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邮电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 2023-11-01 10:36:38

据最新南京邮电大学招生网和上海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上海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2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969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南京邮电大学,不过每年南京邮电大学在上海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邮电大学

1、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南京邮电大学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53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620名;

2、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南京邮电大学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5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699名;

3、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京邮电大学(01)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52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550名;

二、南京邮电大学在上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南京邮电大学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上海 综合 本科 537 9620 省政府

2、2021年南京邮电大学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上海 综合 本科 528 9699 省政府

3、2020年南京邮电大学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上海 综合 本科 527 9550 省政府

高考志愿录取时间

考生填完高考志愿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后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了。各个省之间的录取规则有差别,公布时间也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填报志愿后就可以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查询方式如下:

1、登录学校官网进行查询:考生要是想要知道自己的高考录取结果,第一个方法就是可以登录到所报考学校的官网上进行查询,一般而言,学校的官网会提前向考生们公布录取的结果。

2、登录所在地区的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考生们可以登录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比如广东的考生就可以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并找到查询高考录取结果的窗口,按要求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相关信息,就可以查询到高考录取结果。

对于服从调剂的错误认知

1、是否选了服从调剂,就会直接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很多考生总觉得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会把考生随意安排到某个专业。其实考生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高校的录取规则、专业分配办法都已经提前在《招生章程》里公布,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先公布的规则执行。

专业分配无论是按照设定“专业级差”方式,还是实行“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都会首先考虑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

当考生高考分数足够进入所填报专业时,就会被录取到所填报专业,服从专业调剂就没有派上用场。只有当考生所报专业全都录取额满,才会进入调剂程序。

2、服从调剂被调剂考生并不一定都是低分进档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数低被调剂外,还有可能是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报的专业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导致这些专业录取分数偏高,最后使得该考生虽然高考分数不算低,但最后也只能被调剂。

此外,个别考生没有把全部专业志愿填满,填报的专业过少也有可能导致其因无法满足所报志愿而被调剂。

三、南京邮电大学学校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9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59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一流专业2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8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9.7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6.72%。曾经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等)9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中科院“*”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外院士6人、IEEE Fellow10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国际电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60余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2门,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63门;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胜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十三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00余项。办学79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5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 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集成电路与微组装、智能电网、光通信、智能制造、现代邮政、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42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79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400余篇。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分中心8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24个。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众创空间3个。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入选国家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海外留学生,生源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60余国,目前在校留学生规模700余人。先后有千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现有7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接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积极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思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牢固确立“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上水平;强特色,创一流”的战略思想,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全面开启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努力建成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2021年11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