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外开放如何助力*(一)

思而思学 2023-11-05 12:52:48

3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原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探讨“教育对外开放助力*”。 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刘利民(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原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面向世界开放的进程,就是面向未来实施改革的进程。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度嵌入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和外交战略整体布局,紧密关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与各项事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并提供人才支撑、知识支撑和可持续发展支撑。

●教育对外开放是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力,又是外交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进入*,面对新任务和新要求,教育对外开放要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布局和重大战略,切实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大国外交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外开放如何定位?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使命是什么?3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原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教育对外开放助力*”话题接受记者专访。

为什么要实施教育对外开放

记者: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本人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受益者,上世纪80年代曾公派到苏联留学。您怎样评价教育对外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利民: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教育。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走出国门的是留学人员。他们在异国他乡学习最先进的知识、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当一部分人学成回国,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受益者。198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选派中苏关系正常化后第一批到苏联学习的留学生,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可能是机缘巧合,当时我已硕士研究生毕业,在高校任教,专业正好是俄罗斯语言文学。

过去几十年,我经历了四个“变”和一个“不变”。变的是:从教师到教育管理者,是职业的变化;从地方政府到中央国家机关,是层面的变化;从国内到国际,是视角的变化;从高校到政府再到社会组织,是行业的变化。不变的是:一直在教育领域,让我能纵向地、历史地聚焦教育。“四个变化”让我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教育。

我们常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还说,教育对外开放领中国对外开放之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稳步崛起并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教育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面向世界开放的进程,就是面向未来实施改革的进程。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度嵌入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和外交战略整体布局,紧密关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与各项事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并提供人才支撑、知识支撑和可持续发展支撑。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