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观后感优秀范文精选三篇

思而思学 2023-11-08 19:42:26

大型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是河南省继《全家福》《九品巡检暴式昭》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廉政大戏,是河南豫剧院打造的“廉政文化三部曲”的压轴之作。下面思而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张伯行观后感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张伯行观后感优秀范文

近日我们单位组织观看了省纪委大型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

他是河南兰考人,清康熙年间,清正为官,恪尽职守,关心民生疾苦,民间对他有“止饮江南一杯水”、“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

他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为官二十余年,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所在。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从“小节”做起,学会自我约束,坚持做到自尊、自爱、自洁、自警、自控,并不断加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只有学会自我约束,思想境界才会高一分,道德水平才会长一分,工作起来才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点滴做起,做一名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

而今我们作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的一员,时时刻刻都在与基层民众打交道,我们的一言一行任何时候都代表着公职人员的形象,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弘扬正气,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争做深受人民爱戴,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总之,作为党员干部,要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人前或人后,时刻用党的纪律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做反腐倡廉的表率,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篇二:张伯行观后感优秀范文

该剧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以廉政准则为镜,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做到“慎始、慎权、慎独”,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才能保持职务行为上的廉洁性。

在现实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不顾廉政准则的约束,或利用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或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人谋取利益,或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在当下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时时对照廉政准则这面镜子,自觉抵制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清正廉洁。

篇三:张伯行观后感优秀范文

大型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是我省继《全家福》《九品巡检暴式昭》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廉政大戏,是河南豫剧院打造的“廉政文化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它以古鉴今,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有义有担当的艺术化的主人公形象。该剧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张伯行为官廉惠清正,首先体现在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无私地去爱民助民上。他本在康熙二十四年就进士及第,授职内阁中书,又改中书省中书,但因遭遇父丧,一直守孝在家。康熙三十八年仪封大雨,城北黄河大堤被冲,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当时的张伯行只能算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他以民生安危为重,独资招募民工堵修大堤,避免了灾害的发生。河道总督张鹏朋十分感动,上书皇帝请求让张伯行以原有职务督修黄河。张伯行接到圣谕,督修南岸堤200里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工程,没拿皇家一分薪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康熙四十二年,在家守孝七年的张伯行方因治河有功而授官山东济宁道。这时山东正遭大灾,为了救苦救难,张伯行从自己老家运来米面和钱物进行义贩,使济宁百姓免于饥寒。康熙又命令他分道贩济演上、阳谷两县,他开仓放粮22600多担,把临近的几个国家粮库都放空了。当时的布政使指责他擅自动用国库,要弹幼他,他据理力争:“皇上命我分道治贩,怎能是擅自动用?皇上对灾民受困万分伤悲,你认为库谷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康熙认为张伯行安抚了百姓,宣扬了圣德,心系百姓的人怎会不让人敬仰?

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该剧以廉为荣、以廉为美,用传统戏曲讲述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廉洁故事,通过观看戏曲,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廉洁教育,让干部群众享受了这一廉洁文化大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