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观后感范文1000字(影评)

思而思学网 2024-01-08 22:58:36

《老炮儿》该片讲述了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儿子晓波得罪了人被私扣了,为了救出儿子,他与老哥儿们狠狠地教训了他们,是一部亲情兄弟情交织的影片。

2016电影《老炮儿》观后感范文1

这部近期入围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大热影片《老炮儿》,着实是导演管虎与演员冯小刚的实力合作。早先在威尼斯电影节预热,获得国内外媒体的一致好评,外国媒体还给出了联想到《老爷车》的高度赞誉。国内影迷们更是因为冯小刚导演的再度变身演员,饰演一位跟自己个性相仿的北京顽主,而从对该片是又敬又爱。

在多伦多电影节期间,除了两位年轻演员吴亦凡和李易峰的缺席,其他主创悉数到场,更是令北美首映会场上,充满了硬汉大叔的型男气氛。首映过程中,观众们几次沉浸于紧张的剧情之中,而冯导演的出色演绎,更是令人为之动容。这样一部关于北京城里“老顽主”的故事,背靠城市文化,立足人物个性,刻画了时代变革的冲突下,小人物的命运。文艺的内容主题,商业的处理手法,可谓是两头讨喜。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日本导演北野武也有一部新作《龙三和他的七人党》。小玄儿是9月份看《老炮儿》在先,最近才看《龙三和他的七人党》在后,突然对这两部,故事背景不同,但是人物矛盾冲突十分相似的影片,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可以说,在看了《龙三和他的七人党》之后,反而觉得《老炮儿》更具独特的魅力。当然小玄儿并不是要在此类比谁更出色,而是两部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矛盾相似,结局却又迥然不同的故事,让我们更有必要去深究其中的缘由。当然,这里主要还是谈谈《老炮儿》里的“六爷”。

落寞的江湖技艺——平事儿不含糊,硬气且局气

在无数文学和影视作品对早年间北京城里,那些部队大院孩子们打架故事的“宣扬”下,观众对那些穿着军大衣,拿着各种大人们,当然主要是军人们的装备,耀武扬威的孩子们,并不陌生。而当年的北京,出身大院之外的,也就是各个平房大杂院的孩子们,那也可谓是一方势力。现如今大院的孩子们多少都混出个人模狗样的身份,而这些大杂院出身的混混儿们,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营生。而影片中由冯小刚饰演的主角“六爷”,昔日里平房大杂院的孩子王,如今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依然住在老旧的平房里,穿着老旧的皮大衣,冬日里遛遛鸟,踩踩街,溜溜冰,想想离开家的儿子。

你很难从这个花白胡渣的中年人身上,看到往日里,那个大人都不在的年代里,孩子们称王称霸,肆意茬架的时期,这位“六爷”到底有什么本事。而影片的开场,就是一大早,正准备出门遛鸟的“六爷”被一位年轻小哥问路的桥段。对于不礼貌的问话,六爷很是不满,张嘴就是骂骂咧咧,一副不饶人的架势,但是最后,还是告诉了人家怎么走出胡同。

这位人称“六爷”的北京大爷,老朋友都称他为“六哥”,骨子里透着:“人家不拿咱当回事儿,咱自己得拿自己当回事儿。”。北京爷们儿硬气的态度是要坚守的,但是也绝不会在小事儿上,难为人。那不是大老爷们儿干的事儿,不去跟年轻人一般计较,更何况是个连路都不认识的愣头青呢。

而撞见胡同里的小偷惯犯,“六爷”也是仗义执言:盗亦有道。讥讽着现如今的小偷,没有道义,财劫了,身份证怎么也得给人寄家去。虽然这劫财的祸事已经发生了,但是这顺手的人情,“六爷”必须管,而且管的在理,管的硬气。

在那个没有秩序的年代,在“六爷”还年轻的时候,之所以能让身边的兄弟姐们儿跟着他混,必然是在混乱的年代里,找到了自己摆平事情的方式。可以想象,无论是唇枪舌战,还是真刀真枪,“六爷”一向是,平事儿没商量,而且要平的硬气,绝不是受人摆布。而“六爷”年轻时候的事迹,是在影片的最后,由许晴扮演的红颜知己“话匣子”,向李易峰饰演的“六爷”的儿子晓波道出的。当年她就眼看着“六爷”只带着几个兄弟,跟大院的一群孩子们茬架,几个人都近不了他身,一点退缩的意思都没有。而成果自不必说,从“六爷”在影片中最后一战,拿出自己当年的,留存的相当完好的装备就可以看出,一件厚实的军大厂,一把崭新的日本军刀,出身平房大杂院的孩子头儿,这样一套装备,定是当年,跟相当强悍的大院孩子们血战得来的战利品。

