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子回乡献“村晚”

思而思学网 2023-12-15 11:04:29

■新春走基层 新作为新变化

钢管与复合木板搭建的简易舞台上,装饰着大红灯笼和彩色气球。舞蹈演员们在略显狭窄的空间里变换队形,用扇子拼出“2018”的字样。2月16日,大年初一夜,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乡贾庄村首届春节文艺晚会,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拉开帷幕。

舞台侧面的塑料篷布后,晚会总策划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专业大三学生贾全伟一边安排演员候场,一边帮忙调试音响设备,显得格外忙碌。30个节目大多是寒假回家后突击排练,但从提出筹办晚会的构想开始,贾全伟和村里外出求学的小伙伴们已经准备了近半年时间。

“西部地区一个贫困县的小山村,能办出这么一台晚会真不容易!”一位村民反复向记者强调。

经济贫困,节目可不“贫困”。年轻人中流行的现代舞《C哩C哩》,烘托喜庆气氛的合唱《好运来》,还有秦腔、快板、古筝独奏……丰富的内容吸引了临近村庄的村民,舞台前200多平方米的场地被挤得水泄不通。

据村里的老人说,贾庄村爱好文艺的村民并不少。但在过去,除了农历春节耍几天社火,一年到头没有其他文娱活动。每到农闲时节,喝酒、打牌,甚至赌博就成了部分村民消磨时间的活动。

“我就是想改变这种风气。”贾全伟说,2015年上大学后,他利用在学校社团学习的策划知识,尝试筹资硬化村里的篮球场,并先后举办了两届篮球赛。“村晚”结束之后,他还计划举行拔河比赛等系列活动。

“村晚”虽小,筹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不少。就读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贾云云,原本计划招募30名学生排练合唱节目,但磨破了嘴皮子,第一天排练才来了10余人。“农村的学生往往比较害羞、胆子小,有些人也觉得自己没经验、唱得不好。”

但一些改变也正悄然发生。进入甘肃医学院护理专业刚刚半学期,贾雪妮就从师姐那里学会了不少舞蹈动作。这次放假回家,她负责给贾庄小学几个六年级的学生排练节目。正月的西北,天气酷寒,几个小学生总是早早来到排练场地外等待贾雪妮。对于这些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孩子来说,“小老师”并不专业的教学,是一种新鲜的艺术启蒙。

从恢复高考算起,贾庄村走出了无数大学生,他们带来足以改变家庭命运的物质财富。而当下,这个习惯将“耕读传家”写在春联上的西部村落,正以日渐迫切的精神需求,考验着她所哺育的莘莘学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