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观后感3000字最新篇

思而思学 2023-11-06 05:52:26

《大染坊》中,主角针对不同竞争对手的每一个回合的较量,三十六计被他信手拈来,又出神入化,屡屡得手。下面是关于《大染坊》的观后感,欢迎参考!

《三十六计》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为兵家广为援用。古代兵书大多文辞深奥,难于晓读运用,恰好《三十六计》能含英咀华,将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它并不着重理论阐述,而是将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制胜的计谋,每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兵谋书中叫绝的普及本。

而电视连续剧《大染坊》通过对主人公陈寿亭涉足染织业的经营历史,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早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爆发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中国的民族工业以极好的发展机会,中国经济也出现了20多年的飞速发展期(即“北洋十年”和“黄金十年” );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被彻底摧残。

主人公陈寿亭从乞丐出身,通过打工、合伙到独自成就事业,可谓商海中的佼佼者。商场的争斗不亚于战场,乞丐、文盲出身的陈寿亭,不可能通晓深奥的兵书战策,浅显易懂的三十六计自然就在他身上派上了用场。综观全剧,针对不同竞争对手的每一个回合的较量,三十六计被他信手拈来,又出神入化,屡屡得手。而且全部三十六条都被他使了个遍,令人叫绝: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意:是一种是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做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事例:陈寿亭给八路军染制用来加工军装的布匹,为了掩人耳目,故意将布染成浅绿色,并告诉八路军代表秘密:等运到目的地时再用开水煮了立刻投入凉水浸泡,利用高温下颜料的化学变化,就变成了“八爷灰”,从而顺利的瞒过了国当局的检查。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意:是一种“避实就虚”的战术:即避开当面的强敌,攻击敌方的(防守相对薄弱的)后方重要基地;待敌回援时造成疲惫,从而寻找战机。

事例:訾文海在日商藤井的暗中帮助下建起了“模范染厂”,一开张就凭借雄厚的实力进行低价倾销,想借此搞乱山东的花布市场,一举击垮以陈寿亭、赵东俊为代表的当地民族资本企业,从而实现日本的经济侵略的目的。潮水而来的低价花布,令经销商们纷纷退货,陈寿亭苦心经营的销售网络眼看就要瓦解。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陈寿亭通过枣庄的孟掌柜一举吃进訾家三分之一的存货,然后通过孙明祖迅速销往藤井的大本营----青岛市场,使得藤井下属的大华、元亨厂叫苦不迭。陈寿亭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使得藤井、訾文海策划的低价倾销的诡计一出笼就遭到了失败,并且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意: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或第三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免遭损失。

事例:商场如战场,各方面的矛盾更是错综复杂,因而,相互利用更是商人的本性。剧中的导演大概是因为此计的名称不雅(有“下三滥”之嫌?),有损主人公的形象而将此计频频让陈寿亭的对手们屡屡使用。如林祥嵘为了报复陈寿亭不惜重金贿赂济南的税务主管,让他通过查帐进行威胁,但因陈寿亭曾经给中央军加工服装,对方不摸底细而未敢轻举妄动;随后林祥嵘恼羞成怒,竟扬言要假借黄金荣、杜月笙等会的势力除掉陈寿亭,遭林老太爷怒斥而罢。又如:当面对济南的会势力的白志升的捣乱,陈寿亭怒不可遏,赵东俊也曾有过“黑吃黑”,即借天津“运河帮”宁老五除掉白志升的念头。其实就陈寿亭的出身经历而言,使用“借刀杀人”也很正常,导演在这方面倒不必刻意对主人公进行拔高。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意: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达到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此计的关键是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

事例:体现在商场上,剧中更突出描写了主人公的战略预见性。在周村初出茅庐,从众多传统的手工染坊中脱颖而出后,毅然进军青岛,开办近代化的工业企业;在青岛经营多年,事业有成之后,他又准确的预见到花布行市即将来临,所以毅然到济南办厂,并顺利摆脱了日商藤井的纠缠。主人公同时又是一个高明的棋手,下棋看三步,总有先见之明,自然也就处处胜出竞争对手一筹了。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意: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

