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声中国童话》:为孩子做一次文化启蒙

思而思学 2023-11-05 08:58:03

1982年的圣诞节,一名9岁的男孩满心期待能收到棒球手套的礼物。没想到,“圣诞老人”送他的是一套书。“是不是圣诞老人送错了?”男孩问爸爸,爸爸摇摇头。本着聊胜于无的心情,男孩翻开这套书,很快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后来,在一次讲故事大赛中,男孩讲了书中的《八仙过海》,没想到赢得第一名。

这套书就是《汉声中国童话》,小男孩则是《汉声中国童话》新书发布会的主持人余崇正。其实,与这套书有渊源、有故事的孩子有很多,都或深或浅地被其影响。书中《黑夜里勤学的孩子》一章罗列了凿壁借光的匡衡、囊萤照书的车胤、雪夜读书的孙康等,意在勉励小朋友勤奋学习。一位小朋友听爸爸读完后,问:“爸爸,为什么前面故事里的匡衡看的是竹简,后面故事里的车胤和孙康看的是书呢?”从那以后,这套书一直摆在这个很有观察力的孩子枕边,成为童年里最喜欢的书。

作为该书的总策划,黄永松表示,这套书背后还有很多故事。自1982年在台湾出版以来,成为一代代中国孩子的文化启蒙读物。书中一个个童话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建立最初的价值观。“当年这套书刚出版时,就有一位年龄很大的老人给我写信表达感谢之情,他说自己很喜欢书中的故事,有些故事小时候没听过,有些是听过后来忘记了,但现在读着读着当年听故事的情景又想起来了”。

采访黄永松时,他坦言自己不是学儿童文学出身,而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转向对中国童话的梳理,希望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伴随中国孩子长大。因而,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和上百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深入民间,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故事中展开收集、整理、编写。最终,依照传统的农历岁时,以一年12个月、每月一本图书、每天一则故事的节奏,梳理出362个家喻户晓的节日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故事和事物起源等。这些故事大多保留着原滋原味,没有经过“现代化”处理。

“每创作完一个故事,我们都会讲给儿童听。当时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有编辑姐姐在汉声所在的巷子里面摆故事摊,给放学后的小朋友讲。很多小朋友听到故事开头后,舍不得离开,一定要听完才罢休。”回忆起当年编书的情境,黄永松很感概,“《汉声中国童话》不只是一部童话故事,它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气质,如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等。书中也描绘了中国民间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剪纸、壁画、刺绣、版画、漆画、珐琅彩、木雕、石刻、砖刻等民间艺术精粹。这些好的东西真应该让中国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成长需要故事,而故事是抵抗沉迷电子产品的最好载体,扮演着为孩子幸福把关的角色。听着这些童话长大,孩子慢慢地就有了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进而拥有文化自信。”

对于新版的《汉声中国童话》,据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介绍,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花了很多心思,与汉声的编辑共同对这套书进行了大量优化工作。不论是文本的勘误编校还是装帧设计,都倾尽心血。而为了配合《汉声中国童话》出版,大观CEO、“故事知道”主理人杜娟在发布会上特别向到场读者介绍了《汉声中国童话》广播剧的独特之处。据了解,这套广播剧已经在微信小程序“故事知道”上进行独家发售。

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用两句话总结了《汉声中国童话》的态度与责任,“总是千方百计地做到让小朋友爱听爱看爱读的态度,总要千方百计地尽到使小朋友有趣有益有助的责任,这正是《汉声中国童话》成功所在,正是《汉声中国童话》值得大力推广所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