可以想象,这位“六爷”的江湖技艺,让他在老北京横行大杂院和部队大院的,靠的必须是这一身的硬气和不局气的态度,无论是言语还是干架,都是一样强硬。可谓是见事儿不躲事儿,一定要上前论出个一二三来,理论不行咱就约架解决,总之,只要咱是占理的,就是不怕你,咱不占理,也有不占理的办法解决。而现如今,那样的年代和人情早已无存,这样的态度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也变的不值一提,被人们不屑一顾。管别人闲事的都是傻子,朋友有事还得找借口避人三分呢。所以在影片之初,“六爷”只是个令人瞅着捉急的老爷子,凭着当年闯社会的技艺,昔日的兄弟们佩服他,而现在的年轻人只会嘲笑他。

消失的江湖价值观——凡事讲规矩,一码归一码

而最终“六爷”让所有人改变看法,笑不出来的,还是靠着他一味死守的“规矩”——凡事都得讲个规矩,一把归一把。影片开篇后的第一个桥段,就是“六爷”看见哥们儿的煎饼摊被城管没收,看不下去的“六爷”上前帮着自己的兄弟理论,片警更是无奈的笑笑,言下之意,我们也是按照规章办事,该没收没收,该罚款罚款,谁也别来讲什么义气道理。

“六爷”眼看着兄弟理亏,还被城管奚落,更是管定了这件事。煎饼摊可以没收,罚款给帮着兄弟给,但是这个被打一巴掌的面子,必须替兄弟找回来。所谓的一码归一码,两码子事儿,绝不可以一并了之,含混不清。正因为有规章,有法度,那么咱守了法规,法规之外的人身攻击和身体接触,“六爷”毫不犹豫的就还给了城管一个嘴巴。搞得片警也是满脸无奈,悻悻而归。

而后来“六爷”的儿子晓波,因为女朋友的纠纷,划伤了富二代的豪车,被留作人质,“六爷”得知后,更是义气不减当年,带着兄弟们前去赴会。而在事情有了转机之后,“六爷”依然坚持“一码归码”,自己儿子弄坏了东西赔钱,就算是倾家荡产买房子,赔上百万,那也是没办法的,认栽。同时,儿子被打伤这事儿,必须由“六爷”自己去“报仇”,按规矩约架,谁厉害谁赢。而意外到手的证据文档,该给哪个部门去处理,那是另外一件事,老爷子完全没有打算,按照由吴亦凡饰演的富二代“小飞”的意思,用这份文件来做交易,抹平之前自己儿子犯下的事儿,或者用来报复。

即便富二代小飞闲来无事,手里拿着《小李飞刀》在读,那样虚设的江湖,在“六爷”面前,更加凸显“六爷”才是那个,心中有江湖,讲着江湖道义的人。可惜如今已是利益为先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江湖规矩无力存在。因为没有人跟你讲规矩,人家只跟你谈利益,谈金钱。得利的事情,自然就是有道理的事情,而失利的事情,就是没有道理的,也没有人会做的事情。而影片中的“六爷”,不惜金钱,不顾性命,最后的坚守的,就是他最看重的“规矩”,不管以前的道义江湖,变成了怎样的利益社会,他都甘愿坚守自己的“规矩”,绝不妥协。

而江湖与道义的消失,也注定了这个独守规矩的人,命运的悲剧结局。这个结局的设置,其实想想一点也不意外,而是只能有这样一个结局,没有其他。当那个年迈的老者,用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站在广阔的冰面上,在刺骨的严寒里,高举尖刀,用行为去证明,何为规矩,何为道义,何为骨气的时候,已经可以预见下一秒那重重的一摔,倒在冰面上的,是已经消失的精神,而看在年轻人眼里的,是对过去的敬意。

影片对这场清晨里,颐和园后山里的单刀赴会,刻画的极其细微,是最后的重场戏。从“六爷”早上的洗漱剃头,着装行头,他的每一步,每一次喘息,每一桢动作,都是极其舒缓的。而最后的跌倒,如同冬日里的冰河炸裂,声响是震耳的,举刀咆哮,汗如雨下,表情坚忍的“六爷”最终变成了倒在冰河上的身躯,这一刻的生疼下,我们才真能的感悟到,究竟这个社会里,我们失去了什么,我又应该传承什么。

