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所有的区县名单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2024-03-12 01:49:35

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具体名单见下表。

一、内蒙古所有的区县名单有哪些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呼和浩特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市政府驻新城区

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回民区(钢铁路街道) 玉泉区(昭君路街道)

赛罕区(昭乌达路街道)

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托克托县(双河镇)和林格尔县(城关镇)

清水河县(城关镇)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

包头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市政府驻昆都仑区

东河区(河东街道)昆都仑区(少先路街道)青山区(青福镇)

石拐区(石拐街道)白云鄂博矿区(通阳街道) 九原区(沙河街道)

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固阳县(金山镇)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

呼伦贝尔市辖2个市辖区、4个旗、3个自治旗,代管5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海拉尔区

海拉尔区(正阳街道) 扎赉诺尔区(第三街道) 阿荣旗(那吉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 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

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  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

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

满洲里市(东山街道) 牙克石市(新工街道) 扎兰屯市(兴华街道)

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街道)根河市(河西街道)

兴安盟辖2个县级市、1个县、3个旗,盟公署驻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和平街道)阿尔山市(温泉街道)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硕镇) 扎赉特旗(音德尔镇)

突泉县(突泉镇)

通辽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科尔沁区

科尔沁区(西门街道)

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镇) 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开鲁县(开鲁镇)

库伦旗(库伦镇) 奈曼旗(大沁他拉镇) 扎鲁特旗(鲁北镇)

霍林郭勒市(莫斯台街道)

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市政府驻松山区

红山区(站前街道)元宝山区(平庄城区街道) 松山区(振兴街道)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巴林左旗(林东镇)巴林右旗(大板镇)

林西县(林西镇)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 翁牛特旗(乌丹镇)

喀喇沁旗(锦山镇)宁城县(天义镇) 敖汉旗(新惠镇)

锡林郭勒盟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盟公署驻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乌兰社区)锡林浩特市(希日塔拉街道)

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 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

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 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 太仆寺旗(宝昌镇)

镶黄旗(新宝拉格镇) 正镶白旗(明安图镇) 正蓝旗(上都镇)

多伦县(多伦淖尔镇)

乌兰察布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4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集宁区

集宁区(新体路街道)

卓资县(卓资山镇)化德县(长顺镇) 商都县(七台镇)

兴和县(城关镇) 凉城县(岱海镇) 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

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镇)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丰镇市(北城区街道)

鄂尔多斯市辖2个市辖区、7个旗,市政府驻康巴什区

东胜区(天骄街道) 康巴什区(滨河街道)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 准格尔旗(薛家湾镇)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

鄂托克旗(乌兰镇)杭锦旗(锡尼镇) 乌审旗(嘎鲁图镇)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

巴彦淖尔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市政府驻临河区

临河区(解放街道)

五原县(隆兴昌镇)磴口县(巴彦高勒镇)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杭锦后旗(陕坝镇)

乌海市辖3个市辖区,市政府驻海勃湾区

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海南区(拉僧仲街道) 乌达区(新达街道)

阿拉善盟辖3个旗,盟公署驻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

二、内蒙古所有区县介绍

1.呼和浩特市

1575年建成,名为呼和浩特,1575年明朝曾赐名“归化城”,清政府于1735年在归化城东北5里处,新建绥远城,1913年将规划与绥远二城合并为“归绥县”,1945年,民国政府设立归绥市,1954年,恢复呼和浩特名称。

新城区

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绥远城”,1952年,改称新城区,1966年,更名为东风区,1979年,恢复新城区。

回民区

1950年12月19日前,今回民区历史上没有独立建置。1950年,称回民自治区,1956年,改为回民区,1966年,更名为红旗区,1978年,恢复回民区。

玉泉区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最早的古城所在地,清初称“库库和屯”,1953年,改称玉泉区,1968年更名为向阳区,1975年复称玉泉区。

赛罕区

前身是呼和浩特市郊区,2000年5月,原郊区改称赛罕区。

托克托县

元朝称为脱脱城,1760年改为托克托理事同知厅,1884年又改称托克托县。

清水河县

清乾隆元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光绪十年改为抚民通判厅,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

