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人员追赶超越心得体会汇总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5 11:16:44

推动建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思而学教育网。

2017年医生人员追赶超越心得体会

追赶超越是对我省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殷切期望。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追赶超越的深刻内涵。这样,才能更自觉更有效地贯彻好“五个扎实”,使陕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首先,要明确追赶超越的时代背景。相对于过去我们强调的加快发展,提出的追赶超越,是在“四个全面”这个大格局下的发展,是在五大发展理念这个新要求下的发展,是在“四化同步”这个总特征下的发展,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下的发展。追赶超越的所有工作,必须以这些新布局、新理念、新变化为前提、为指导、为遵循、为依据。

其次,要明确追赶超越的方式方法。如果说以往更多的是通过投资拉动和资源粗放利用提高发展速度,那么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选择更优的路径,在新的基点实现快速发展。这犹如行车,过去大家都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通过速度的合理运用“拐弯超车”,现在就要逢山凿洞、遇水架桥、裁弯取直,建设高速公路,从而实现优质高效。做到这一点,一要加快改革,通过体制机制重建或完善,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缩短差距。二要改善环境,通过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最大限度地聚集发展要素,促进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要明确追赶超越的根本依赖。这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实现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发展的有机统一。就像人类出行一样,由步行到马车,到汽车,再到高铁、飞机,每次速度与出行品质的跃升,都离不开科技的根本支撑。

第四,要明确追赶超越的目标定位。就是要明白从哪里追赶,在哪里超越,强优势、补短板。凡是处在全国前列的一定要保持和扩大优势,凡是存在差距的一定要确定相关省份对标追赶。就全省来说,要继续把居民收入偏低、城镇化水平偏低、经济外向度偏低作为补齐短板的重点予以突破。

追赶超越是目标定位,也是一个过程,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才能确保不迷失方向,真正把要求变成陕西发展的成果。

2017年医生人员追赶超越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是推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今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围绕落实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经过近3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近日省委研究通过并正式印发“三项机制”文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各级各类干部谋发展促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为全省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省组织人事系统作为“三项机制”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一定要率先学习理解、带头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三项机制”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推动建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第一,建立“三项机制”是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保障。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区域发展不够协调、资源环境制约日趋凸显、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问题和差距,能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能不能把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变成现实、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激励各级党政干部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成就事业、建功立业。

第二,建立“三项机制”是深化我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近几年来,立足于反“四风”、正党风、转作风,省委相继出台和完善了年度目标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从严管理干部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体现了严字当头、一严到底,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成效显著。建立“三项机制”,突出了鼓励激励,更好地体现出严中有爱、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理念和导向,是对我省党建制度改革的一次再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再完善。

第三,建立“三项机制”是激发全省干部队伍活力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省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伴随着少数干部的各种特权被清零、违规福利被取消,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动力不足,出现了廉而不为、廉而不勤、懒政怠政等问题。建立“三项机制”,就是着眼于把明规矩立起来、挺在前,一方面要求干部自觉履职、严以用权,决不能胡乱作为;另一方面鼓励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事,决不能毫无作为。

第四,建立“三项机制”是巩固我省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逐步实现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净化了党风政风,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解决党内问题,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机制来保证。建立“三项机制”,就是着眼于当前和长远、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历次学习教育中的成熟做法固定化、零星探索系统化、成功实践制度化,进一步构建起以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核心内容和鲜明导向

“三项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简言之,就是“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

一是能者上。就是要建立鼓励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等手段,为那些工作优秀、全面发展的地方和部门颁发奖牌、授予称号,向那些考核优良、进步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奖金、给予实惠,对那些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从而激励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在现有考核激励措施基础上,提出现金奖励“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县(区)、干部选拔任用向考核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倾斜等一系列新的激励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二是“错者”容。就是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卸下包袱、打消顾虑。《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把严格执纪与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统一起来,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限,鼓励干部敢闯、敢冒、敢想、敢试,进一步强化了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

三是庸者下。就是要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进行调整,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的干部进行调整,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聚焦解决干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等问题,划出“下”的硬杠杠,明确“下”的环节和程序,确保干部“下”得服、“下”得稳,进一步强化了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

三、切实抓好“三项机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强化落实“三项机制”的主体责任,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正在进行的市县乡换届、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与年度考核和班子研判相结合,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召开专题会议或干部大会,组织各级中心组和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研讨,统一思想、吃透精神。要把“三项机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三项机制”的制定背景和核心要求。

二要加强宣传解读。在媒体平台开辟专栏,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对“三项机制”进行全面、持续、深入解读。注重挖掘一批正反典型,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良好风气。

三要完善配套制度。按照省委文件精神,抓紧制定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省委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体现地方和单位特色。

