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廊坊都市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本月起,廊坊市开始执行河北省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照此标准,我市各县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共分1650元、1590元、1480元三档。其中市区由原来的每月1480元上调至1650元,提高了17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5元上调至17元,提高了2元。
根据省人社厅印发的《关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本次调整适用范围包括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执行。
据悉,本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后,月标准每档在原标准基础上全部上调17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每档在原标准基础上均上调2元。我市市区、三河市、霸州市执行第一档标准,为1650元/月;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执行第二档标准,为1590元/月,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固安县执行第三档标准,为1480元/月。与其对应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7元、16元、15元。
《通知》指出,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计入最低工资标准的项目包括国家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和按规定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包括按规定应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包括支付给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高空、井下、有毒有害、艰苦岗位、露天采矿、流动施工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补贴,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以小时计酬为主,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工作不超过24小时的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除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项目外,还包括应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最低工资标准为应发标准。用人单位支付给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劳动者(含试用期、学徒期、见习期、熟练期等以及以劳务派遣形式被派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
今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改革转型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困难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了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符合预期,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突出表现在“稳、进、新、好”四个方面。
一、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稳”的态势在持续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生产和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形势稳定,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表现在“四稳”:
一是经济增长稳。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二季度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连续6个季度运行在6.5%?7%的区间。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一季度增长7.6%,二季度增长7.5%。工业生产稳中略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其中一季度增长5.8%,二季度增长6.1%。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实现6.7%的增长,确实来之不易。在6月份最新预测中,世界银行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1月份的2.9%下调至2.4%。其中,预计美国增长1.9%,欧元区增长1.6%,日本增长0.5%,南非增长0.6%,巴西下降4%,与此相比,中国的增速依然名列前茅。
二是就业物价稳。在服务业较快发展和创业创新带动下,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1.7%,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09万人,同比增长0.4%。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一、二季度均上涨2.1%,月度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1.8%?2.3%区间内。
三是收入消费稳。在就业形势稳定、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消费环境逐步改善的带动下,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总体是平稳的。从收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从消费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同时,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其中二季度增长10.2%,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四是农业基础稳。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夏粮再获丰收。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2785亿斤,虽然比上年减产32亿斤,但仍为历史第二高,属于丰收年。随着生猪养殖效益改善,畜牧业生产有所恢复。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3万吨,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缩小1.8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进”的力度在加大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安排,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符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向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国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优化,转型升级态势良好。主要表现在“四进”:
一是产业结构上有“进”。今年以来,我国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服务业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是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4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比第二产业高22.3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来看,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工业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2和2.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
二是需求结构上有“进”。面对国际贸易低迷、出口波动较大的情况,我国扩内需、促消费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内需又主要靠消费拉动的态势明显。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36.4个百分点。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占比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达到9.6%、7.8%,均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更加重视支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投资内部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7%,快于全部投资4.1和2.7个百分点,占比分别达到6%和57.7%,比上年同期提高0.2和1.4个百分点。
三是区域发展上有“进”。“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能源、通讯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功能平台加紧规划落地;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受益于“三大战略”,相关省(区、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东部地区结构调整优化起步早、步伐快,转型引领作用明显。上半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0%,快于全部投资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主要指标增长仍然快于东部。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0.9和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1.8和2.5个百分点,但东北地区工业和投资增长仍然较慢。
四是五大重点任务落实上有“进”。在去产能方面,部分严重过剩行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7%,粗钢产量下降1.1%。在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连续2个月下降。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连续4个月减少。在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在降成本方面,工业企业成本有所降低。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2元。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税5000亿元以上。在补短板方面,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7%、22.5%和19.5%,快于全部投资17.7、13.5和10.5个百分点。
三、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的动能在成长
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了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萌生、蓬勃发展,点亮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希望。虽然新经济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在支撑增长、带动就业、促进转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新”:
一是新主体新成果快速增加。随着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实,创业创新氛围更趋浓厚。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日均超过4万户,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高于前两年。新兴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市场主体增长更为明显,有力地带动了就业。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上半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6.4万件,同比增长41%。
二是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快于传统产业。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1.8%,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1?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5.8个百分点。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改变了社会消费方式,居民线上消费在过去两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类、移动端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8.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6%。上半年,预计快递业务量完成131.4亿件,同比增长55.4%。
三是新产品新技术迅猛发展。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39.7%,工业机器人增长28.2%,光纤增长28.2%,太阳能电池增长28%,智能电视增长20.5%,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9.1%,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光电子器件增长17.1%,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3.1%。
四是新服务新模式不断孕育成长。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业创新日益活跃,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模式快速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数字家庭、智慧社区等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拓展了消费领域。同时,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交通出行、营销策划、资金借贷、餐饮住宿等方方面面,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
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好”的因素在累积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切实利用好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落实五大重点任务,政策效应初步显现,提质增效取得进展,积极因素不断累积。
一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长明显放缓,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能源消费结构继续发生积极变化。上半年,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继续下降。
二是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有所缓解。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降幅收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监测显示,6月下旬与5月下旬相比,螺纹钢、电解铜、烧碱、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工业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6月30日,国内主要钢材综合平均价格比年初上升了18.7%,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比年初回升30元/吨。
三是企业盈利状况初步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4%。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各月利润均保持增长,改变了2015年利润下降的局面。企业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增长加快。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稳步提高。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比上年同期提高0.21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0.09个百分点。
四是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推进。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启动,交通扶贫脱贫“双百”工程加快推进,对搬迁户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4万人,实施产业扶贫13万户,落实就业岗位12万个。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参保人数稳定增加,11个地区出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方案,30个省市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上半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超过400万套。
总体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调结构转方式迈出新步伐,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继续分化,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地缘政治风险继续发酵,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威胁区域稳定。特别是近期英国公投“脱欧”,给市场带来新的风险因素,将会对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受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而传统领域投资渐趋饱和,新兴领域投资回报尚不稳定,民间投资增长下滑。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仅增长2.8%,增速比全部投资低6.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虽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市场需求依然不振,工业品价格还在下跌,企业仍面临着生产经营成本高、销售不畅、资金周转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9.1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3天。有关调查显示,二季度,小微企业获得民间借款的年化利率约为22.04%。此外,行业、地区经济运行分化较为明显,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稳岗就业压力有所上升。对此,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既要稳势蓄势,又要谋势筑势,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政策连续稳预期、用改革落地稳预期、用项目带动稳预期,促进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