运的自我救赎:找回父子情义,哥们儿义气

影片中“六爷”的一切举动,从最初企图和缓父子关系,到拼力救出儿子,最后得到儿子的理解和认同,为的是挽救父子之间的关系。而在日渐疏远的当年兄弟之间,除了由张涵予饰演的铁哥们“闷三儿”,还有刘桦饰演的“灯罩儿” 之外,其他人早已各奔东西,忙着自己的小日子。在“六爷”为了赎回儿子的筹钱过程中,尽显了人情的冷暖,结尾“六爷有难”的帖子没有令众人听从号令,而是被“闷三儿”骗来后山,亲眼目睹“六爷”孤胆上前,威风不减当年的气势后的,才好像心中被重拳一击,纷纷掏出家伙,准备随时跟着“六爷”再一次赴汤蹈火,唤起了自己心中仅剩的那一点,当年的哥们儿义气。

而影片特意设置了一段意向化的鸵鸟情节,“六爷”平时最喜欢去一座翻修的老四合院大宅遛弯,里面主人平时不在家,六爷常来走动。而阔气的主人坐拥豪宅四合院不住,忙着在外面贪污受贿,还买了只鸵鸟在家里圈养着玩。这让“六爷”颇为感兴趣,对他来说,这只秃顶的鸵鸟被关在铁笼子里,形单影只,没有同类,这个来错了地方的家伙,像极了自己。而影片也在最后,设计了鸵鸟出逃到大街上,一路狂奔的剧情。而那一天早晨,独自踩着老式单车,前去茬架的“六爷”,更是跟在后面追着大喊:“快点跑,别再让人给逮着了。”,两个孤独的灵魂,终于不再畏缩不前,得到了释放,无论在如今的社会里突兀与否。

不过“六爷”最后还是欣慰的,他坚持了自己的态度和规矩,在病中找回了儿子的关心和红颜知己的情义,也找回了兄弟之间的义气。他被人堵在胡同里,他让儿子先跑;跟人约架,他拦着兄弟不让来;被人勒索,他卖房子也不拿“话匣子”的钱。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几乎如今是见不到的了,而在冯小刚的演绎下,他本人愤世嫉妒的性情,遇事直言不讳的态度,跟老炮儿算是相似度极高。在这个无论怎么崩坏的社会风气之下,可以看出他对年轻人的期待,也是该鼓励的鼓励,该奚落的奚落,是泾渭分明的。

影片中“六爷”对于儿子划伤人家豪车的举动,是愤慨的,因为儿子有错在先,而他同时又是内疚的,因为自己没有教会儿子什么是规矩道理,而令他最为伤心的,是儿子对自己的嫌弃和瞧不起。要说软肋,“六爷”就两处,一个是儿子的心结,一个西医的动手术,美美碰到这两件事,就跟被人捅了肋叉子似的,明明心虚还嘴硬。

五十多岁的冯小刚与年轻演员吴亦凡的交手,以及和李易峰搭档演绎的父子,乍看之下,隔阂颇深,很难对话,但这也正是现如今的社会现状。人们对富二代的猜想和不解,为年轻一代孩子们的迷失而困惑,最终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还是最可贵的亲情,和朋友间的情义,而这一切,明明是世间最共通的道义。当老炮儿—— 六爷,用自己的故事,在人们心中重新埋下这颗道义的种子,他就实现了自我的救赎,与孩子,与情人,与兄弟,与对手,他都不再有遗憾。

这样有着自己的江湖技艺,独到的价值观,在生命里完成自我救赎的人物角色,是丰满且符合逻辑的,令人为之着迷,为之动情。影片以儿子晓波,也养了一只跟老爸当年同样的八哥,然后重新一点一点教它学舌为结尾。而同样面对问路的游客,也是矫情不输给他爸,寓意着儿子晓波传承了父亲当年的脾气和态度,以及行事作风。

整部影片从主人公“老炮儿”的倔强,到社会世风日下的沉重主题,以及最后深沉的悲剧命运,灰暗的色调下,透着江湖已崩,规矩无存,坚守道义的步履艰辛。

而反观北野武导演的《龙三和他的七人党》,一个年迈的黑社会老大,重新找回当年的兄弟建组,与当下社会里行骗的年轻人,斗智斗勇,最终为自己儿子解围的喜剧动作片相比。北野武先生,再一次用他诙谐的手法,展示了*的利益和法规,如何与旧时代的人情和道义,相互冲突。而最后以戏剧性的结尾,完成了反击,皆大欢喜。这里是更为乐观的态度,更为积极的处理方式。

