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思而思学网 2024-02-25 23:32:30

据最新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招生网和甘肃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甘肃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3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515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不过每年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甘肃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1、甘肃高考2022年考生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759名;

2、甘肃高考2021年考生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3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5159名;

3、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7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413名;

4、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5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457名;

二、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345 83759 省教育厅

2、2021年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甘肃 理科 本二 336 85159 省教育厅

3、2020年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372 83413 省教育厅
2020 甘肃 文科 本二 450 28457 省教育厅

哪些二本院校分数低值得报考

学校名办学性质学校批次录取分数线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20
萍乡学院公立综合二本520
西安思源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20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9
内蒙古民族大学公立综合二本519
三亚学院(合作办学)民办综合二本519
凯里学院公立综合二本519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9
渤海大学公立综合二本518
厦门华厦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8
江西科技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8
汉口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8
广州南方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8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7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6
武昌理工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6
武汉文理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6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6
无锡太湖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5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4
闽南科技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4
西安外事学院民办综合二本514

根据高考位次填报志愿的方法

所谓位次就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哪个位置。高考位次作为填报志愿的科学依据之一,高考位次法适合于考后出分、出分数段填报志愿的省市。

1、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部分省份会直接显示位次,如果没有直接显示位次,则需要对照一分一段表查出自己的高考位次。

2、根据高考位次,对照前三年的一分一段表,查出这个高考位次对应近三年的高考分数和位次区间。

3、将高考分数分别上浮5分,下调15分,得到高考成绩的区间,并以此来筛选出对应的大学,参考院校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初步选出自己的目标大学。

4、结合大学专业的热度,就业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逐个在目标高考中查询专业近三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同样结合一分一段表来查询这些大学专业近三年的录取位次的区间。

5、以自己的高考位次为准,如果位次处于目标大学和专业近三年位次区间靠前的位置,就代表这些专业和院校是相对比较稳妥的选择,如果是靠后,那么录取的把握一般不会很大。

6、最后筛选剩下的大学以及专业,就可以用来填报志愿了。

三、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学校介绍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前身为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2000年由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前身)创办,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与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与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13年9月整体从浙江省临安市迁址到诸暨市办学,5月,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9月28日,学院举行更名揭牌仪式,2016年首批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2017年10月27日,学院成功获批列入浙江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单位,2019获批列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学院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城北教育园区,占地面积542.49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6.7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其中,暨阳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集篮球馆、游泳馆、网球馆为一体,能承担国际性体育赛事;图书馆总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能馆藏150万册图书资料,现有纸质藏书68.8万册;教室安装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可同时容纳16000名学生上课;实验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971.43万元,建有完善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设备设施先进。 学院按照教育部“依托母体、相对独立、规范管理”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部、教务部、科研管理部、社会合作部、计划财务部、学工部、团委、工会、公共保障部10个职能部门,工程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生物环境学院、体育军训部7个教学单位,及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体育中心3个教学辅助单位。设有3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理、工、农、管、艺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7000余人。学院有省级一流学科(B类)2个(农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绍兴市重点学科3个(机械电子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省级重点专业1个(工商管理)、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园林、会计学)。 学院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素养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72人,专任教师35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105人,占比29.83%,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33%,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06%。学院拥有共享院士1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151人才”5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3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1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1人,绍兴市最美教师1人,绍兴市拔尖人才1人,绍兴市“海内外英才计划”2人,诸暨市暨阳“533英才计划”5人。 学院践行“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院训,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程、选进程、选教师的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创业实验班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班,突出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3项国际奖项(其中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6项国家级奖,119项省部级奖项;发表科研论文95篇,授权专利13项。 学院强化科研创新发展, 建有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年来,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84篇,其中SCI一区Top论文2篇,二区论文19篇,一级期刊21篇,核心期刊56篇;出版学术著作11部;授权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3项;咨询报告获批2项。2016年至今,各类科研立项354项,纵向项目立项1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7项,厅局级项目82项;横向项目立项223项。 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深化与地方战略合作,与诸暨市联合制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诸暨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以建立一个联盟、共建一个园区、成立一个学院、推进一个平台、实施一项工程的“五个一”合作工程为载体,构建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推进学院与诸暨市深度融合,与地方共建、共享、共赢;实施一辆文化直通车、一个暨阳红论坛、一支高水平篮球队、一批地域特色文化精品、一套志愿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文化工程,持续开展社会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学院紧密对接地方需求,服务诸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有3900平方米的产学研中心,拥有中国香榧研究院暨国家林业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陶朱商学院、大唐产学研基地、晨晓色彩研究院、数字枫桥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等产学研机构。成立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筹建环保学院等产业学院。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乌克兰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6个学生互换项目、8个交换生、交流生项目、10个硕士研究项目。 学院全力推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社区化管理,注重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国家奖学金、暨阳英才奖学金、校外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素质奖励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目前,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将始终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国家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扣硕士学位点培养建设等机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汇聚全球诸暨乡贤力量,沿着“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服务名院”的发展道路,为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