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有哪些

思而思学 2023-11-10 23:34:50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为,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如下为制度的主要管控的风险点,仅供参考!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1】

一、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项目风险的突出特征是隐蔽性和不稳定性。从当前项目管理的实际看,以下六个方面的风险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项目经理任用风险。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人委托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居于核心地位,既要具备处理好与业主、监理、地方政府和协作队伍关系的对外协调能力,又要具有抓好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素质。也就是说,项目经理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如果项目经理缺乏优秀的经营管理素质,必然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团队作用的发挥,给项目施工管理带来直接的风险。

二是安全、质量管理风险。项目施工环境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特别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经营地域、领域不断拓宽,尤其是隧道、地铁、轻轨、斜拉桥、特大桥和铁路客运专线等工程项目的承揽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安全生产压力,而且在人才资源、专业设备和资金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企业必将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处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形象损害和资质降低等,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三是成本控制风险。从外部讲,建筑市场竞争仍不规范,有的业主利用自身优势对施工企业提出苛刻条件,违背客观实际推行最低价中标;有的迫使施工单位签订阴阳合同,大大增加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压力。从项目管理内部看,工程预算编制不及时,责任分解不到位,职能人员能力不强、经验不足,成本管理粗放,基础资料收集、签认、保存不全等现象依然存在,加之有的工程合同签订滞后,工程图纸、技术标准、征地拆迁迟迟不能解决,一旦具备开工条件,工程工期已经严重缩水,造成成本投入加大。

四是项目资金风险。这主要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如有的业主极力维护自身利益,违反规定加大履约保证金比例,有的要求施工单位按比例垫资施工,造成生产资金周转困难。施工过程中,有的业主故意推迟工程验工和进度款拨付时间,致使施工单位的大量资金被占用。一旦工期拖后,却又追究施工单位的违约责任;有的因设计变更工作量加大,既不及时给予签认,又不增拨资金,甚至到清算索赔时不认帐,致使施工企业遭受较大的经济风险。

五是材料管理风险。建筑产品的突出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时间跨度大、材料成本比例高。因此,预算材料成本与实际材料成本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别。由于施工过程占用了大量资金,施工企业一方面因不能现金支付而面临材料价格提高,另一方面,因不能按时支付材料款而承担了许多相对于材料供应商的违约法律责任。

六是分包队伍选用风险。由于诚信缺失或事前调查了解不够,致使有的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队伍虚假承诺得逞。一旦工程到手,他们则极尽施工单价、工程量调整之能事,否则便停止施工或聚众闹事;有的本身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将到手的工程进行再次转包;有的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利用有关政策相要挟,迫使项目部加大成本支出。有的项目部为更换严重失信的分包队伍,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要以很大的精力应付经济纠纷,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二、产生风险的原因

客观地讲,以上风险的产生与市场大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上述风险的出现,说明我们自身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法律意识不强。《建筑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是我们进行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工作中,有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入,对出现的问题不善于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如某项目部因工程工期滞后受到建设方批评,以至影响到上级组织的对外交往。经了解,原来工期问题是由于甲方不按合同约定拨付资金造成的。该项目部此前只以口头方式向对方反映过,却始终没有报送过书面报告,面对甲方的责难,就只有吃哑巴亏的份了。如果甲方追究因工期造成的违约责任,项目部也就拿不出应诉的确切证据。

二是风险意识不强。风险即可能的危险,因而是可以控制、可以预防的。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风险都必须经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风险意识常在,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风险应该是能够避免的。但是,有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仍习惯于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因而为风险的逐步加大留下了隐患。如对甲方增加的合同外施工项目和工作量,有的项目部碍于情面或过于相信对方,没有找甲方、监理及时签认,结果在清算索赔中遇到很大困难,即便诉诸法律也缺乏有效的证据。

三是责任意识不强。工程项目管理是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任何人、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整个项目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项目成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人员因怕麻烦、怕承担责任,随意简化管理程序,致使项目管理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如在成本控制上,工程开工一段时间后仍没有分项和阶段施工预算,造成成本管理失控;在工程分包上,既不严格执行招议标制度,又不对分包队伍的资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造成施工进度、项目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施工管理上,常因对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研究得不深入,缺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造成工程成本居高不下。

