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新消息,养老保险并轨方案实施

思而思学 2023-11-10 11:19:12

过去的2015年,自山东率先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方案以来,全国已有26省份相继出台方案。地方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政策的落地,2015年12月以来包括陕西、吉林、青海、辽宁、重庆、河南、山西等地都召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陆续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方案实施

此外,从尚未对外公布方案的5省来看,像广东、西藏等地都已在近期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地方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方案。

“目前各个地方都已经上报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发布式上表示,预计上半年这项政策就会在各地全面实施。

职业年金规模将赶超企业年金

中金网1月5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6个省份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方案。这26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云南、青海、甘肃、湖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重庆、天津、北京、内蒙古、陕西、山西、上海、江西、宁夏。从26个已对外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方案来看,总体与国家版文件一致。

在养老保险缴费上,各地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其比例分别占缴费工资基数的20%、8%。个中差异体现在缴费基数的规定上,比如福建、浙江等地都要求单位缴费基数是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缴费工资来算。上海的方案则规定,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工资总额,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

地方方案的另一个共同特征便是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规定职业年金缴费由单位、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8%、4%来缴纳,该基数多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一致。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的影响,金维刚表示,这项改革实施以后,除了把将近4000万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纳入养老保险之外,还涉及1500多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也将纳入城镇退休人员统一的养老金调整之中来确定。

金维刚预计,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以后,职业年金制度将会普遍建立起来,未来将超过企业年金规模。企业年金虽然是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但目前发展较为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全国1500多万家企业中,只有7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2292万人,积累资金7688亿元。与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相比,企业年金的覆盖人数只占不到7%,也就是说,93%以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没有企业年金。

金维刚认为,今后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逐步实施,职业年金将异军突起,这对年金市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得机遇,它可以扭转整个年金市场发展的态势。

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估测,按照3800万职工年均缴费记录5万元计算,职业年金每年可积累7600亿,这笔钱过不了几年会超过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筹资水平会高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定了单位8%、个人4%的比例,而企业年金虽然理论缴费可以达到8.33%,但是一般企业至多到5%。职业年金有强制性要求,会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于未来企业年金发展也会产生刺激和带动作用。

不过这也带来了新的担忧。金维刚说,若在同一支柱内做两种制度安排,这将会出现新的代际差。因此,他建议,首先要适当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继而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促进更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地方财政承担更大压力

从靠财政养老到自行缴纳养老保险,为保证改革平稳过渡,2015年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已全部完成。总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员工调资部分在抵扣社保缴费后,总体待遇未降低,但各地水平不一。以辽宁为例,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的工资除上交社保费用外,每人有望平均上调300元,与此前人社部介绍的人均实际增资300元一致。有的地方则要低一些,比如北京是人均补10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相配套的工资调整,以及包括职业年金在内共计28%的单位缴费,令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因为是先涨工资后缴费,短期内财政压力已经显现,财政部财科所调研发现,以山西为例,全省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及离退休费要增加66.8亿元,县级地方津补贴提标需增支50.6亿元,乡镇工作人员工作补贴增支10.2亿元。上述总计几项127.6亿元,缺口额预计为115亿元,占比90%。另一个支出压力来自缴费支出,按照单位20%、个人8%的比例,上述调研显示,山西祁县为此每个月要增资2500多万元。

“养老保险改革当期,当然会增加支出,这就是从现收现付向积累制改革所必然产生的转轨成本。”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陆明涛对 记者说。原因就在于,改革前我国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并未缴纳过养老金,只涉及现付,改革后制度变成了现收现付加积累制。而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他们的工资主要来自财政,因此工资总额中28%的缴费,加上由财政负担的调资,短期内财政支出势必会增加。

从长远来看,需要用多长的时间,新增缴费收入才能弥合财政支出?陆明涛说,这与转轨成本相关,关键就在于以何种方式去落实并轨。因为如果是实行名义账户制,其实唯一改变的只是工资领取名义,也不会对财政造成较大压力。

陆明涛测算的结果表明,如果是一次性做实改革世代的个人账户,成本共计9.1万亿元,占当年(2010年)财政收入的109.27%。如果是在改革世代养老金到期支付时才承担支出责任,则各年度的支付成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占财政收入比重最高不超过6%,按4%的折现率折现至2010年财政收入的166.37%。

不过,参照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来看,转轨成本是一个存量问题,陆明涛认为,即使采取名义账户制,如果不通过其他方式去补存量,而是走流量补存量这条路,改革需要很多年。

“所以放到现在,如果不通过用存量去解决流量问题,那预计耗时会很长,不是几年,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完成改革的。”陆明涛说,如今养老保险并轨已经有了制度框架,需要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以及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等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改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