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沙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 2023-11-01 15:15:12

据最新长沙学院招生网和湖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湖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8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1548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长沙学院,不过每年长沙学院在湖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沙学院

1、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4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758名;

2、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8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1548名;

3、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5152名;

4、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1719名;

5、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0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4486名;

6、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1264名;

7、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8641名;

8、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长沙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1595名;

二、长沙学院在湖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长沙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7 16599 省政府
2022 湖北 物理 物理+(化或生) 本科 488 71548 省政府
2022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97 65152 省政府
2022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02 61719 省政府

2、2021年长沙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46 17758 省政府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06 64486 省政府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12 61264 省政府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17 58641 省政府

3、2020年长沙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湖北 理科 - 本二 509 61595 省政府
2020 湖北 文科 - 本二 522 14903 省政府

高考报名密码和填志愿密码一样吗

这个不一样的。高考报名密码一般报名过后没有是没用了,但是志愿填报密码非常重要,尽量在自己家人或者老师处留好备份,留好家长手机号码,以便忘记密码的时候找回密码。

进入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后,第一步是修改密码,为的是方便考生们后期修改志愿以及填报志愿。填志愿的时候是另外的一个密码。一般填志愿的时候,考生使用准考证号和初始密码(身份证号后六位)登录。

志愿填报密码忘了怎么改

1.通过手机微信重置密码。考生使用手机添加“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密码找回页面,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2.考生使用能够访问互联网并装有摄像头的计算机,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进入志愿填报或考生信息查询系统,然后进入“密码重置”页面,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3.到就近报名点重置密码。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到任一报名点,通过读取身份证、人脸识别完成密码重置。

提醒考生注意:密码重置完成后,要及时登录系统修改初始密码。考生务必牢记并妥善保管,避免因密码泄漏造成不良后果。

高考提前批填报持续几天

各省填报志愿时间不同,一般是四五天时间,详情请留意省考试院通知。一般都是在六月份的下旬开始进行最早批次的填报,按照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的先后顺序进行填报。

提前批作为最先开始填报的一批志愿,一般在高考成绩出分后就相继开始填报,并且在正式本科志愿填报之前全部结束,为期较短,常常使得很多考生措手不及。

一些考生看到提前批志愿的录取分数都有所降低,以为捡了大便宜,不报太吃亏,还没有了解清楚提前批的具体内容事项就直接填报了;还有的考生看到提前批院校中没有自己想要选择的院校,以为都是一些二本学校因为生源不够才设置的招生名额,于是也略过不计,结果很有可能错过了本来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

三、长沙学院学校介绍

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文明高校。 学校坐落于浏阳河畔,占地约1970亩,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设长沙大学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3亿元,藏书146.8万册。现有14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 学校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坚持“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 我校现有教职工1160人,其中专任教师9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8%,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90余人次。学校重视和鼓励本校学术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目前有85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省委省政府“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校生源质量好,高分段考生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内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录取;2021年湖南省实施新高考,我校在湖南省历史类、物理类各专业组平行一志愿投档线均位列省内新升一本院校首位。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248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98项、二等奖173项。2017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我校以全国排名第2的总成绩荣获“优秀院校奖”,且为湖南省唯一连续5年、累计6次获此殊荣的高校,累计获国家等级奖73项(其中一等奖14项)。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至2020年,连续三届荣获“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称号。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6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966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0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4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6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0项。学校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紧密围绕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战略目标,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381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18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余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近年来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在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榜单》中,学校排名273位,排名全省同类院校首位。据中国高教学会《2012-2020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居257位,在全省居第9位,在省内本轮“申硕”高校中位居第一。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湖南建设教育强省和现代化长沙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与长沙现代化水平相适配的闪亮文化名片。 信息来源:党政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1年10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