四是制度意识不强。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公司围绕项目安全、质量、成本、资金管理,以及工程分包、材料采购和文明施工等,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办法。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制度执行力不强仍然是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制度意识不强,有制度不执行、执行制度不严,甚至违规操作依然是引发各种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有的管理人员对上级制定出台的有关制度、办法学习理解不深、掌握运用不全面,不能把各项制度很好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特别在工程施工中,有的为了抢工期而忽视成本管理,该签认的不签认,能节省的不控制,待到清算时方知成本远远超支;有的为了节约开支,不惜以牺牲安全生产为代价,造成严重的事故隐患;有的抓文明施工投入不足、标准不高,因而受到业主或建设方的批评,给企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有的在工程分包中,不按制度规定进行严格的合同评审,甚至不签订分包合同,最终造成了不应有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有的项目部不按规定进行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或经济分析敷衍了事,不能通过这一方式及时发现、化解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造成成本管理失控,项目出现亏损。

三、防范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客观地讲,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在没有任何风险的工程项目是不存在的,任何项目管理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强化全员全过程的风险意识,培养风险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企业党组织当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员工认识,解决好三个方面的思想问题:一是正确对待项目风险。风险与机遇同在,不敢承担风险,就谈不上项目效益,企业就没有发展前途;二是明确风险管理的价值。风险管理不仅对一个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而且对其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抓好风险管理,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反之,不注重风险管理,企业就可能失去生存的空间。三是正视法规与风险的关系。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法制经济,谁违背法律法规,谁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风险就会在谁手中变成危险,谁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危机甚或生存危机。其次,应大力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这是抓好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前提,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突出重点。

企业领导和中层骨干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体,在企业中处于经营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监督者的地位。他们的决策、决定及其言行素质往往左右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走向乃至成败,提高他们依法经营和风险控制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保证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既要抓好国家颁布的《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又要学习好国家部门机关发布的有关条例、办法;既要掌握好地方政府出台的强制性条文,更要准确理解企业与业主、建设方签订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协议和招标文件等,为做好风险防范奠定坚实思想和理论基础。

2.坚持依法治企,完善与创新企业规章制度。制度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一是规章制度实施主体的完善与创新。就是要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人的自主精神、创新潜质和能动作用发挥,从制度层面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切实关心他们的作业环境、职业健康和生活福利等,使员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企业的尊重,提高其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与企业共担风险的责任感。二是规章制度实施手段的完善与创新。就是要注重提高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员工岗位职责、经济利益和选拔使用挂钩考核,通过实施问责制和追究制,促使风险防范工作及时到位。三是规章制度内容的完善与创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政府和业主对工程施工的要求越来越宽泛,标准越来越高。如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增加了防尘防噪、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文明施工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充实规章制度的内容,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层次,不然,这些方面出现任何问题,同样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和信誉风险。

3.坚持与时俱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新机制。实践证明。防范机制只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完善,企业才能有效避免各种风险引发的困扰。一是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设立法律事务工作机构。近年来,公司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解决对外经济纠纷,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市场风险逐步增多,越来越复杂,企业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参与决策的内容和层次,从项目经营管理的源头抓好风险防范。同时,应设置法律事务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全面负责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向领导提出防范风险的决策依据和建议等。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印章使用管理制度。企业印章使用是企业对其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确认和负责。如果印章管理失控或使用不当,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风险。特别是企业印章、法定代表人印章和经济合同专用章等,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对印章的保管、申请、批准、使用、登记和收回等,都必须有一套严谨而明确的规定。三是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制度。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不仅可以全面掌握项目经营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发现和了解项目五项责任成本管理及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和风险,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正确加以解决。上级有关职能部门或专业人员列席项目经济分析活动,既可以了解到真实情况,又可以解决项目人员素质、能力方面的问题,提高项目经济分析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四是建立健全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制度。

一套完整准确的施工资料是企业履行施工合同的真实记载和反映,也是解决施工纷争、竣工结算争议和确认债权债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更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采取诉讼手段解决风险纠纷的有力证据。因此,应坚持以项目总工负总责,按照项目管理部门和岗位职责,确认相应的施工资料管理内容和责任,定期进行检查核对,严格追究失职人员的责任,确保各种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五是建立健全分包队伍履约保证金制度。在建筑行业分工越来越明细的形势下,采取专业工程分包或劳务分包,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履行施工合同,解决专业设备、专业技术和劳动力问题的必然选择。按照一定比例,对分包单位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个别分包企业市场行为不规范、诚信缺失等问题,防范工程工期、质量、安全和资金等方面的风险。

