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进校园能撬动体育教育改革(一)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07:52:02

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家强力推出众多教育改革举措后,教育话题关注度今年开始降温,不过仍然是较为热门的话题。教育公平、教师待遇、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教育问题都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而因为此前的一系列推进措施,“足球进校园”更是引起了参加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全国“两会”开幕之前的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而国务院也召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教育部将主导校园足球,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进入升级版。
这对于推进体育教育确实是好事,但单提出“足球进校园”,多少让其他体育项目显得尴尬。与传统的语数外科目不同,体育课程由于其项目众多、互相平行而使得难以通过一个笼统的教育手段来完成,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传统体育项目各式各样,既然校园足球需要大力推进,更为普及的羽毛球、乒乓球,以及其他如游泳体操等项目也应享受同等“待遇”,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权,促进全面发展。
实际上,校园足球需要“推出一系列措施”,背后反映了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才是我们真正要检讨的。正如政协委员姚明说的,“有很多孩子的体育是语文老师教的”,这绝非虚言。记者在我市一些学校采访时也了解到类似情况,尤其是农村学校,音体美“小三门”甚至全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大多由班主任实施“放养式”教学,“一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千篇一律的跑步、跳远、广播操,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学到东西。
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同时在考试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和家庭都很少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尽管中考有体育分数,学生也多是在考前进行突击式的备考活动,体育课逐渐成为一个摆设。
有政协委员提出,“足球进校园”瓶颈在缺师资少场地,这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