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2000字(荐读)

思而思学 2023-11-07 22:08:57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1)

5月17日以来,我先后四次观看了衡阳电视台《民声面对面》栏目制作的首期电视问政,其中暴露出来的衡山交警大队三中队执法问题,让人震惊,让作为交警大队负责人的我感到羞愧,仿佛被人剥光了衣服,将见不得人的隐私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丑态百出。让交警蒙羞,让衡山公安蒙羞,让全市公安队伍蒙羞,给整个衡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抹了黑。

几天几夜的反思,我认为媒体的曝光充分暴露出队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习上的飘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依照规定组织了学习,开展了讨论,要求民警撰写了心得体会,尤其是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曝光古丈交警执法不规范问题以后,4月24日我们专门组织机关民警、农村中队长观看了视频,以此为警示,要求大队全体民警引以为戒,要严格规范执法、严肃警容风纪,并要求各中队、车管所负责人签订了《规范执法十五项严禁承诺书》,认为这样的教育应该入脑入心了,谁知我们的中层骨干中竟然有念歪经的,把古丈问题不看作交警自身的过错,反而责怪记者多事,司机不明砣,事实残酷告诉我,不从根子上端正执法思想,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所有形式上的教育都等同于游戏。

2、纪律上的散漫。虽然是晚上九点,不在执勤岗位。但面对多个办事群众,在交警中队的接待厅里,年青民警、协警在不停地嚼槟榔、中队长卷起裤管,叼起香烟,严重背离了民警警容风纪的要求。正如媒体评价,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执法的威严。回顾一下,平时基层民警执勤时着装不整的、抽烟的、扎堆聊天的,甚至上挂名班、值班唱空城计的、上班办私事的等等,总是屡禁不止。

3、执法上的随意。随着公安机关便民措施的不断推出,我们交警中队的权力越来越大了。中队可以通过电脑程序审批打印出处罚决定书,可以通过银行委托代收罚款,还可以办理摩托车驾驶证考试,车辆注册登记业务。我们执法人员不是讲清处罚的依据、 而是大手一挥,一锤定音,显得基层中队长为所欲为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执法随意性,治超载以查处制止超载为目的,一再强调要卸载,消除违法行为才能放行,他们竞然当着百姓的面,弄虚作假,一笑了之。如不强力制止,超载的现象何以杜绝?不安全因素何以解除?万一被放行的车辆在路上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谁来承担渎职的法律责任?

4、工作上的应付。从事交警一职就必须围绕预防事故,确保畅通开展日常工作,经常上路巡逻,发现不安全隐患,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本地区什么交通隐患突出就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根本不需等待上级分配什么任务。东湖中队辖区矿厂密布、货物进出量大、车辆超载现象突出、境内公路损毁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县政府有明确要求,必须强化整治。对于当地货车逾期未年检的问题,我们每季度都有通报,要求加大查处力度,该处罚的处罚,该注销的注销。前一个季度基本没有动静,大队量化了工作指标,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中队就通过走过场的形式想一夜之间完成。凭心而论,在平均年过境近千台货车的现实面前,半年查处一百起超载是任务繁重吗?大家不是根据各自的职责,常态化、持之以恒地认真履行职责,定期上路巡逻,不间断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而是专项行动来了,就手忙脚乱,过了,则清泰平安,民警轮流上班,警车入库,马放南山,上面安排什么,下面跟着转一圈,督一下,动一下,应付了事。

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不踩急刹、下猛药,势必会有大乱的危险,我们必须有如芒在背的危机感,按县委周建书记,政府郭继放副县长的要求,紧急行动起来,扎扎实实抓好整改。一是抓好学习教育的回炉补火,以端正思想,触及灵魂为目标,再来一次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二是强化监管抓作风,严格考核、严格督查、严厉处罚、三严并举,抓好纪律作风养成教育。三是抓好执法规范整改,对今年以来的案件进行全面清理,集中讲评,分类整改,限期达标。四是科学考核促工作,不搞任务指标,设定日常工作考核标准,加强周通报,月考评促工作的常态化。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2)

10月16日,“电视问政”为民办实事第三场节目相继播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看完之后,我产生以下几点感慨:

第一、为政须有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这次电视问政,直指某些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存在较长时间的老问题,有的是刚曝露出的新问题。无论新、老问题,电视问政之后,面对群众的质疑、主持人的“拷问”,一些“老大难”问题便得到解决。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电视问政之前,这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而在群众、媒体监督的“压力”下却迅速有了结果?这里面,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我们工作人员在平常工作中,就要责任意识强,敢于担责,办事不推诿扯皮,热情对待群众。这就反映了从政者具有执政为民的情怀。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坚持每月深入到所服务的企业调查研究,协调指导工作,增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

第二、做事要有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有了责任心,便有了做好事情的精神基础。但只有满腔热情,没有攻坚克难的韧劲和能力,也是不行的。有些事情为什么落实不下去?有些工作为什么总是进展不理想?如果只是责怪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不扎实工作,那倒是有失偏颇。因为有的同志工作热情是较高的,责任心也是较强的,只是工作的执行力还不够,工作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了。一个人的执行力,实际反映了他工作的魄力、能力及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要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才能面对问题时不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束手无策。除此之外,还要有敢于硬碰硬、坚忍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难过的“坎”时,更应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咬紧牙关,挺一挺便过去了;如果心存畏惧,稍一松懈,便前功尽齐了,问题也就成了“老大难”。

