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两篇】

思而思学 2023-11-05 01:55:04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案例1

一、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卷,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考察面广,难易适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份试题,特别注意题型的多样性,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也有对课外积累、变换句式、阅读、习作的检测。尽可能多地涉及到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能对学生的学习素质及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试题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如词海泛舟、课文回放等题型。

二、成绩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为22人,总分1622分,人均77.24,优秀率33.33%,及格率95.24%,学困率0.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字词掌握较好,在“句子营地“里面有少部分学生出错,有失分现象,可能也是因为平时训练太少吧。课内阅读较好,基本上能很好的完成,但有错字现象。课外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失分较多,14分的题多数同学才得了5、6分。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好好审题,习作内容较乱,没有条理。从总体看,学生卷面答题的整洁程度比以前好了很多,特别是习作,写得比较整齐。

三、改进措施:

1、努力学习新理念,积极实践新课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继续抓好以学习生字词为主的基础知识的训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比赛,常常听写,加强督促。语文的学习,字词是基础。

3、帮助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多读多背,积累优美词句,凡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要达到能默写的程度。

4、加大写字教育力度,小组互评,力求书写正确、美观!

5、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形成语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鼓励学生多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写作文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6、培优扶差,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使差生成绩提高,使优等生更优秀,使差等生赶上来,中等生成绩稳步前进。

总之,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精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语文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案例2

试题分析指标:

( 1 )题型比例分析

从试题题型上看,同以往相比,题型稳定,比例有所变化,计算稳中有降,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略有上升。本试题题量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答卷并有反思和检查的时间。

( 2 )内容比例分析

本套试题基本覆盖了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的重点知识,考查全面。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四部分统计:数与代数的试题有一1、2、4、5、6、8、9、10,二1、2、5、6 ,三1?6、10;空间与图形有一3、7、10,二3、4三7?9,五;六是统计与概率;七题是解决问题。本套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 3 )试题难度分析

本套试题难易适中,符合当前新课标的难易比例,既注重了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情况的考查,同时又兼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非常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 4)试题与新课标理念发展趋势分析

本套试题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放在了突出位置,与新课标进行了很好的接轨。

对命题的建议

( 1 ) 考查尽量全面,除法的验算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建议出一个有关除法验算的题目。

( 2 )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是四年级一个较重要的知识,但考题中未涉及到。

试卷分析

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实际成绩与预测相比差距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本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影响了整体成绩的提高。

考试习惯较差,审题不仔细,理解不到位,书写不规范。 计算不细心,口算能力差。

对信息处理,知识迁移,科学探究还没有形成较高能力。

纵观整个班的成绩,高分不少,但低分却太多,而且简便计算和

五、六大题得分率太低。

存在问题

①学生还没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在下阶段要加强培养。

②个别学生基础太差,上进心不强,信心不强,亟待转变。

③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能力训练力度不够,应注意精选习题,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知识迁移应用与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灵活应用能力较差,今后应注意多对这方面进行训练。

教学整改建议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强化过程与方法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学科特征。

加强教师间的协调合作,浓化教研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