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岗:团结就是力量精选

思而思学网 2024-01-21 09:08:14

团结就是力量,这话放在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华岗身上,再合适不过。

1925年加入共产党的华岗很早就从事统一战线的工作。他当过教师,那时的教师身份,是掩护。比如1941年春,华岗来到西康省省会雅安,便以中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多次与省主席刘文辉长谈,劝他弃暗投明。刘文辉决定设立电台与延安和中共南方局直接联系,就是华岗直接推动的结果。

1943年夏秋之交,华岗又到昆明,这次,他以云南大学教授的身份作掩护,一边讲授《社会发展史》和《中国社会思想史》,一边对云南军政上层和高级知识分子做统战工作。他对时局高屋建瓴的见解,鞭辟入里的分析,使“云南王”龙云极为折服。

解放战争后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副长官邓锡侯及龙云亲信、云南省主席卢汉等人相继起义,这里面,少不了华岗的功劳。

建国后,华岗担任山东大学校长,短短5年,把这所三校合一、背景错综复杂的学校捏合成一个整体。世人公认,正是华岗主政期间,山东大学由一所规模较小、不太知名的国立学校一跃而为规模颇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知名大学,并且形成了以文科见长的办学风格和特色。

法宝?还是团结。

看看当时山东大学的领导班子:两位副校长童第周、陆侃如都是民主党派,当时政治运动不断,为了充分发挥两位副校长的作用,华岗把行政、教学、学术等工作的管理全部交给他们,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由于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赖,童第周、陆侃如工作非常愉快。当时童第周还有调往北京工作的机会,但他坚持留在山大,也与此有关。

还有从齐鲁大学来到山大的著名历史学家张维华。

张维华曾担任“庚子赔款”管委会委员。“三反五反”期间,张维华因此惹上麻烦,原单位派人来,说他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要把他带回济南审查。山大党委开会研究,有人已经表示同意,但华岗不同意。

他说:“齐鲁和山大都受共产党领导,都执行党的政策,现在张先生已经是山大人,身负教学任务,没有必要再转回原单位,请他们把有关材料转来山大吧。”

这一顶,就让张维华免遭一难。

一般人搞团结,到这一层,也就了了。精神上包容你,行动上支持你,还不够吗?

对华岗来说,不够。他高明就高明在,他还要做一个“场”,让这些学界大腕儿,都能在这个“场”里戮力同心,同舟共济。

这个“场”,就是那份著名的《文史哲》。

1951年5月,华岗拿出500元自费创办《文史哲》杂志并任社长。它的创刊在全国引起轰动:一是由于《文史哲》的创办,在全国高校中是头一家;二是由于《文史哲》的学术风貌和全新的理念,代表了新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华岗虽工作繁忙,却几乎每期都有文章发表,并亲自编审稿件。由于他和编委们的努力,《文史哲》成为全国极有影响的刊物。它直接介入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却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不仅校内专家多次投稿参加,而且还吸引校外的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争鸣讨论,甚至苏联、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学者都来函索购。山大的黄金时代,《文史哲》功不可没。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也要留人啊!

只是,随着政治风暴的到来,华岗得心应手的“团结”,最后却成为令他陷入囹圄的“罪状”。1972年5月,饱受折磨的华岗留下一句“历史会证明我是清白的”,含冤去世,遗容面无血色,怒目圆睁。

1980年3月28日,*正式批准为华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7月5日,山东省委在济南英雄山烈土陵园为华岗举行隆重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如今,华岗的雕像矗立在山大校园里,雕像右手微微扬起,对山大,这位老校长似乎还有说不完的话。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