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杨立国

思而思学网 2024-01-11 13:14:15

 “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们希望收获的不应只是竞赛成绩,还有友谊、国际视野以及书本之外的很多东西。”第28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中国大学生体协专职副主席杨立国近日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

杨立国表示,参加本次比赛,我们本着积极参与、互相学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指导思想而来,对参赛没有提出成绩上的要求。这样做主要是希望大学生运动员不要有压力,正确对待体育比赛的输和赢。“其实有时候没有任务要求,反倒会激发运动员的动力,释放激情,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

杨立国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大学生体育的盛会,为各国大学生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自2005年教育部接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团任务以来,一直把参加大运会作为一项教育任务和目标来完成。利用这个平台,大学生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展示,并对国外的学校体育和教育进行深入了解。为此,我们在前几届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就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交一个外国朋友,了解一所大学,参观一所博物馆。事实证明,这样做对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素质、开阔眼界、增进友谊和沟通交流非常有益。这么多届运动会下来,不仅运动员与外国选手、志愿者之间建立了友谊,很多高校也与国外著名大学结成友好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多方交流与合作。

作为体教结合的重要阵地,高校体育无疑是培养大运会人才的摇篮。杨立国介绍说,从1985年开始,我们坚持开展了30年高水平队伍建设,在体育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教育部门全力以赴在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开展大量工作,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带动高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20多年下滑的局面有所改变,出现止跌回升现象,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依然持续下滑。杨立国认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更应该淡化金牌,把目光放在广大普通学生身上。

杨立国说,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普及作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不过,普及也需要提高来带动。我们要通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样的赛事,通过国内大学生各种比赛,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把他们当作校园体育的种子,去影响、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是目前我们需要认真做好的事情。” (记者 李小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