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语言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 2023-11-11 00:51:31

据最新北京语言大学招生网和湖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湖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3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163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北京语言大学,不过每年北京语言大学在湖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语言大学

1、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7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58名;

2、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7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353名;

3、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国家专项)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60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454名;

4、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8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487名;

5、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高校专项)的理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6、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037名;

7、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高校专项)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3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861名;

8、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语言大学(国家专项)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57名;

二、北京语言大学在湖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71 4258 教育部
2022 湖北 历史 历史+政治 本科 573 3988 教育部
2022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78 3353 教育部
2022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65 21636 教育部

2、2021年北京语言大学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603 3454 教育部
2021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603 3454 教育部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88 21487 教育部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92 19742 教育部

3、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湖北 理科 - 本一 - - 教育部
2020 湖北 理科 - 本一 587 21037 教育部
2020 湖北 理科 - 本一 589 20237 教育部
2020 湖北 文科 - 本一 534 11861 教育部
2020 湖北 文科 - 本一 582 3057 教育部
2020 湖北 文科 - 本一 582 3057 教育部

滑档和退档的区别

1、滑档的意思

所谓的滑档,指的便是考生在报考心仪的院校后,由于分数与学校要求相差太多,以至于学校没有办法对该考生进行调档。如此一来,考生便会被下一志愿的学校调档,可如果分数依旧很低,无法满足报考专业条件,那么他便会继续被下一学校选择。

这样的情形并叫做滑档,如果学生分数实在太差,所报考的院校全部滑档,那么便无法再报考同批次的院校,只能另做选择。

2、退档的意思

一般来说,当学生填报相关志愿过后,所填报的院校便会调取该考生的档案。如果院校在调取档案后发现,考生报考的专业分数要求比较高,分数不满足专业要求,那么学校便会选择退档处理。

除非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了服从调剂,那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数做出规划调整,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专业之中。否则的话,学生就只能被报考院校退档。而退档之后,他们便不能再报考同批次的院校。

已录取选择复读有影响吗

如果填报高考志愿后,没有按时去就读,会对来年存在影响,那就是明年填报高考志愿是填“A大学某专业”;正常情况下,同一分数,报考某大学某专业撞到的几率还是非常小的。

高考录取后选择复读,有的省份会计入诚信档案;对于第二年高考录取来说,有的高校有对往届生的录取限制(比如定向特殊公安人才专业只接受应届生;部分高校会优先招收应届生而非往届生),有的高校没有。具体需要视高校的高考招生简章的规定来看。对于复读生来说,和应届高考生还是稍有区别的,有部分学校不能报考,比如军校等;有些复读生还需要转学籍档案。

三、北京语言大学学校介绍

基础信息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 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化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是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2019年,学校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知识北语 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迄今为止,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8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2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现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卡塞姆?托卡耶夫,原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德国汉学家顾彬,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语学习过。此外,北语还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大批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接受过专门外语培训的公派留学人员,现在他们多已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栋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语一方面保持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相关学科,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学等九个门类,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现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以及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4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目前有以下教学科研单位: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含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华文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外国语学部(含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东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含汉语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语言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信息科学学院(语言智能研究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语言康复学院(语言病理与脑科学研究所)、语言学系、心理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语言科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梅兰芳艺术传承传播中心)、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筹建工作秘书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经济研究院、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工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与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合署办公)、一带一路研究院、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专项工作办公室秘书处(挂靠一带一路研究院)、鲁迅与世界文化研究院(挂靠一带一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挂靠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材研究院。 学校目前设有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或基地)14个,其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阿拉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重点培育基地,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依托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以语言认知科学为学科创新点的“111计划”引智平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是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监测的重要基地,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研制和修订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阵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是国家汉办首批建立的汉语国际推广十大研究基地之一,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是文化和旅游部投入建设的中外文化互译合作平台,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和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教委建设的“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唯一一家语言类中心,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是国家民委支持建立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基地是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的特色基地,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是与《光明日报》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除了省部级科研中心(或基地)之外,我校还有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6个,北京市语委设立的科研中心1个(北京语言康复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校级研究机构50余个。 国际北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学校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密切。目前与世界上75个国家和地区的386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富有成效的国际教育格局。学校与哈佛大学合作设立哈佛北京书院,在泰国设立了曼谷学院,在日本设立了东京分校。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各类中外联合办学项目100余个,如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开展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波恩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换项目,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开展的短期项目。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被评为“先进中方合作院校”。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00名左右的教师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每年接待外宾1500余人次。 学术北语 学校编辑出版《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文献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近二十种刊物。 学校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教材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有近百个国家的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资料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学校办公室 数据截止到2021年8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