武川县

光绪二十九年,置武川厅,1912年,改厅为县。

土默特左旗

1934年,称土默特特别旗,1950年,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65年,撤销土默特旗,改设土默特左右二旗。

和林格尔县

雍正六年设和林格尔理事通判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和林格尔县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县署为县政府。1950年2月5日,原国民党县政府撤消,正式成立了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

2.通辽市

清初建制哲里木盟;1951年,析通辽县城关区设通辽市,为盟政府所在地;1986年,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1999年,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

科尔沁区

1918年由辽源县析置通辽县;1951年设通辽市。1999年,设立地级通辽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科尔沁区。科尔沁区以原县级通辽市的行政区域为科尔沁区的行政区域。

霍林郭勒市

1982年设立霍林河办事处;1985年成立霍林郭勒市。

科尔沁左翼中旗

1636年,清朝按满洲八旗制度,将漠南24个部落编为6盟49旗,科左中旗属哲里木盟。

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建制。

库伦旗

1633年建曼殊希礼库伦;1646年,建锡埒图库伦札萨克达喇嘛旗;1931年改称库伦旗。

奈曼旗

1636年将乃蛮部分编五十个佐领(苏木),划为一旗,称“奈曼旗”。

扎鲁特旗

1639年编为扎鲁特旗。

开鲁县

1905年始设三旗垦务局;于1908年定名开鲁县。

3.包头市

1938年,包头设市,1945年实行市县并存,1953年包头撤县留市。

东河区

1923年,立包头设治局,1926年晋升为县,1937年,改县为特别市,1938年改为普通市,1950年,包头市设一、二、三区,1956年一区、二区和回民自治区合并为东河区。

九原区

原包头市郊区,1999年8月10日,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

青山区

青山区是50年代建设起的新市区,因位于大青山脚下,故得名青山区。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市区,由于昆都仑河由北向南流经本区,故得名昆都仑区。

石拐区

1950年,称石拐沟矿区,1956年,设石拐矿区,1999年更名为石拐区。

白云鄂博矿区

前身为乌兰察布盟白云脑包办事处,始建于1955年,后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建立白云脑包镇,同年,改制为白云鄂博矿区。

固阳县

1919年,设立固阳设治局, 1926年,称固阳县,1958年,改为固阳区,1961年,复改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达尔罕和茂明安系蒙古族部落名,达尔罕旗原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之一部分,1653年,设达尔罕旗。茂明安旗原为一部落名,后改为茂明安旗。1952年,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土默特右旗

乾隆初,设萨拉齐协理通判,1760年设理事通判厅,1865年改设同知厅,民国元年改县设知事,这里兼属土默特旗,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于1969年正式设置土默特右旗。

4.乌海市

1976年由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

海勃湾区

1955年,设立桌子矿区办事处;1958年更名为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1961年升为海勃湾市;1975年与乌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1979年改称海勃湾区。

海南区

前为原海勃湾市辖境,1976年1月10日简历乌海市后,设置拉僧庙办事处;1979年更名海南区。

乌达区

1958年从阿拉善旗析出,设立乌达旗;1961年升为乌达市;1975年与海勃湾市合并,更名乌达办事处;1979年改为乌达区。

5.鄂尔多斯市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置伊克昭盟,2001年,伊克昭盟改名为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

清朝时期,称东胜厅,民国元年,称东胜县,1983年为东胜市(县级),1984年1月1日正式撤县设市,2001年撤市设区。

康巴什区

前身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并启动建设,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县级行政区。

伊金霍洛旗

乾隆年间(1736年),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1959年,取旗名“伊金霍洛旗”。

准格尔旗

1649年置鄂尔多斯左翼前旗,清末改准格尔旗。

达拉特旗

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

鄂托克旗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49年,鄂托克旗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鄂托克前旗

清时属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80年,置鄂托克前旗。

杭锦旗

清顺治六年(1649年)杭锦旗建旗,时称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清末易名杭锦旗。

