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明哲的成功背后故事推荐

思而思学 2023-11-14 01:32:00

马明哲的成功背后故事推荐篇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不久前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去年的年薪为税前6616万元,平均每天薪酬18.12万元,创下了国内高管年薪的最高纪录。而中国平安的股价则由顶峰时的149.28元一路下滑,最低曾跌至48.30元。一时间,损失惨重的股民们对如此强烈的反差议论纷纷。

“高管吃肉,股民割肉”

对马明哲等高管们的“天价年薪”,中国平安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期权计划的首次支付,才导致了高管薪酬的暴涨。另外,“平安实行绩效导向的薪酬体系,高管的薪酬由固定底薪和业绩考核奖励两部分构成,其个人收入与其本人表现,对公司经营业绩、绩效的贡献挂钩。管理层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四年前设置的与H股股价挂钩的长期奖励计划的兑现,二是2007年业绩高速增长产生的绩效奖金。”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关于年薪的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是合法、合规,并且得到大部分股东的同意,那么就无可厚非。华尔街的金融高管年薪上千万美金并不足为奇。”有资料显示:即使是在面临次级债危机之时,华尔街巨头的薪酬也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以高盛为例,其2007年的薪酬福利支出为201.9亿美元,相当于高盛当年净收入的近一半,首席执行官6850万美元的年薪更是刷新了华尔街的年薪纪录。

除了中国平安,还有很多银行业的高管存在天价年薪的现象。银监会某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按照有关规定,银行高管的报酬由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定,只要股东会和董事会批准了高管的报酬,目前并没有外部的监管程序来干预,银监会也没有权力干预银行高管的薪酬。

然而,这些理由都不能让广大投资者信服,股民的说法是:“高管吃肉,股民割肉”。还有人评价平安的薪酬体系是“高管薪酬国际化,员工薪酬本土化”。记者来到中国平安的一家分公司求证,一名普通员工告诉记者,他的薪水确实与中国同行业公司的同级员工并无差异。

面对种种流言和非议,马明哲只是坚称“平安的理念向来是一定要为股东赚钱。”他认为,造成平安股价下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二是A股前段时间有点过热。对此他说:“对于股市波动,我们没有能力去影响,但我们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天上掉下“乌纱帽”

马明哲并不讳言他由司机到中国平安掌门人的发迹史,但对其早年经历却谈及甚少。据一位和马明哲熟悉的业内人士介绍,“马明哲是个苦孩子出身。”

马明哲生于1955年12月,祖籍吉林,因父亲当年参加南下部队而举家南迁。少年时代的马明哲饱尝人间冷暖,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初中毕业后,他就没有再继续学业,而是做了一名水电工。此后,他又曾在广东湛江地委工交政治部担任通讯员。

1983年,马明哲时来运转。这年夏天,他被调往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继而担任当时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专职司机。尽管只是一名普通司机,但马明哲显然志不在此。据媒体披露,1986年,正是他的一句“一百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让袁庚对马明哲这个“车夫”刮目相看,并当即决定“光复”早在1875年由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主持成立的保险招商局。1988年3月21日,央行正式发文批准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由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平安保险”正式挂牌成立。马明哲终于梦想成真,被破格任命为“平安保险”的总经理。

这一年,马明哲带领着他的12个“弟兄”在一个并不起眼的房子里忙碌着。这13个人,就是平安保险创业阶段的全部员工。也就在这个房子里,马明哲的事业迈上了第一个台阶。

紧接着,他开始了更大的动作。平安保险最初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工商银行持股51%,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占了49%。受制于这样的背景,马明哲施展才能的舞台非常有限。于是,马明哲动起了脑筋。1989年,他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由发动员工持有股权,成功稀释了原有股东的影响力。1992年,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新豪时”,马明哲凭借职工合股基金公司派出的董事身份,完成了由总经理到董事长的转变,公司的股权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1992年,“平安保险公司”改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第二年,便是马明哲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平安开始走向国际化。

对于中国平安股权结构的不断变化,著名经济评论家水皮曾评论说:“明明是国有的平安公司,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动,居然变成了外资控股、国资一点点参股、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民营公司持股的怪胎。”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马明哲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合法、合规,无可非议的。