两种结局,同样精彩,但是《老炮儿》个人悲剧性的结尾,似乎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一半是靠着剧情的命运牵引,一半是靠冯小刚个人魅力的演绎。冯小刚在北美首映后谈到一句: “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今天和过去也都一样。”,相信庞杂的社会中,总是有善有恶,就像有明就有暗。是背对一切,坚守规矩,还是迎合社会,圆滑妥协,就看你自己选择那一条路。

希望这部制片方信心满满,预言将15亿票房起的大片,在年底12月上映期间,可以一炮打响。而影迷们也是翘首期盼,金马奖评委会不会给小刚导演一次演员身份的肯定,还是觉得他荣誉很多,不差这一回了,不过小玄儿乐观的赌他能得奖呢。

2016电影《老炮儿》观后感范文2

《老炮儿》的题眼,就是吴亦凡手中的那本《小李飞刀》。它的题材与背景,遥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年的大院少年马小军,变成了今天的六爷张学军,但在处理方式上,它更像一部当代胡同版的武侠片。时代变了,江湖已不是张学军的江湖,他昂起头颅,手持军刀,在冰湖上划下了最后的血色浪漫。

片中的真正反派,不是吴亦凡饰演的谭小飞,不是小飞他爸的黑帮集团,而是这个新世界。城管欺压小贩,年轻人不懂礼,新混混不讲道义,官二代狂妄嚣张,儿子不听老子的话,人心不古,规矩颠倒,世风沦丧。一切不道德的形象,都是反派。而老炮儿张学军,讲规矩,爱面子,是道德和理想的化身。对张学军的最高赞美,来自吴亦凡的台词:“六爷,没碰上您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那书里写的,可不就是侠客么。

谭小飞,三环十二少,外省官二代,开着豪车,造型酷炫,却喜欢读古龙小说。他身上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反动的,腐朽的,只有古龙这个属于过去的符号,是唯一的例外。当他头发变为黑色,向张学军说出道歉,他才和周身划开距离,变得可爱了起来。李易峰饰演的张晓波,也是与父亲达成和解之后,形象开始发生扭转。身心俱老的张学军,终以他的血肉之躯,固守了旧江湖的理想主义。

《老炮儿》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气息和材质来自现实,架构和思路则很类型化,很风格化。导演管虎构建了一个混混乌托邦,道义完美世界。其间的残酷,张学军的力不从心,不过也是为了通往热血。反高潮的结局,把这个献给老炮儿的赞歌,推到了极致。

冯小刚演得投入。六爷在很多层面上,就是他自己。他曾是引领风潮的贺岁之王,如今却与时代脱钩,他看不惯这个被互联网篡改的世界。像张学军一样,他心里老憋着一股气。冯小刚成全了张学军,张学军也成全了冯小刚。金马影帝,以及《老炮儿》的口碑,可以满足一下他对赞扬的饥渴需求。

但幸好,这片只是冯小刚演的,不是他导的。《老炮儿》的三观其实很歪,直男癌成份严重,新旧对立简单粗暴,自恋且过度美化了混混。张学军和“话匣子” (许晴)的关系,他和儿子张晓波谈论霞姨时的语气,一定会让女权主义者感到不适。如果由冯小刚或叶京之类导演来执导,三观可能就会从五棵松歪到通州去,歪到令人不适。他们很难按捺住内心的红色激情,他们会沉溺,会夹带太多私货,以至让整片失控。

管虎是在胡同长大,对北京有感情。《老炮儿》中,充斥着地名,比如宣武、草桥、鸟巢、丰台、金桐路等。他以前的作品,《上车走吧》中,也到处是地名,农展馆、巴沟村、三元桥、朝阳公园、六里屯等。但他和冯小刚们不算一拨儿,他的平民表达更有分寸感。正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让《老炮儿》既完成了情怀释放,也实现了类似于武侠片的高能热血。管虎前几部作品,《厨子戏子痞子》、《杀生》、《斗牛》,都有一股剑走偏锋的癫狂气,《老炮儿》铿锵有力,视听则很周正,兼顾了复古与时尚。

张学军和三儿(张涵予)骑着自行车,哼着《啊朋友再见》,不管前身如何,不管在文革、在八〇年代混混们干过什么,至少现时的这个虚构画面,实在是太动人了。管虎模糊了前史,剔掉了军刀的腥气,只保留了侠之热血和信之力量。故事不怕俗,就怕没劲;三观不怕歪,就怕片烂。《老炮儿》有劲,拍得漂亮,就是对电影最大的道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