4.坚持过程控制,确保风险防范目标的实现。加强项目风险防范,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增强、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转。风险存在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其中哪个环节管理有缺陷,监控不力,哪个环节就容易出现风险。因此,搞好风险防范,达到应对得当,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及时做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分析和处理工作。在风险识别方面,必须对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既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风险,又要预测到潜在的风险;既要了解大的风险及其危害,也要注意观察小风险的发展变化,对各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好风险分析,重点在于找准影响风险的原因,为化解风险提供充分的依据。对于任何风险,都应进行过细的思考和判断,一是要认清主体,明确风险是由项目自身管理带来的,还是由甲方失信造成的,或是由工程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商违规产生的;二是认清原因,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明确风险是由于管理人员主观努力不够,还是经验不足、素质不高造成的;是内部监控不力,还是市场机制缺失引起的,根据不同的结论确定相应的对策。其实,无论出现哪种风险,我们都能从自身找到产生的原因,即便是合作对方的故意,从根本上说,也是我们事前调查研究不深入而出现的决策失误。因为,我们只有立足于查找自身的原因,才能真正悔过自新、更进一步,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环境。风险一旦发生,就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止风险逐步加大、危害不断加深。就应对项目自身原因造成的风险而言,必须是该加大投入的加大投入,能够挽回损失的尽量挽回,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

对造成风险的责任人,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以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针对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一方面应在友好、互利、合作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对方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调整,妥善解决双方的矛盾和纷争,尽量达成书面的一致意见;另一方面,对严重危害项目利益又不可能继续合作的对方,该诉诸法律的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公正解决,认真做好索赔和反索赔准备工作,全力维护项目应有的效益。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2】

结合近几年项目建设管理中审计发现的典型案例予以剖析,并以问答形式讲解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点,希望引起重视。

1、哪些项目必须进行标前审计?

事例:一个较大的XX房建项目,业主在招标前为图省事,自行简化程序,未进行标前审计,中介机构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时乳胶漆量计算存在重大误差,影响了该工程的投标报价和整个工程的造价。XX医技楼工程,中介机构在进行控制价编制时,把每平方米200元价格的地面砖误算成每平方米2000元,给业主造成损失。

风险防范点:当清单控制价是错误的情况下进行招标,施工方通过投标程序中标后,工程完工,业主就得按中标价(此时是错误的价格)和施工方进行结算,必然会给业主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所以为保证政府投资项目清单和控制价的科学合理,对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有必要进行标前审计。该县规定:单个项目造价超过1000万元和所有BT、BOT、BOOT项目,以及项目造价低于1000万元政府或业主认为有必要标前审计的项目实行标前审计。

2、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投资审计?

事例:XX乡码头工程,所做的挡土墙其实是农民自建房的基础,这项工程的钱到底应该由谁出呢?还有XX镇大棚疏菜项目、XX文化站项目、XX农民公园项目完工数年后都没有报审计。

风险防范点:项目完工后不报送审计,不审计就付款,肯定会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容易产生腐败。要防止付过头款等事情的发生,避免 “工程立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悲剧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出具的审计结论,作为建设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和国有资产移交的依据。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财务决算。”

3、发生变更签证时如何办理?

事例:XX政府办公楼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做面砖,但该项目业主不了解变更签证的相关规定,未及时办理签证手续,事后补签时把施工实际做的普通面砖签证成马可波罗高档面砖。

风险防范点:业主不了解变更签证的相关规定,易给施工方钻漏洞,如果在签证上特别是隐蔽工程上双方做“文章”,不仅会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产生腐败现象,害了一些干部。那么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发生变更时该如何去办理呢?

