都需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做到“三严三实”。

普通党员也要践行“三严三实”

近期,我市正式启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虽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要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层面进行,但普通党员也要主动践行,把“三严三实”作为涵养党性、端正言行的标尺,作为与时代发展相应、与人民期盼相应的价值新追求。

“三严”是我们实现价值追求的首要条件。现在有的党员思想迷茫、精神懈怠、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有的认识不足、能力不足、信心不足、干劲不足,其根源都是放松了党性锻炼。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始终把理想信念这根弦绷紧,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时刻警醒“温水煮青蛙”,自觉追求高尚情操、培养健康情趣,从一点一滴修为“形正影直”的境界。同时,要把守纪律、守规矩作为基本规范,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独、慎微,特别是要划清公私界限,正确处理感情,不以义气犯原则,不因私情乱公事,不受关系所左右,自觉把自己置于纪律约束、组织管理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实”是我们实现价值追求的必要条件。怎么做到“实”,最重要的就是从实处谋事,谋事是做事的开始,是成事的前提。要常怀“实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功名,真正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实事谋成办好。要掌握“实情”,既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更要深入了解群众意愿,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要具备“实力”,自觉增强学习积累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要做好“实事”,把民之所需、民之所想、民之所困作为谋事之基,既谋当下惠民生、解民困的好事,也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

人生在世,无非做人和做事。做人要以“严”为要,做事要以“实”为法。作为一名即将走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党员,笔者认为,只要把严实取向立起来,严实标尺立起来,严实规矩立起来,自觉把自己的前程融入时代的熔炉之中,让火热的青春沾上泥土,把服务群众做好做优,就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最好诠释。

普通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三严三实”心得2

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仅字里行间传递着人民群众的强烈心声,更饱含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

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出身于民的“原点”,常怀“修为”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履职担责,实现人生价值。

勤于修身,分分秒都不能放松。对法纪的敬畏,既是块“护身符”,又是道“护栏”,自己认识到位、警戒到家了,不仅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也能把自己的经验感染和教育身边人,“治好家”并“站好岗”,一人带头铺好路,确保大家不跌倒,共同战胜歪风邪气。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许多“腐败窝案”往往是领导带坏了“方向”,走错了“路子”,修身有问题,容易导致家破人亡、事业抛荒的惨状。

积极作为,一丝一毫都要用心用力。个人能力要常学常新。学习先进理论、尖端技术和身边榜样,才能学研用结合,提高理论素养和干事潜能。务实意识要不断深化。勤下基层、常跑一线、到工作短板和群众不满之处摸底调研,才能更加了解基层实际、增强群众感情,谋事创业从群众角度出发,把推动发展落脚到改善民生上来,将发展成果与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泽人民。问题整改要与时俱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群众幸福大门的“按钮”,只有养成并不断优化随时发现问题且及时解决的习惯和能力,才会做到“有了硬件故障马上修好、有了灰尘病毒立即洗掉,有了风险苗头及时化解”,稳扎稳打、扎实进步,以实实在在的态度和成绩让群众放心和舒心。

及时整改,一个细枝末节都不能放过。“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大病,如果早发现、早治疗,认真对待,就能避免“讳疾忌医”的悲剧发生。扫除作风之弊,不能抓大而放小,也不能只会解决不会预防。在表现层级上,要及时发现思想上的变味点子、言论上的错误导向,通过党课教育、谈心谈话、友善提醒等,提高觉悟,端正态度。在时间节点上,不放过“第一次”,不搞“下不为例”,发现一个问题就及时处理,避免“重蹈覆辙”、出现“第二次”,更不能让问题演变成“遗留问题”、积弊痼疾。在发展程度上,不放过细枝末节,看到“迹象”和“征兆”,早干预、早下手,不能老是等到案发了才去破、群众来访多次才开始去解决。在干部培养上,从娃娃抓起,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注重德的考核与日常监督,严防“带病提拔”与“圈子腐败”,让干部养成勤于反省、乐于整改、未雨绸缪的好习惯,从根本上提高防腐抗诱、创新有为的综合素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