四要带头抓好落实。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细化落实的牵头责任,把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情况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检查、党建制度改革督查的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制度落实。

2017年医生人员追赶超越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看到对陕西的定位,心中略有感慨,借此契机进行浅谈。――题记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字正是对践行“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精神的一种最完美诠释。省委书记娄勤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落实对陕西“追赶超越”的定位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一种最直接的指引。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要求: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加快发展、追赶超越仍然是第一导向,丝毫不可动摇。“追赶超越力争上游”在扶风县的真实体现就是要锁定“一地三县”目标不动摇,坚持“六个新篇章”基本路径不动摇,大到各级领导干部,小到村组干部和基层群众,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都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踏实苦干,不忘初心努力前进,奋力书写中国扶风梦的新篇章。

2100多年前,一支由百余人组成的大汉使团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用双脚踩出一条贯通欧亚的古丝绸之路,祖先们追赶超越的行动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2100多年后,古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陕西再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乘着政策东风扬帆远航,这再次点燃的丝路星火昭示着我们将继续沿着祖先们开辟的路径,开启新的追赶超越征程。

追赶超越,追赶的是新历史条件下不断赋予的新使命、新担当,超越的是不断进步之后“永不满足”的发展现状,争的是人民群众在内心深处深情的赞许和拥护。党员干部能否脚踏实地,在点滴工作当中践行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信念,关键在于能否将这种精气神转化为身先士卒、埋头苦干、敢试敢闯、主动学习的行动上。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社会赋予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任务发生巨大变化,以前是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如今,在保证温饱的基础上还需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证在“第一个一百年”时全国人民能够脱贫致富达到全面小康,这项伟大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大美扶风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现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曾经很多党员干部不敢做、不敢为、不敢当,怕犯了错要担责,丢了官帽子,现如今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适合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一展身手、敢作敢当的大环境已然形成。加之省委“三项机制”的实行,广大有抱负的基层干部可以开启全新奋斗模式,主动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学习,踏实苦干,在组织的支持下,实现心中的夙愿。

追赶超越需学习。追赶超越、力争上游要有学习意识和超前的发展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西部地区被甩在了后面,包括大宝鸡在内的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这不仅仅是历史所趋,也是与我们学习意识沉睡、发展意识弱化有关。当然我们也在不停的学习下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追赶超越的实质就是学习,沿海地区学得好学得快才使各方面领先,然而仅仅学习还不够,还需要超前的发展意识。社会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学习的速度跟不上发展速度的时候就需要超前意识来弥补。乡镇干部长年累月在基层服务,接触外面新世界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跳出镇看镇,跳出县看县”是形成超前发展意识的基础,只有“旁观者清”才能看清楚当地发展的不足,才能诊断到位,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立身以立学为先”,学习是给自己的灵魂觅得一个安顿之所、修养之地和干事之基。党员干部应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而信、学而修、学而干上入脑入心下功夫。

力争上游要实干。追赶超越、力争上游要有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身在基层一定要要沉下心来,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盼,和群众同甘共苦,真正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真抓实干的作风和行动,影响和带动基层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实干精神。习主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一种担当,合格党员应该是一名“实干家”。党员干部要有实干的拼劲,有了“干事创业”的豪情斗志才能干、会干、善于干,把实干的形象树起来,让党员干部心中始终怀揣着“实干者天不负”的信念,在干事创业中继续前进。

追赶超越、力争上游要有敢闯敢试的创新实干精神。要崛起只靠模仿是不行的,是没有希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复制照搬别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里所说的创新不是漫无目的变花样,而是有根据、有支持、有效果的进行变革。我们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靠先进理论来指导,也要紧密结合实际,将上级政策与基层现实情况有机融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探索,敢于尝试,找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

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事实在我们的身边时刻进行着,不断的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段家镇青龙村干部“借地生财”,将三千亩苗木变成六千亩,带动周围村子致富,让其成为西北著名苗木大市场;汉阴县蒲溪镇“穷人下山,扶贫搬迁,进城入园;能人上山,土地流转,兴林建园”的特色脱贫帮困路子改变该镇贫穷落后的面貌;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引进金银花,使该村从穷到富……这一系列的行动正是学习和实干体现出的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精神的最好例证,此举也为我们做好了行动上的表率。只有敢于承担,敢于尝试,敢于勇闯、敢于创新,才会出成效,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作为一名刚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主动学习和实干精神尤为重要,理论和实践学习对今后做好基层工作是必不可缺少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追赶超越需学习,力争上游要实干。“两学一做”等激励性教育活动营造出人人爱干事、勤干事、善干事的追赶超越氛围,只要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精神始终根植在我们的心间,中国扶风梦的新篇章定能早日实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