首先,项目业主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变更签证现象发生。其次,对确需变更事项,要坚持“先审批、后实施”原则。

(一)分析原因,发生的原因有以下6项:1、项目前期考虑不周(说明理由);2、设计深度不够(是哪个设计);3、清单漏项或编制不合理(是哪个编制);4、上级要求变更;5、地勘深度不够或环境影响不能按原图施工;6、其它原因(说明)。

(二)测算变更的增减额。

(三)预测变更后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和效果。

(四)提交建设单位集体研究。

(五)填报签证报备(审批)表,报县政府领导审批。

(六)审批后进行施工,并在5个工作日内报审计、招管、财政部门备案。

(七)施工完成后并入整个建设项目进行结算。

4、如何落实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

事例: XX市XX大道的修建,本是该市为了提升街道整体形象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德政工程”,但由于业主不负责任,将这项工程给一个没有施工能力的个人进行承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又疏于管理,本来主车道结构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砼+6厘米中粒式沥青砼+25厘米5%水泥稳定碎石+30厘米配砂砾石,两侧人行道为6厘米C30砼方砖,基层为15厘米5%水泥稳定碎石。然而,该路段沥青砼粒径严重不达标,所铺设的地砖全在3.2厘米到3.6厘米之间,地砖尺寸大大缩水。后被人举报,该工程也成为不合格工程。

风险防范点:项目业主主体责任不落实有多种表现,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没有责任心,有的是以避嫌为借口把不直接分管当成不管不问。更有甚者是故意放纵!这些业主连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都不了解,在建设过程中按施工方的意志行事。这是行政不作为的表现,不懂可以学习,现在正处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关健阶段,所有的行政管理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尽快成为内行和行家里手,换句话说,如果是战争年代,你能说上了战场还不懂吗?还有一些业主对主材和主要设备的采购未能跟踪监管,特别是装修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价格相差很大,市场上套牌的品牌又多,如不加强跟踪管理,很易造成以后的工程质量问题,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所以业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项目建设,加强法规和业务的学习,树立业主主体意识,必须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即业主必须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负责,要保证按照项目需要组织完成建设,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管理和生产安全负总责。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严格对主材和主要设备的采购检验,选好项目监理,加强对监理的管理,发挥监理的量价审核监督作用。

5、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几个关健价格是什么?

事例:X村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初始设计为沥青路面,预算价为59万元,合同价59万元,但实际施工分了水泥路面、沥青路面、雨污水管道及绿化四个部分,结算增加到了178万元。又如X单位在装修过程中,发现原定的地板效果不好,于是更换原来设计的地板砖,价格从投标时的33元/块,提高到60元/块,造成了投资大幅度增加。

风险防范点:投资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投资效益有重大影响。如果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就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进行,对工期、效益等产生负面作用。一个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一般来说是当初既定的,如果各个环节不注意加以控制,就会不断突破原来的计划,最后建设资金不能落实,要么做成半拉子工程、要么挤占挪用其它资金、要么拖欠工程款造成纠纷等。那么管理者要控制的几个关健价格是什么呢?

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五个关健价格(控制住这五个价格就控制住了项目的总投资):①估算概算价----------→②预算价----------→③中标(合同价)----------→④施工方结算价----------→⑤结算审计价

其中①是在立项和初步设计阶段由发改委进行方向性和总规模的控制,由发改委控制。②是在施工图设计后作为标底和施工方投标报价使用,由业主委托的中介机构控制。③是由招管局在招投标阶段通过招投标程序监督控制。④由建设单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管和监理加强变更签证管理等事项控制;⑤是由审计部门最终审计监督控制。

6、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审什么?审计需提供什么材料?

事例:X苑X楼,工程完工后竟无下水道,楼房房顶无防热层,建设单位就这样打报告要求审计,对于审计要具备什么条件?报送什么资料?审什么?不甚了解。

风险防范点:业主如果不懂审什么和不懂审计时所需具备的条件,平时就不会注重一些证明材料的收集,特别是一些隐蔽的和一些偷工减料的事项,如不及时留下影像资料,最后的造价定案就难以取得有说服力的证据。

那么项目审计审些什么内容呢?主要是:(1)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2)设计变更手续是否齐全,隐蔽工程签证是否完整;(3)材料价格的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4)定额套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5)费率的计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6)其它需要检查的事项。

审计时需提供如下材料:

(1)建设单位要求审计的报告或函(报告中注明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工程联系人电话,送审资料清单。);

