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福建江夏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1-20 15:16:55

据最新福建江夏学院招生网和山东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山东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8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9357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福建江夏学院,不过每年福建江夏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山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福建江夏学院

1、山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福建江夏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48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3571名;

2、山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福建江夏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49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3728名;

3、山东高考2020年考生上福建江夏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0808名;

二、福建江夏学院在山东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福建江夏学院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山东 综合 - 1段 481 193571 省政府

2、2021年福建江夏学院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山东 综合 - 1段 490 173728 省政府

3、2020年福建江夏学院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山东 综合 - 1段 500 170808 省政府

高考平行志愿如何录取

1、分数优先:每一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先于总分较低的考生投档。

例:甲考生600分,志愿1北京大学、志愿2清华大学、志愿3中国人民大学;乙考生598分,志愿1中国人民大学、志愿2复旦大学,由于甲考生分数高于乙考生,所以甲考生先投档。

如果甲考生不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但够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虽然其填在志愿3,甲也是先被投进中国人民大学;虽然乙考生志愿1是中国人民大学,依然在后面投档,这就是分数高优先投档。

2、遵循志愿:每个考生所填的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计算机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

说明:新高考省份通常有96~100多个志愿,投档时按照志愿1、志愿2、志愿3、志愿4...顺序投档,直到满足就投出,都不满足就掉档了。所以要把分数最高、最想上的学校专业填在最前面。

3、一次投档,不再补档:省考试院在正式投档前一般会进行多次模拟投档,看是否有问题,以及和各院校沟通是否需要调整招生计划等。模拟没有问题后,会正式投档,投档后不再补充投档,只有在院校没有录满的情况下会组织征集志愿填报。

同一院校一批次和二批次录取有什么差异

同一高校的一本和二本其毕业证根本没有区别,也不会区分学校哪一个校区,只要达到符合毕业生条件的,其毕业证都是由国家统一印制的文凭证明,再由所在学校加盖学校校名的钢印印章即成。

1.教学资源不同

但是一批次录取的专业和院系都是教学资源雄厚,实力底蕴很深的专业。一批次录取的考生也是成绩优异的学生。

二批次的录取的考生成绩和一批次相比会相差很大,专业也相对比较冷门,或许是新兴专业,也或许是合并的二本或专科院校原本的专业,师资和学校重视程度都相差很多。

2.科研条件不同

一本学校的大部分专业都是有研究生点和博士点的,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申请保研或硕博连读。甚至可以在本科期间就参与课题的研究,这都依托于本专业强劲的师资和科研水平。

但是一本学校的二批次录取专业普遍是比较边缘化的,大多数是没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学生毕业如果想要读研,就只能跨考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学校,相对比较困难。而且本科期间也很难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教学研究。

3.院校安排不同

一些一本院校的二本专业是由于院校合并的原因,因此这部分专业招生之后很有可能离主校区很远,相应的待遇也会有所不同。图书馆馆藏数量、食堂水准、寝室档次甚至教室大小都会和主校区有极大差异。

三、福建江夏学院学校介绍

学校定位:亲行业、重开放、创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学校校训:博学于文、修身以德 学校精神:创新、拼搏、包容、开放 办学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明显办学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 办学特色定位:传承闽商精神,彰显专业特色,做实自贸文章 学科建设定位:做强经管法学科,做优绿色智能工程学科,做特服务产业新兴学科,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专业发展定位:对接新兴商贸服务、绿色智能工程技术、基层社会治理3大领域,建设财富管理、跨境电商、绿色土木工程、智能光电子、财务审计、现代生活服务6大应用型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福建开放型经济带(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台实验区)、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面向城乡基层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4所前身校(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隶属于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司法厅和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慷慨捐助。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办好福建江夏学院”作为重要条款之一,明确提出:支持福建江夏学院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学校先后获得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省级“5A级平安校园”、省级“平安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852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总数767人,高级职称379人占比47.33%,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678人占比88.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0.1%。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37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省级表彰18人次。聘请48名知名大学和企业、行业精英为学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培育)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金课1门,省级金课7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4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5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项目1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是省级“互联网+”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省级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2016年10月,学校高质量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会计、法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教育管理等6个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1月,学校获批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 学校充分发挥亲行业、亲产业、亲地方优势,不断强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新兴产业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设立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财富管理行业学院、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行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联发产业学院与议和劳动人事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行业)学院;其中,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是福建省第一个装配式建筑行业专门院所。学校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专业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获批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学校和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服务社会水平的提升。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21个,拥有省级学会和研究会5个。学校主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海峡法学》等中文学术CN期刊。 学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高位嫁接,全面推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落实。加强与福州大学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22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2020年,我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是我省首个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与英国等高校开展师资学历提升、学生短期访学等合作,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国际教育学院,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AD项目。依托海峡财经学院,与台湾地区东海大学、中原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3+1”“4+0”项目,成立了“福建江夏学院与中原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授牌在学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2019年获批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国际学生资格。2020年获批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而不懈奋斗! (2021年3月31日更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