事例:俗话说:“无商不奸”,商人们为了利益尔虞我诈,所以趁对手出现困难而落井下石的比比皆是。因为也不算是光明正大的“阳谋”,所以剧中为了美化主人公,多将使用此计谋者安排在了陈寿亭的对手们身上。如孙明祖为了挤垮陈寿亭,先是用不光彩手段获取了陈的调色秘方,又许诺给零售商比陈更优惠的条件,那零售商为孙明祖的气势及蝇头小利所惑,得寸进尺地向陈寿亭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又如,当模范染厂的低价花布充斥山东市场,迫使陈寿亭不得不暂时停机的时候,訾文海建议藤井乘胜追击,一举将陈寿亭挤死等等。但当陈寿亭把林祥荣打得一败涂地,本可将产品一举挺进江南市场的大好时机下,为了维护民族工业品牌,居然主动撤兵,跟林家化干戈为玉帛,表现了主人公的高尚人格,这跟他的对手们的做法有天壤之别。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意: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实质上是对进攻目标的一种隐蔽。

事例:在新兴的花布市场形成的大好形势面前,上海“六合”的林祥荣自恃技术先进、产量大、财力雄厚,不听助手(孙先生)联合国内民族工业同行共同发展的正确建议,刚愎自用地率先挑起了低价倾销战,妄图先打垮天津的“开埠”,然后对付济南的“三元”跟“宏钜”,以实现独霸花布市场的目的。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开埠”的求援信号,陈寿亭方寸不乱,指使手下分别在天津、上海、济南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但每天只买少量的10?20匹;表面上看来是跟林祥荣正面应战,但实际上是加快了“开埠”的失败。果然,过了不久,“开埠”率先破产,但被陈寿亭捷足先登,以低廉的价格将完整的厂子兼并到麾下,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使得林祥荣白忙了一场。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意: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错误判断,行动失误。

事例:臭名昭著的律师訾文海,在日商藤井的暗助下建立了“模范染厂”妄图搅乱山东的花布市场,为日本的经济侵略张目。陈寿亭一时无措,面对藤井的上门挑战,他故弄玄虚地谎称在模范染厂内安插了大量耳目(其实就文琪一个);又让他手下从上海请来的师傅故意在公开场合请訾文海的厂长吃饭,给对方摆迷魂阵;还煞有介事的告诉藤井济南有吉洪昌的余部在活动等等。尽管后来都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但被主人公当时用做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意: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牵制后,再迂回敌后,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之处,但前者隐蔽的是攻击点,后者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事例:当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挑起了“”事变,既而占领了东三省以后,举国上下群情激动。青岛的纺织商会也应邀各有关厂家采取抵制日货的具体措施。当时日本“西红丸”商船上装了一万五千件坯布,日商藤井为了腾出船来为关东军运大米,忍痛将每件布降到了55元以下。当时业内虽然都对这一船布眼红,但谨于财力,更迫于形势压力,谁都不敢公开表示。而陈寿亭则对爱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作为一个实业家,不能眼看着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国土,又来进行经济侵略,一定要让藤井既吐了血又运不成军粮。因此,他在会场上表面上慷慨激昂,呼吁大家一起抵制日货,但暗地里盘算利用举国上下的形势,逼藤井以跳楼价抛出坯布,同时联络爱国学生,阻挠“西红丸”无法给关东军运军粮。最后以35元一件极低廉的价格将一船布独吞,为日后去济南经营准备下了压仓布。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意:就是“坐山观虎斗”。当敌方发生分裂、矛盾激化时,采用静止不动,使之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事例:综观全剧,编导始终把主人公推在了商战的最前沿,因而,此计虽妙,但喜欢冲在风口浪尖陈寿亭始终来不及使用。他的盟友赵东俊倒是屡屡采用,并因此遭致他弟弟的不满。一来借此表现赵做为商人虚伪的一面,另一方面也通过他的无可奈何而坐观其变(还美其名曰:“坐以待对手毙”),从反面衬托出主人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原意:是指故意施放诱饵,让敌人上钩,中我圈套的策略。

事例:訾文海高薪聘请了上海纺织界的内行马子雄。为了降低成本,马子雄建议在上海进行公开招标,陈寿亭接受卢家驹的建议,用优质棉纱织经线,用次劣棉纱织纬线,再用特殊胶进行处理,冒充优质坯布,然后让丁文东假冒日商井伊家族,以最低廉的价格中标;使得在印染过程中发生撕裂,最后导致訾文海倾家荡产。另外,此计也可以正面使用,即“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意思。陈寿亭初染花布失败,寻求与林氏的合作又遭拒绝而一筹莫展。当他探知林氏集团的高级技工的工资并不太高时,立即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用优惠的工资收入将上海的高级技工全部招到了自己门下,不仅顺利的染出了印花布,而且比当初的技术让合作节省了大量资金。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原意: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此计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获敌军首领,使敌人彻底瓦解的谋略。