(2)项目工程资金来源依据或立项批复及业主单位集体研究资料;

(3)项目工程施工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通知;

(4)项目工程预算书或商务标书;

(5)项目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招投标会议录;

(6)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书(公司及造价人员盖章);

(7)经审计局加盖签证备案章的变更签证报备表(附图纸、根据政办【2014】12号文件规定提供集体研究会议录,分级领导审批签字等);

(8)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附隐蔽施工照片);

(9)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合同需经招管局备案);

(10)项目工程竣工报告、竣工验收证书或验收单;

(11)工程施工期施工照片及施工日记;

(12)100万元以上工程需提供内审证明;

(13)建设单位对提供资料的承诺书。

7、建设单位在立项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中应注意什么?

事例:如××村?坝修复项目本身修复的意义已经不大,花几十万元修复只是为附近村民少走几分种的路。又如XX市X办公大楼部分用房改变了立项时为办公用房和办证中心的用途,将一楼1209平方米作为店面房用于出租,占总建筑面积9515平方米的12.71%。

风险防范点:决策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立项决策是项目的龙头所在,这个时候失误了,以后的建设过程都是在浪费钱财。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场址的选择、材料设备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所以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时间,对建设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等进行广泛调研和正确评价,充分考虑建设期内各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全面编制投资估算,使之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

8、业主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中应注意什么?

事例:X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能力2万吨/日,建成多年后单日最高处理污水量为6000吨,与设计处理能力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日污水量不足,项目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已经生锈腐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村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项目,设计时没有到现场也没有图审,而是套用了其它类似项目图纸,连图纸名称也没有改变,和现场施工条件风马牛不相及,把绿化都设计种在水泥顶上,导致实际施工无法进行。

风险防范点:设计决定了工程的性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是浪费还是节约,在设计阶段已定型。

所以,如果在此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必能花小钱办大事,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造价控制:首先,严格设计合同条款,要明确规定一定比例的设计质保金,如果在日后施工中变更多了就相应扣除质保金。其次,推行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这样既可以选出好的设计单位,又可以造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9、业主在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中应注意什么?

事例:X区市政项目,业主在招标时采用的是“有效最低价”评标法,X个人挂靠一家施工企业投标,其报价低于成本价,按规定程序中标后签定了承包合同,在施工准备阶段该人经测算工程将亏本,于是放弃了该项目,给业主带来了时间和财物上的损失。

风险防范点:项目招投标阶段是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投标过程中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应注意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目前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建设单位对项目“合理低价”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投标单位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建设单位应选择在保证质量、工期前提下的合理低价中标。

10、业主在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中应注意什么?

事例:XX村X?修复项目,工程施工中疏于监管,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工程量也只做了一半,施工项目和招标施工图纸也不一样,最后导致?坝冲毁,老百姓上访。

风险防范点: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少,但是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要注意督促施工方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防止浪费。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应加强合同管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自身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意识,督促他们积极协助、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

(2)严格督促施工方严格按图施工,严格现场签证,做到签证内容与实际相符,绝不能在这方面做假。

(3)防止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对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业主方现场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方可有效。

(4)上述签证变更符合《歙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办〔2014〕12号)规定要求的,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11、业主如何做好项目的内审工作?

事例:X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业主没有切实履行“业主负责制”的主体管理职责,对该项目的建设过程没有有效的控制造价,在报送审计前也没有经过内审,提交审计时资料不完整,后经审计核减项目造价1483万元。

风险防范点:内审的开展是业主切实履行“业主负责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更有效加强项目内部监管的重要手段,否则业主就会连家底都不清,形成依赖审计部门而不负责任现象。

项目业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项目“四制”原则,不得以有监理和审计监督程序而放弃业主的主体管理责任。根据《安徽省内部审计条例》第三章第(二)款“项目业主必须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重大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对1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竣工后,各业主必须进行项目内审,内审工作可以由单位专业人员自行进行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内审内容包括:项目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价格是否合规,费率计取是否合理。

总而言之,要处理好项目建设这个问题,主要是把握好三个方面:一、建设者要有主体责任意识;二、管理者(含监督者)要有良好管用的机制办法;三、参与者要懂一点专业知识。我想,做到了这三点,这个问题也就不难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