乌审旗

1649年(顺治六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系蒙古族部落名,清朝时期,将部落名演化为旗名,称乌审旗,民国建立以后,承袭清制,设旗衙门为政权机构。1934年,民国政府将乌审旗衙门改为乌审旗政府。

6.巴彦淖尔市

1956年,成立巴彦淖尔盟,1958年,河套行政区、巴彦淖尔盟合并,成立新的巴彦淖尔盟。2003年,撤销巴彦淖尔盟设立巴彦淖尔市。

临河区

因南临黄河,故名临河,1929年建县;1984年12月,临河县改设为临河市(县级);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

五原县

五原这个古地名源于夏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萨拉齐厅西部地区(达拉特、杭锦、乌拉特旗地区)设五原厅;1912年设县。1958年7月,撤销达拉特后旗建制,辖区复并入五原县辖领。至今,五原县之建置再未改变。

磴口县

1929年设磴口县;1960年,撤销磴口县成立巴彦高勒市;1964年,撤销巴彦高勒市恢复磴口县;1971年盟府迁驻临河,磴口县为其所辖。

乌拉特前旗

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乌拉特三公旗从西拉木伦河西迁至穆纳山(乌拉山)一带驻牧,以加强边疆戍卫,乌拉特前旗正式建制;民国初乌拉特前旗隶属五原县,仍然是旗县并存,民国14年,在大佘太设立大佘太治局,民国20年改为安北县治局;1950年7月10日,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960年3月,乌拉特前旗划归包头市,1963年11月又划归巴彦淖尔盟。

乌拉特中旗

1648年,设乌拉特中旗。1952年10月15日,乌拉特中旗与乌拉特后旗合并,组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81年9月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1952年设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70年设潮格旗,1981年改名为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将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更名为达拉特旗,将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更名为杭锦旗(因其辖地原为突厥族“杭锦”部落所有,故名);1953年9月28日,以黄河为界,将杭锦后旗一分为二,黄河以南地区称杭锦旗,黄河以北地区命名为杭锦后旗。

7.阿拉善盟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设旗编佐,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1753年(乾隆十八年),设额济纳土尔扈特旗。1980年,成立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1961年,设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1961年,建立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1753年(乾隆十八年),设置额济纳土尔扈特旗。1952年,额济纳土尔扈特旗改为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额济纳自治旗改为额济纳旗。

8.赤峰市

到1955年12月31日,今赤峰市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属热河省;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全划入昭乌达盟;1983年10月10日,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

红山区

红山区原名赤峰,清乾隆七年(1742年)在此设乌兰哈达巡检司,乌兰哈达之名从此始称;1774年,乌兰哈达巡检司升乌兰哈达通判厅;1778年,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1983年,原赤峰市改为红山区。

元宝山区

元宝山区是赤峰市新建工矿区,在历史上很少有过完整的建制。1983年10月,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设元宝山区。由原赤峰市平庄、五家、元宝山及原赤峰县美丽河、小五家、哈拉卜吐、建昌营等乡镇及太平地乡、安庆沟乡部分村,喀喇沁旗山前乡、马蹄营子乡、楼子店乡部分村组成,以境内元宝山命名。

松山区

1013年,置松山县;1778年,改设赤峰县;1983年改为赤峰市郊区;1993年改名松山区。

宁城县

1931年置大宁设治局,后改宁城设治局;1932年10月1日,改为宁城县。

林西县

1908年1月设置巴西县,因位于巴林右旗西境,先称“巴西”,后定“林西”。

阿鲁科尔沁旗

1644年,始建阿鲁科尔沁旗,至今沿用此名称。

巴林左旗

辽上京临潢府所在地;1923年,设立热河巴林垦务局林东垦务分局;1925年,建立林东设治局;1932年,林东设治局正式升为林东县;1947年称巴林左翼旗政府;1954年,改称巴林左旗人民委员会;1968年,成立巴林左旗革命委员会;1981年7月,撤销巴林左旗革命委员会,恢复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名称;1983年,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巴林左旗隶属之,至今。

