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励志校园感动福建观后感

思而思学网 2024-01-23 04:23:32

【篇一】

刘杰鹏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13级软件技术专业一名大三学生。由于小时候家庭贫困,他的求学经历曲折复杂。但这一切却阻拦不了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他不仅成绩优异、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还多年来热心公益,用勤学和爱心谱写了一段穷且益坚的青春故事。

刘杰鹏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在他出生刚满三个月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因此,家里的重担就落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父亲一人身上。父亲不能干重活,平时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手工活,收入勉强糊口。家庭经济困难致使他读完小学一年级就辍学在家,平日里做完家务,他就会拿出向邻居小孩借来的书本看。

2013年,通过刻苦学习,刘杰鹏考上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他边学习边兼职,虽多处兼职,但也不曾落下专业学习。他每次兼职下班回到宿舍总是筋疲力尽,但依然坚持完成功课才休息。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太困了就趴在书桌上眯一会儿,但这一会儿就是三个小时过去了,醒过来已经是凌晨三四点,然而,他仍旧继续完成剩下的功课。

坚持付出总有回报,在2013-2015学年中,他的专业成绩及综合测评分都位居班级前列,获得了学校三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和打工之余,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因勤学肯干,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在班级或学校担任主要学生干部。

临近中秋,刘杰鹏和其他漳州义工协会的队友们从漳州的爱心人士那里筹得善款,购置了月饼、面包等礼品,要献给福康医院、漳州儿童福利院等需要节日温暖的人。

刘杰鹏说,从小到大父亲都告诉他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要感谢每一个对他们伸出援手的人,每次一想到父亲把他抚养长大,他就觉得要更加努力学习还有工作来报答父亲。

在校期间,刘杰鹏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漳州市优秀志愿者”、“厦门市志愿者先进个人”、“厦门市爱心志愿者”、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感动校园人物”、“学风建设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取得中国创业SYB合格证书。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律师,帮助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他坚信,风可以吹走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篇二】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男孩他很特别,他的视力是有限的,他的世界是模糊和朦胧的,而他却用耳朵去欣赏周围的一切,并且在音乐的道路上了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一起去了解下他。

当一首首空灵古雅的美妙乐曲,从他的指尖如水银泻地般流淌出来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很难相信这样的演奏出自一位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仅有0.1的少年之手,他的名字叫白佳伟,来自厦门市音乐学校。

两岁时被查出先天性高度近视,六岁时眼部手术失败,半年后左眼彻底失明,色彩斑斓的世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没来得及向小佳伟展开便要匆匆合起。小小的年纪,白佳伟体会到了命运的无情,却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早上第一个到学校,晚上复习到深夜,看不清老师上课的板书,但白佳伟用耳朵专注地倾听,用心凝神的感悟,用仅有的一点残余视力艰难的辨认,起早贪黑的勤学苦读,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同学眼中的“学霸”。

在白佳伟朦胧且色彩单一的黑白世界里,音乐更是他洗涤心灵缓解痛苦的良药。为了音乐,他倔强而执着的远走他乡,独自踏上赴厦门的求学之路。他全神贯注才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背谱,每天练琴两三个小时,周末更是整天泡在琴房里。

正是这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获得阳光健康全国青少年才艺展示活动古筝组银奖,“金蛙奖”民乐古筝类少年A组金奖等众多优异的成绩。当命运之手无情地蒙住了他的双眼,佳伟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用耳朵聆听,用双手弹奏,带着淡定与从容,白佳伟用琴弦上唱出了相信自己。那变换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篇三】

近年来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共完成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类学生资助项目10余项,落实非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性助学资金13.5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85万人次。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发自强、励志成才、感恩奉献,根据教育部要求,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等十六部门于今年5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第二届“励志校园·感动福建”优秀学生典型评选活动,已确定 20名学生成功入围候选人名单。国庆期间我台将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些入围的优秀学生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闽江学院的学生江友鳗。

江友鳗3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他再也没有体会过直立行走的感觉。即使命运残酷,生活艰辛,但他却从未自暴自弃,也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

心理的强大,投射到生活、学习中的力量势不可挡。无论是去高楼层的实验室上课,还是打扫宿舍的地板,现在的他都轻车熟路,无论是在校外还是在校内,他从未缺席过班级的活动。

江友鳗凭借着优异成绩,赢得了同学们惊羡的目光;凭借着开朗乐观的心态,在大学里收获了平等的友情。

2013年,江友鳗的励志故事被闽院学子所知,学校组织的励志宣讲活动,他都竭尽所能去参加,只为传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感悟,展现一种乐观的生活姿态。

【篇四】

他从小失去双亲,靠爷爷奶奶含辛茹苦养大成人,家庭困境的他并没有被生活所击倒,反而养成了他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品质,一直以努力的心获得成绩,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他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励志先锋——闽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张留生。

张留生小时候就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高中时就确定了将来要做一名教师,为此大学报考了师范类院校,准备等毕业之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他一直以来就立下的梦想。

2012年,到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报到那天的情景。张留生记忆犹新,原来,辅导员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便立刻为他办了绿色通道,直接入学。大一那年,老师还帮他申请了特别贫困生补助,将近4000元。国家助学金让大学梦一步步实现。张留生自己更是发奋图强,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同时,他还利用学习之余和暑假时间去兼职打工,挣取每个月的生活费及下一学期的学费。

为回馈学校老师、同学及社会人士的鼓励和支持,张留生也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体育场馆器材室,在省运会、市运会等大型活动中,都少不了他志愿服务的身影,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了学校与西部的“一帮一”活动,每个月或每年挤出一些钱寄给需要的孩子们。

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但是自己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这句话对张留生的启迪很大,他将会更加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的挑战。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