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案及涉案人员违纪教训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思而思学网 2024-01-21 05:59:25

领导干部都是党政机关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交往广泛、关系多样、背景复杂,作为领导干部如何来管好自己身边人,这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道课题。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苏荣案及涉案人员违纪教训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荣案及涉案人员违纪教训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1】

对领导干部来说,在抓好自身修行的同时,还要管好家属和下属等“身边人”。谈如何管好“身边人”的论述,教育党员干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身边人出现重大问题要报告,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

古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就是说如果朝中有人做官,那么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们都会飞煌腾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贪污腐败,就是典型的领导干部没有管好身边人的体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要刚正不阿、言传身教,其实就是要告诉广大领导干部,管好“身边人”也就管住了“权力”,管好“身边人”也就堵住了通向腐败的道路,管好了“身边人”也就保护了自己。

领导干部管好家人、亲属、朋友、下属等“身边人”,不搞特权,不越“红线”,不仅是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爱护,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一份子,都有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小圈子”,领导干部也是一样,对普通人来讲,也许“身边人”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其“身边人”可能会给他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把其拖入违法乱纪的深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管不住“身边人”?家属开后门收钱收礼为什么会肆无忌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干部对家人的“放任”。家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往往是领导干部腐败的导火索,妻子的“枕边风”一吹,儿女的一声“爸爸我要买XXX”,就会让官员拒腐防变的堤坝瞬间垮塌,在金钱利益面前一切宗旨观念荡然无存。最后,自己最亲近的人成了陷害自己的“帮凶,成为伤害自己最深的人。

贪腐干部被身边最亲近的人“拉下水”者,在落马官员中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是对“身边人”疏于管理,后门悄悄被打开,有的是故意放纵“身边人”,自己明修栈道,家人暗渡陈仓。官员手握权力,最后却因没有管好“身边人”落入贪腐的深渊,自己最亲近的人亲手把自己送进牢狱,那真是悲哀啊!谁的错?答案还是领导干部自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还得从正己开始,从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开始,通过言传身教,树立铁面无私的的好形象,使“身边人”不敢借势利诱、狐假虎威,并且通过察言观色,及时掐断“身边人”贪腐的苗头,这是对“身边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管好“身边人”的重要性,切莫让自己最亲的人伤害自己最深。

【苏荣案及涉案人员违纪教训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2】

当前,大量贪腐官员案例受到家庭影响,因此,中纪委一再重申家风、家规,强调社会家庭文化方面也要守规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制度与亲情间的微妙关系。但一些领导干部过分重视“情”字,在爱情面前不分青红皂白,肆意听取“枕边人吹的耳旁邪风”;在亲情面前无视法律,把亲情和家族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家庭谋取利益、为儿女争取“方便”;在友情面前丧失原则,利用职权,为自己经商的兄弟接项目等提供便利,分工协作,避人耳目。

“家庭式腐败”为何“前腐后继”,究其原因还是家风不正之过。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才会作风好,才能避免“家庭式腐败”。《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86条“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强调出仕做官,就要奉公执法,不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违者,视为不孝。回顾“郑义门”的历史,“173人出仕无人贪墨”。从宋到清,郑氏家族出仕为官的达173人,特别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但173人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

杜绝“家庭式腐败”,一方面要正家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家不清何以清世风”,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亲情观、价值观,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管住家人,营造“廉洁家庭,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另一方面,预防为主,重点监督。充分利用好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这柄“利剑”,将官员财产及家庭成员财产和就业情况,纳入监督范围,让官员少点“隐私”,远离“家庭腐败”的怪圈。

【苏荣案及涉案人员违纪教训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3】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平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家庭在增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针对家庭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做了重要讲话,强调狠刹腐败之风,“家庭防线”至关重要。

家是温馨的港湾,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忧愁。然而,家也是堕落的温床,可以滋生无穷的的祸患。近年来,许多曝光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家庭式腐败”的案件不胜枚举。比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3558万余元,大多数与其子刘德成有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刘卓志,其多年受贿款项均由其妻打理。更有媒体报道显示,在近七年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违法违纪案件中,四成都有其妻参与。家庭是“助燃剂”,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官员的堕落和腐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努力筑牢反腐败的“家庭防线”。

筑牢“家庭防线”,必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筑牢“家庭防线”,首先就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使其不要太看重官位和钱财,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和考验。同时,教育领导干部必须严于律己,随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行贿、不受贿;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成为一个廉洁勤政的人民公仆。

筑牢“家庭防线”,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家属的思想教育。“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要防止“家庭式”腐败,就要加强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亲属的党风廉政教育,引导他们多看廉政警示片,多观腐败警示展,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使之不愿腐。加强领导干部家属的思想教育,让其充当好反腐“宣传员”“监督员”的角色,常念“廉政经”,多吹“清正风”,时刻提醒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筑牢“家庭防线”,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管制度。正所谓:“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完善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将其财产充分暴露在监督的“阳光”下;完善的领导干部任用公示制度,增加其家庭成员相关信息,扩大任职者家属信息的透明度,使之不能腐。建立长效的监管制度,制约权力家庭化、腐败家庭化。

筑牢“家庭防线”,必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其家属参与其中案件的查办力度,对其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震慑、教育领导干部及其家属,使之不敢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家不清何以清世风。”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严格约束领导干部及其家人,使其远离“家庭式腐败”的“怪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