巴林右旗

顺治五年称巴林右翼旗;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1969年,巴林右旗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巴林右旗随昭乌达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巴林右旗隶属赤峰市。

克什克腾旗

清顺治九年(1652年)建置,迄今已有367年的历史。

翁牛特旗

1634年析治为翁牛特左、右翼二旗;1947年春成立翁敖联合旗;1949年改为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1635年设旗制,划分为喀喇沁左翼旗、喀喇沁右翼旗;1947年改称喀喇沁右翼旗建西县联合政府;1949年5月改为喀喇沁旗人民政府。

敖汉旗

1636年,建制敖汉旗。

9.呼伦贝尔市

1912年,呼伦贝尔设特别行政区;1945年10月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改称呼伦贝尔盟;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1954年,调整辖地并改称呼伦贝尔盟;2001年,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

海拉尔区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置,1734年建城(呼伦贝尔城), 2002年1月,撤市设区。

扎赉诺尔区

清宣统元年(1909年10月23日),胪滨府设立,扎赉诺尔被划为“区”,归胪滨府管辖;1930年9月扎赉诺尔设镇;1941年,设扎赉诺尔街公署;1945年1月1日,扎赉诺尔街改设扎赉诺尔市;1948年5月,扎赉诺尔市改称扎赉诺尔区。

阿荣旗

原为索伦围场,1933年设阿荣旗。1947年11月,阿荣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2001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管辖。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布特哈总管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西布特哈。民国四年(1915),西布特哈地区筹建布西设治局,总管公署与设治局并存,由总管兼理政务;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改布西设治局为莫力达瓦旗;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969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领导。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归呼伦贝尔市管辖至今。

鄂伦春自治旗

1928年建立厄鲁特旗;1932年合并成立索伦旗;1950年成立喜桂图旗;1951年4月7日,成立鄂伦春旗。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鄂温克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陈巴尔虎旗

1919年建旗。

新巴尔虎左旗

1734年,建新巴尔虎左翼四旗;1947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1959年更名为新巴尔虎左旗,隶呼伦贝尔盟。1969年划入黑龙江省,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属呼伦贝尔市。

新巴尔虎右旗

1920年,新巴尔虎仍为旗政权体制;1948年建立新巴尔虎右旗。

满洲里

1890年左右,以“霍勒金布拉格”命名村,形成小型聚落;1903年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小城镇兴起,“霍勒金布拉格”被东清铁路首站站名“满洲里”取代;1939年改市;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

牙克石市

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设铁路车站定名“牙克什”,聚落由此兴起;1932年,改为“牙克石”;1950年设喜桂图旗,1983年改置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1689年设布特哈总管;1915年设扎兰屯稽垦局;1925年置雅鲁县;1933年置布特哈旗;1983年改为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

1727年,清朝政府在额尔古纳河流域设置了“卡伦”,管理边务和内政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九年(1920年)建室韦县和奇乾设治局,民国十年(1921年)设奇乾设治局为奇乾县;1933年,伪满洲国改室韦县和奇乾县为额尔古纳左翼旗和额尔古纳右翼旗;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合为额尔古纳旗;1966年左、右两旗分设,位于西部的称额尔古纳右旗;1994年撤右旗改设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1966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旗,设额尔古纳右旗和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左旗政府设在根河镇;1969年8月1日,额尔古纳左旗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1979年7月1日,额尔古纳左旗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4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左旗,设立根河市。

10.乌兰察布市

1627年~1636年间(清朝天聪年间)开始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01日,撤销乌兰察布盟和县级集宁市,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

集宁区

集宁兴建于清末民初,1956年4月撤销平地泉镇,设立集宁市。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设立乌兰察布市(地级),撤销集宁市,设立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县级)。

丰镇市

1912年为丰镇县,1990年建丰镇市。

卓资县

1945年,为龙胜县。1952年,改称卓资县。

化德县

1934年置化德设置局,1949年设新民县,1950年改为化德县。1969年11月,化德县由锡林郭勒盟划归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改隶乌兰察布市。