还是在1993年,马明哲谋划出另一个发展思路。在当年的平安员工大会上,马明哲提出了平安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从此,马明哲开始大张旗鼓地打造他理想中的“金融帝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要求金融业进行分拆,实现分业经营,而当时拥有产险、寿险、证券、信托牌照的平安却按兵不动,反而经过马明哲的巧妙运筹,平安巩固了其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近几年,平安又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2004年6月,中国平安在香港“整体上市”;2007年3月1日,平安回归A股;2008年1月21日,平安公布了堪称A股“史上最牛融资”计划:拟进行总规模达1600亿元人民币的再融资。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评价说,中国平安提出巨额再融资计划,正值中国股市遭遇美国次级债危机冲击之时,该公司为了实现自身的再融资,完全置市场的承受能力于不顾,置投资者利益的损失于不顾。他说:“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圈钱行为!”而马明哲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使平安的资本迅速扩张。

业内“黄埔”出精英

在郝演苏教授眼中,马明哲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马明哲,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会使用杠杆,最擅长借力发力。整合国内外的人力资源,并把每一个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批外地人纷纷涌入深圳

而此时的平安保险,也已经从一个地区性的保险机构壮大成为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并在业内逐渐崭露头角。这期间,马明哲带出了他的第一支团队。一位曾经的下属回忆说:“马明哲平静温和的气质把我们凝聚在了一起。”

90年代,平安突飞猛进,马明哲却与那批早期创业者们在很多经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而现实也往往是,“很多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合力并不见得非常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马明哲“大度”地与这些昔日共同打拼天下的弟兄们谈话,鼓励大家“往外走”。而此时恰逢很多新兴保险公司筹备初期,触摸了“职场天花板”的高管们纷纷离开平安,自己挑大梁,另立炉灶。

多年后,与马明哲早期共同创业的人都活跃在金融保险业的前沿。其中不乏业界精英,时任保监会主席助理的袁力、新华人寿总裁孙兵、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太平人寿总经理何志光等等,他们都是在平安创业阶段跟随马明哲打拼的功臣。这些精英把中国平安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保险行业,中国平安也因此被称为业内的“黄埔军校”。

在用人方面,马明哲也很独特。他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倦鸟归巢”。从平安走出去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可以再回到平安公司。平安寿险华北区总监丁当就是这一内规的受益者。他曾经被合众人寿以280万元年薪挖去做总裁,一年半后他又回到中国平安,并官复原职。

在业界,平安的高管以高薪让同行羡慕不已,在最近公布的年薪超千万元的10位金融业高管中,除马明哲外,中国平安还有7人榜上有名。

晨会合唱平安歌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平安大厦,这里是中国平安在北京各分公司的主要办公地。

“他至少有两个秘书,一个生活秘书,一个事务性秘书。北京分公司高层有两部车,一部奥迪,另一部是老款奔驰。在北京时,他喜欢坐老款奔驰。到了他这个位置,也不在乎是不是新款车了。”一位比较接近马明哲的员工告诉记者说。

“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身材很魁梧,小眼睛,平时话语不多。因为经常出席各种会议,他多数时间都穿西装,他喜欢穿粉色衬衫,戴粉色领带。”谈起马明哲,平安的另一名员工说,“最初他来北京,公司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平安大厦物业也会为他开辟专梯。后来他觉得这样太兴师动众,就低调起来,自己坐电梯上去。”

与创业初期相比,马明哲现在很少来北京。“最近这半年,他只来了三次。”还有一位员工透露说:“他来北京时一般会在公司附近的一家超五星酒店入住,这里离保监会近,去拜见领导比较方便。每次马总都是来去匆匆,开个会,拜见完领导后就回深圳了。”

在北京平安大厦16层,有马明哲的一间办公室。今年开“”时,会后只要没有其他安排,马明哲都要来到这间办公室处理一下公司事务。他喜欢喝红茶,有时候还和其他员工一起在平安大厦一层的快餐店订盒饭。据快餐店的人员说,马明哲的午餐谈不上奢侈,他最常点的菜是炒鸡蛋。

马明哲为中国平安的员工定了一个规矩:8点55分到岗上班。他自己在北京的时候,只要没有其他安排,他一般都很早就来到办公室。为了鼓舞士气,中国平安每天都要举行晨会,所有员工合唱“平安之歌”。每当这个时候,马明哲就会站在员工队伍的旁边,与他们一起合唱。

