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风肃纪剖析材料【全文】

思而思学网 2023-12-04 06:21:14

从严从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正风肃纪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正风肃纪剖析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正风肃纪剖析材料1】

人们评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看什么?不看进行了多少表态、开了多少会议、撰写了多少总结,而要看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实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央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目的”。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在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那里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宗旨,严重损害党群关系,不断侵蚀党的肌体,其影响和危害不容小觑。更让人忧虑的是,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庸俗主义、好人主义盛行,一些干部麻木不仁、听之任之,甚至刻意回避矛盾、掩盖问题。概而言之,“不敢正视问题、不会解决问题”。

当年的延安整风,在党内创造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系列好做法,至今依然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今天,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解决问题,必须坚持把整风精神贯穿活动始终,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能不能以整风精神动真碰硬,敢不敢提出存在的问题,会不会深刻剖析问题,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不敢坚持原则、不能直面问题,讲面子、讲关系、讲私情,“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开走”,“自我批评谈感想,相互批评提希望”,谈何求真务实?又如何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开展“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只有找回批评的“辣味”,敢于提出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思想亮出来、把问题摆出来,从而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发现问题是前提,直面问题是必须,解决问题才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切实解决问题,就要紧紧围绕“问题”这一核心,反对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做到实打实,硬碰硬。只有真批评,才能冲破问题背后的人情壁垒;只有真红脸,才能面对问题不踢皮球不留尾巴;只有真出汗,才能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通过实实在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增强党性、强化落实,方能既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又革除作风上的顽疾。

回溯历史,整风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一大创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利器。以整风肃纪的精神开展活动,把教育实践活动做深、做细、做出成效,党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党的事业就能不断向前推进。

【关于正风肃纪剖析材料2】

贪污腐败行为不仅破坏改革开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狠刹“四风”问题,遏制不实之风,是在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政令的有效落实提供坚强保障,正风肃纪,更能赢得党心、政心和民心。

曾说过:“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日前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进一步扎紧了党纪党规的“笼子”,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自正风肃纪开展以来,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党员干部思想上的转变,工作态度端正了,纪律意识增强了,工作积极提高了,老百姓满意度上升了。可以说正风肃纪带来了党员干部道德观、价值观、权力观上的转变,为建设一支拿得出、作风硬、干事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开了好头,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诚然,我们的正风肃纪工作还没有震慑到所有的党员干部,当前一些违纪现象的出现提醒了我们,正风肃纪和反腐败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积极参与下,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查、大扫除,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