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路线图已经渐次明晰(一)

思而思学网 2024-01-16 08:02:34

中国高考改革及相应的学业考试制度改革路线图已经渐次明晰。12月1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对9月3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进一步的细化执行方案,由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一高中学生学习成果的评测制度,与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的接轨正式启动。同时还公布了两项配套政策,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加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力图使高考这一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民间呼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多年,今年中国教育部有意动真格,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改革的文件。至日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出台,从高考入手的考试改革路线图进一步明确。

综合素质入档案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将参考评价情况招生录取。

意见规定,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意见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细化,每个方面有不同的考察重点。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

意见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可以考察、可以比较的。

意见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统考”变“选考”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