事例:当訾文海的低价倾销策略一出笼就遭到失败后,日商藤井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他公然向陈寿亭下最后通牒,让陈跟其合作,否则将威胁以日本政府的财力为后台,让棋下的济南“模范染厂”以及青岛的两个厂子一起生产低价花布,妄图首先制服陈寿亭,既而打垮山东乃至全国的民族工业,以实现其经济侵略的野心。在万分紧急的形势面前,主人公临危不惧,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自己已经安排好了对策,就是将对方抛售的低价花布通过走贩子直接销往已在日本统治下的东北地区,让他自己的产品去冲击自己的市场,并义正词严地告诉藤井:鱼死网破的争斗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而藤井的产品被大量低价走倾销到东北市场上,关东军肯定饶不了藤井的脑袋。良心未泯的的藤井知趣的退出,本来策划好的“擒贼擒王”的计策正好起了相反的作用。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意:军事上一般指切断敌方的粮草、物资的供应,使敌军不战自乱。

事例:在商战中,掐断上游原材料的供应跟破坏下游的销售渠道,是对竞争对手最致命的打击。主人公到青岛创业的初期,产品没有知名度,更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而面临销售困难。他便采取许诺给零售商优惠条件让其推销自己的产品,并以产品让利跟免费提供食宿等优惠条件,让卢家驹坐镇宾馆,将原来元亨厂的外地客商大部分截走,迅速将产品打开了销路;同时也打击了竞争对手孙明祖。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原意: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的时候,乘机出击夺取胜利的谋略。

事例:工商界的败类訾文海自恃有劝业银行做后台,勾结日本商人,屡屡干出扰乱市场、为敌张目的丑行。为了彻底打垮汉奸厂子“模范染厂”,众多民族工业家联合起来,共同制订了周密的计划。而在此之前,主人公联合赵氏的“三元”给每个工人在劝业银行设立了一块钱的存折,表面上是鼓励工人积极工作,厂方根据个人的表现往里存入奖金,其实还暗留伏笔------果然,当他们的计谋成功,訾家在印染花布的时候,布匹全从纬线拉断报废,他们才意识到上了当。正当“模范染厂”上下乱做一团的时候,主人公趁乱出击,联合“三元”两家工厂的全部工人手拿存折拥向权业银行,立刻在社会上引起混乱,造成了挤兑狂潮,顷刻间,“模范染厂”及其后台劝业银行相继倒闭,以陈寿亭为首的民族工业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原意: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实行安全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

日商藤井为了打垮陈寿亭,实现独霸青岛染织界的目的,先是指使浪人到工厂闹事,接着往卢家驹家里扔手弹恐吓,后来终于跟主人公当面摊牌,要购买大华染厂。对此,陈寿亭已是成竹在胸,他早已安排好战略转移的后路----到市场条件较好的济南去谋求发展。因此他将计就计,利用藤井想及早把他赶走的迫切心理,以自己的工人训练有素、能吃苦耐劳为由,把工厂以两倍的高价卖给了藤井;同时通过骨干分子暗中说服工人,暂且忍耐一个月。待陈在济南的工厂安装就绪后,偷偷包下专门列车,一夜之间将全体工人运到了济南,给藤井留了座空厂。好一个“金蝉脱壳” !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原意:用于政治上,就是“韬晦”之术,用在军事上。指虽然自己具有强大实力,但故意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措手不及的打击。

事例:当主人公满怀真诚去上海寻求与林氏合作,而林祥荣却以他的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连面都不肯见。陈寿亭干脆乞丐打扮,装疯卖傻地前去光顾林氏的零售铺,利用伙计瞧不起人的心理,用一元一件的价格,买走了八千件布,使林氏损失几十万。此计被安排在这种场合下使用,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原意: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敌人一般是不容易上当的,所以,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经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事例:孙明祖为了获取陈寿亭染色的秘方,指使“大洋马”用色相去勾引卢家驹,卢经不起引诱,答应给对方染色配方并提供一名熟练技工去指导操作。而陈寿亭则将计就计,给秘方的时候暗中留了一手,让派出的技工在试染的时候把关键成分偷偷加进去。尽管孙明祖也是小心谨慎,连续试染了三次,但明显的效果使他深信不疑。等到正式开染的时候,因为没有了关键成分,染出来的布虽然颜色鲜亮但过水后掉色,引起纷纷退货,遭受了重大损失。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原意: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缎剪成花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珍惜去看,真假难辫。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己的力量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壮大。

