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南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4-13 06:10:34

据最新西南大学招生网和内蒙古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内蒙古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8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839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西南大学,不过每年西南大学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南大学

1、内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西南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3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78名;

2、内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西南大学(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060名;

3、内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西南大学(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3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777名;

4、内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西南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1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921名;

5、内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西南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00名;

6、内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西南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7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84名;

7、内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西南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9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13名;

8、内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西南大学(B)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68名;

二、西南大学在内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西南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38 6978 教育部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一B 482 17060 教育部
2022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19 2400 教育部
2022 内蒙古 文科 本一B 524 2099 教育部

2、2021年西南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38 7935 教育部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一B 531 8777 教育部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74 1284 教育部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一B 507 5606 教育部

3、2020年西南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16 13921 教育部
2020 内蒙古 理科 本一B 493 18396 教育部
2020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92 1313 教育部
2020 内蒙古 文科 本一B 589 1468 教育部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

1、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大概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3天后开始,就是考试结束后约2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每个省份可能相差几天,考生要实时关注小编哦。

2、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报时间的,所以考生要时刻关注本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以免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耽误志愿的报考。

3、另外,高考志愿是分批次录取的,本科和专科的填报时间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才开始进行下一个录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时刻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4、从每年的志愿填报时间上来看,一般高考结束后二十天左右成绩就会公布,而成绩公布几天后就会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了。去年大部分的省市的提前批和本科填报志愿时间都是从6月25号左右开始的,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则是比较晚,可能会在7月末8月初,也可能会在7月份,主要还是要看各省市的安排。

5、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每年都会根据高考录取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作出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是变化不会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报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试院,参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志愿提前批院校组成

1.艺术类院校(专业)。例如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专业等。

2.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例如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武警部队工程学院、中国刑警学院等,这些学校仅从名称就可以辨别。

3.体育类院校(专业)。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4.国防生。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很多高校都招收国防生。

5.小语种专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部分高校的小语种专业放在提前批次招生。

6.几所特殊隶属关系的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

7.部分院校的航海类专业。如: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8.极个别师范类院校的部分专业。如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9.两所港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三、西南大学学校介绍

西南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270余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38个教学单位,10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77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3000人,留学生近2000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110人,其中教授721人、副教授1271人,博士生导师517人、硕士生导师1605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04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5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8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6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目前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2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3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泰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3所,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建有8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历经百余年的磨砺和发展,今天的西南大学正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