第三、监督必须常态化,严肃工作纪律。这次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极大地被唤醒,这将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有所改变。有专家认为,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官员尤其要重视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电视问政应该说是加强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很好的结合。但是电视问政绝不能仅仅限于镜头前的一时考验,必须完善配套机制,避免好做法流于形式。要定期向民众通报有说服力的处理意见,对电视问政中披露出的问题要进行跟踪报道,对一些不恪职尽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3)

12月6日湖南经视播出的电视问政在三湘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执政者的又一次全新尝试,目前来看还是引起了各位厅长们的高度重视。

节目现场话题犀利、针针见血,群众代表团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着实让问政台上的厅长们好好地“出了出汗、红了红脸”。让群众问出民心,问出民意,看厅长怎么回答,怎么整改。被问政的部门,能否信守对群众的承诺,立说立行、不拖不等、务求实效、取信于民,真正将存在的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比如说学校食堂的管理问题,学生除了强制在学校使用中餐以外,中餐的质量也让人咂舌,水煮豆腐加几片冬瓜,这样的中餐又怎么跟的上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的营养需求。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管理缺失在这个问题上可见一斑。省教育厅副厅长肖国安表示:“我感觉到很痛心,很愤怒。”厅长的态度以及承诺似乎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是更多的心里肯定也在想,说说谁都会,群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实际行动。

第一次电视问政,打开了湖南执政史上的另一扇窗,也给人民群众找到了另一条说出心声的途径,大家都希望在这一条途径上,真正做到服务民生,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4)

对于丽水电视台第二期的问政进行时竟然有了些期待,看了预报是晚八点,七点多后,就开始等待了。

之后,在两个小时的直播进程中,也在微博上同步更新了一些感想,现将一些内容整理在博客上。

首先是关于主持人小单。小单是我1999年毕业的学生。在我的印象中,包括先前的学生时代,包括后来她的导游生涯,以及之后的社区直通车,这是一个小家碧玉型的孩子,有朝气有活力。此次主持问政进行时,突然感觉有了大家闺秀的模样。一开始担心她的掌控力,上一期,隋东的表现是不错的,显得优裕自如,小单会怎么样呢?一个柔性的女人能展示出问政进行时这节目视为生命力的锐气以及杀伤力,能应对环环紧扣环环复杂的起承转合吗?节目推进到10分钟,我悬着的心便放下来,经过几年的电视人生涯的磨练,小单在保留了原先的朝气和活力的同时,还拥有了更多的机智和应变,几句追问几次打断都显得绵里藏针,丰富又得体。看来,这些年,小单同学又成长了不少。

其次是关于嘉宾。对比上一期,基本可以琢磨出嘉宾的构成模式了,一个副厅级领导,携带几个处级领导,然后在边上坐几个副处级的具体业务部门负责人。关于嘉宾的表现,我想说的是,一个节目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节目本身策划、编排、推进的成熟上,还体现在参与节目的人员表现的成熟。很显然,有了上一次的学习借鉴或者是实践经验,在镁光灯下,嘉宾们显得从容多了,面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气势,内心的惶恐少多了,底气也显得雄厚了。而且,面对第一期节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难以厘清,责任难以界定,因而在某些具体环节出现推诿推脱的情景这样一个前车之鉴,这一期的嘉宾相互间多了理解多了配合多了协同作战,也多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作出承诺的表现,无疑,这是好事。

第三是关于节目的生成。我的两条微博被节目组滚动到了电视屏幕上。其中一条是这样说的:今天的节目相比上期还是有改进的,多了随机的互动,多媒体的呼应让节目生成更多了。但在屏幕上滚动的时候,最后的“让节目生成更多了”被改成“让节目生动多了”。其实,“生成”与“生动”还是区别巨大的。“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第一期节目播出的时候,网络上很多质疑是“肯定经过彩排,一切按剧本推进”,这当然是网民的一种误解,但这误解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节目现场出现的随机互动相对较少,也就是预设相对多,生成少。而昨天的节目,现场互动,微博滚动,网民问题的现场解答等等,让人确信这回真的是现场直播了。当然,还有一个疑问是节目一开始公布了两个热线电话,是没有人打,还是没有高质量的问题,总之,热线不热,还是有待改进的。

第四是关于节目的走向。进行两期了,接下去,至少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保持节目的锐气和冲击力;2、如何确定嘉宾的人选?3、如何保持节目的纵深感。看似三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怎样让节目做得更有人气,产生更多的影响力,而不是像“百姓热线”一样渐渐变得悄无声息。我觉得摆脱模式化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风格就是最大的风格,任何的模式总是会被人研究,最后必然导致平庸化。比如说我前面讲到的,相比于第一期,嘉宾表现得更成熟了。这一点,对于嘉宾而言,是一种突破,但这种突破,对于问政进行时这节目却不见得是好事。从节目观看期待来讲,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方面,更多民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官员的狼狈以及出那么一点小丑,与现实产生一点反差。所以相比第一期,这一次剑拔弩张少了很多,其乐融融多了很多。嘉宾感觉好了,观众的感觉自然就不太好了。这一回的嘉宾,有好几人第一期也是嘉宾,我还猜,这一期是嘉宾的人,上一期必然是观众,因为他要熟悉了解这节目的构成,必然要去研究他——做好研究与反研究的工作,对于节目组,还是需要下功夫的。此外,丽水就这么几个相关部门,以后,是否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老面孔呢?至于纵深感,我想说的是,任何好的节目,都应该像剥笋,一层接一层,让人感觉到你在剥,而且越来越接近核心部分……而昨天的节目,是否有些平面化的感觉呢?

问政进行时,正处于发展进行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