商都县

1918年设县。1962年7月,商都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乌兰察布盟管辖。2004年8月,乌兰察布盟改称乌兰察布市,商都县隶属乌兰察布市管辖。

兴和县

1912年设县。1950年属绥远省,1954年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属县,1958年划归乌兰察布盟,2004年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后,属乌兰察布市辖县。

凉城县

1912年设宁远县,1914年改为凉城县。

察哈尔右翼前旗

1954年,以正黄旗为基础适当调整后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1912年改厅为县。1954年撤销陶林县和镶红镶蓝联合旗,合并成为现在的建制。

察哈尔右翼后旗

清为正红旗、正黄旗的北部。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将正红旗(中心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后旗,旗府就设地土牧尔台(1971年迁至白音察干镇)。

四子王旗

清朝初期封给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称四子部落旗。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建制设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属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管辖。

11.兴安盟

1946年,成立兴安省人民政府。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正式成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建制,直到现在。

乌兰浩特市

1691年(康熙三十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修造家庙而得名王爷庙。1947年,王爷庙改名为乌兰浩特市。1980年,国务院批准恢复乌兰浩特市建制,隶属兴安盟。

阿尔山市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实行计划单列。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阿尔山市(县级)成立。

突泉县

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奉令更名为突泉县。

扎赉特旗

1648年(清顺治五年),置扎赉特旗,隶属哲里木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1636年(清崇德元年),始设旗建制称科尔沁右翼前旗,亦称札萨克图郡王旗。1948年,西科前旗复称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1636年(清崇德元年),科尔沁右翼中旗建制,又名图什业图旗,简称科右中旗。

12.锡林郭勒盟

清初,锡林郭勒河一带的10旗,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1946年,成立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1958年,锡察盟合并,撤消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市

1743年(清乾隆八年)建贝子庙,故俗称贝子旗。1953年,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相当于苏木级)。1959年,锡林浩特升为旗县级浩特,盟直接管辖。1983年,设立锡林浩特市。现为县级市。

二连浩特市

196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市。1985年,二连浩特市升格为准地级市。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二连浩特市为计划单列市。

苏尼特左旗

1642年(清崇德七年),正式设左翼苏尼特旗。1946年,成立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

苏尼特右旗

1642年(清崇德七年),正式设右翼苏尼特旗。1948年,成立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

东乌珠穆沁旗

清初,设乌珠穆沁左旗。1956年,设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清初,设乌珠穆沁右旗。1956年,设西乌珠穆沁旗。

镶黄旗

1957年,商都镶黄联合旗改为商都镶黄旗。1960年,商都镶黄旗与化德县合并,称镶黄旗。1963年,分设镶黄旗。

正镶白旗

明代,建旗为察哈尔左翼正白旗、察哈尔左翼镶白旗。1949年,两旗合并为正镶白联合旗。1956年,将正镶白联合旗改为正镶白旗。

正蓝旗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建正蓝旗,因旗色纯蓝而得名。1949年明安旗与太仆寺旗合并为明太联合旗。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大部划归正蓝旗。

阿巴嘎旗

清代,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先后建制。1952年四旗合并,统称为西部联合旗,旗政府驻地设在汉贝庙。1956年,西部联合旗改称为阿巴嘎旗。

太仆寺旗

1925年,在太仆寺左翼牧群的区域内成立宝昌县。1936年,太仆寺牧群改为太仆寺左旗。1956年,宝昌县与太仆寺左旗合并,设太仆寺旗。

多伦县

1913年,民国政府废多伦诺尔抚民厅,设为多伦县。

三、内蒙古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截至2021年底,辖12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2401.17万人。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20世纪20年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反封建反侵略斗争。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政府改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康熙皇帝以戈壁为界划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蒙古”之称最初就由“内札萨克蒙古”而来,并沿袭至今。内蒙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这里保存有中国最完好的草原,素有“牧草王国、歌的海洋、酒的故乡”之称。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74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