事例:主人公初到济南开办“宏炬”染厂,为了防止受到各主管衙门的勒索以及会流氓的敲诈,由赵东初、卢家驹张罗在开业典礼的时候,遍请济南乃至过内工商界名流以及外商出席,以期壮大声势,对那些邪恶势力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更有甚者,被陈寿亭救过并认做干妹妹的沈远宜,出于报恩,竟请来了政府、税务、、军方各界要人,将庆典场面弄得生势浩大,使得原本打算寻衅闹事的会头目灰溜溜地逃掉。特别是沈远宜最后的出场,使庆典活动达到了高潮,开业典礼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原意: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控制友军。

事例:在商场上,战略的主动权跟战争中同样重要。使用此计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为求主动必须自主经营,如果关键部位(如资金、原材料、销售渠道、生产工艺等等)受制于人,那就等于把战略的主动权拱手让人。刚在周家染坊学徒的时候,他师傅自恃配制颜料秘方而屡屡向东家要挟高报酬,而少年的陈寿亭则不动声色,在偷偷掌握了师傅的颜料配制方法后,即建议岳父周老爷辞掉了他师傅,独自经营染坊,很快就在周村当地一枝独秀。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原意:此计字面上及其明了。泛指使用“糖衣炮弹”,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统帅,以达到丧失对方战斗力的目的。

事例:在商战中,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使用“美人计”则更是司空见惯。孙明祖为了获取陈寿亭染色的秘方,指使“大洋马”用色相去勾引卢家驹。而陈寿亭则将计就计,给秘方的时候暗中留了一手,使对手不仅没有染好布,反遭重大损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意:其实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不利的形势下,故意布下阵,或虚张声势,使敌人产生怀疑,犹豫不前,因而使自己摆脱困境的策略。

事例:当訾文海不甘心初战(倾销战)失利,拉拢劝业银行入伙后,再整棋鼓准备与陈寿亭一决雄雌的时候,陈一时也无好对策,所以就在訾家的“模范染厂”对面设立了商行,加价收购经销商刚从訾家手里买来的花布,并扬言要通吃模范染厂的全部产品,吓得訾文海摸不着头脑,一时没敢放货,从而使陈、赵争得了喘息的机会。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意:在战争中,使用间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事例:在商场上使用间谍也是屡见不鲜。主人公就在訾文海家刚建厂招收工人之际,派吴文琪去打进“模范染厂”内部以掌握訾家的动向,并有意向藤井放风,说是安插了大量的耳目,以疑惑对方。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意:是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作法的离间计。

事例:体现在商战中,则主要是表现为发动价格战,以致发展成为进行低价倾销,目的是为了打垮竞争对手,然后再独霸市场,维持高额利润的目的。但倾销战是把双刃剑,在搅乱市场,伤害别人的同时,往往弄的两败俱伤,自己也一蹶不振。如林祥荣发动的价格战,虽然打垮了天津的开埠,但还是被陈寿亭用低价买来的同样花布用更低廉的价格打的溃不成军。又如奸商訾文海自恃有日商藤井做后台,一开张就发动倾销战,被陈寿亭用“围魏救赵”的战术轻易化解。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原意: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其实就是指综合多种计谋的战术组合。

事例:世上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商海也不例外。为实现某个战略目的,只使用单一计谋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要根据事态发展的进程,分阶段使用各种不同的计策,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使事情的演化按照自己的初衷进行,以实现原来的战略目的。剧中对主人公导演的几次大的商业战役,如低价吃进一万五千件日本坯布;跟林祥荣从寻求合作开始到剑拔弩张,到后来的握手言和;联合业内同行共同击垮汉奸工厂----模范染厂等等,主人公都连续使用了多种计谋,有临机而发,也有早布伏兵;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最终获得胜利。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原意: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主动撤退无奈之举。事例:当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之际,做为商人首先想到的是缩短战线,回笼资金乃至变卖资产,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要顺利完成战略撤退也并不容易。剧中周涛飞在卖掉天津“开埠”厂子后,没有及时脱离是非之地而遭日本特务的毒手;主人公自己也因对军阀韩复渠报有幻想而未及时撤退,以至在寿诞喜宴中忽听韩复渠弃城逃跑,日寇即将打进济南的噩耗,急火功心,口吐鲜血,只好将多年的心血负之一炬。到底是上海工商界巨头的林伯清老爷子精明,居然在8月12日(即凇沪抗战爆发的前一天)将存货和企业全部变卖----不愧为商界的泰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