马明哲:从司机到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

★姓名:马明哲

★身份: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

★美称:“金融帝国”混业格局的领军人物

★简介:马明哲,货币银行学博士, 南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委,人大代表。亚洲唯一出任美国中央高科技保险公司的独立董事。

“马明哲不是人,是神。”

保险圈子里的人说“马明哲不是人,是神。”一位国内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称马明哲是其“偶像”,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平安的董事长马明哲,我想的事他肯定想到了前面,我没有想到的事他也想到了。他做事总是具有前瞻性。”

位于深圳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厦,有两个青铜像,左边的是孔夫子,而右边,则是爱因斯坦。这种东西相容的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就是现年51岁的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

每天早上8:30分,平安保险公司在全国300个城市的220000名员工都会以合唱公司司歌的方式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四海之内,心手相牵。衷心祝福,中国平安。”司歌结束以后,仪式开始:公司各机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向带队的老师行45度的鞠躬礼,这种以鞠躬屈身表示尊敬的礼节,一度在文革时期被认为是孔夫子的封建余毒而被禁止。而后,员工们陈述公司的服务宗旨,由领导进行讲评。每天10:30分以后,平安的员工们便开始上街发展业务,通常很晚才能结束自己的工作。

这种晨会表现出了这个中国企业管理中独特而真实的一面,而平安保险公司的独特更在于它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础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在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克耐尔。亨利,全球著名的金融财团高盛公司的一名高级官员曾经这样评价说。

我是平安的一名推销员

平安在1988年成立之初,总收入只有418万元,利润190万元。但是据统计资料截至到2003年年底,平安保险集团的个人客户数量达到3080万名,资产总值达2035亿元人民币。在10多年的时间里,公司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旗下的平安人寿已经是全国第二大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产险也成为了全国第三大财产保险公司。马明哲驾驶着他“中国平安保险”这艘事业旗舰,在中国保险业这片激流险滩十几年的迎风驶进中,一步步壮大,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领导风格和经营理念。平安保险,一家在产权结构、业务延展、市场操作、集团架构各方面都不断挑战现行政策底线、突破业界旧规形成表率的金融公司,并因此在16年历史中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可以说,它也是眼下中国仅有的一家由企业创始人明确而强烈的战略意图推动而逐渐成形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仅此两点,平安已可被记入中国金融企业进化史册并独立成章,其创始人马明哲的思想及操作当有被详细记录的价值。

马明哲的成功背后故事推荐篇二

1988年,时年28岁的马明哲,曾是深圳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私人司机,被领导授意创办深圳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的经验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

马明哲做大平安之道非常简单,就是学习模仿世界同行的经验。1993年,马明哲访问台湾得知国际通行的经验是:寿险的蛋糕要远比产险大很多。

马也找到了在这个高度专业化行业迅速提升的诀窍??请外脑,“强势接轨”。

1996年12月,以张子欣为代表的麦肯锡成员走进平安,1997年,平安从台湾保险公司引进了30多名培训讲师,现在的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Stephen Meldrum)据称原为美国林肯金融集团副总裁,原来的首席财务官和总经理汤美娟则是来自安达信的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

前后共有50多位外籍专业人才进入平安的管理层,这个数量占国内整个保险业外籍专家的90%,总部的财务、精算、IT、培训、投资、营销等主要业务门市部的一把手都由外籍专家担任。这在国内保险行业绝无仅有。

马明哲为此也付出了昂贵代价。汤美娟在平安任职期间的收入是年薪900万港币加期权股票,现任总经理张子欣年薪也高达800万港币,这些都甚至远高于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顶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但马明哲认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他们为平安带来的收益够平安为他们发500年工资。”

对于请外脑,马明哲的著名论断是:“河上有桥,何必再去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我要像一位盲人一样冒着被冲走的危险过河,如果我可以多付一点钱,比如通行费,为什么不走河上的桥呢?”

目前,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平安人寿是内地第二大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产险为内地第三大财产保险公司。截至去年底,平安保险集团的个人客户数量达到3080万名,资产总值2035亿元人民币。

但是马明哲看起来没有忘乎所以。2003年11月3日,在山西平遥召开的平安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他给自己的部下作的报告的题目竟然是Tomorrow will never come。

他一心想让平安在香港上市。今年6月14日,经历重重阻碍后,平安终于实现在香港公开招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