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建高考作文题:
围绕关于路的三句话
1.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即使你走的路是错的,但是也很有意义。
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的三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特别说明:以上作文题根据考生口述整理,实际考题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为准。
点评人:
应永恒(福建教育学院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
陈希我(著名作家)
张 岚(福建师大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对于大家是一个大日子,我们迎来了福建高考的第一天,随着早上语文考试的结束,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第一时间在“海都教育”微信公号上首发,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以“路”为话题,我们今天请到三位嘉宾来到演播厅,他们分别是,福建教育学院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应永恒老师,著名作家陈希我,福建师大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张岚。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今年的题目,1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2既使你走的路是错的,但是也很有意义,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写800字的议论文。三位老师怎么看?
张老师:今年的题目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三句话谈了三个问题,学生可以针对其中的一句话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把这三句话放在一起共同探讨,在人生当中如何看待,如何来走,所以从审题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难度。
应老师:我同意张老师的意见,我们福建省的题目今年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在审题上不会给考生设置太多的难度,相较于前两年的题目,14年的题目比13年更难,我们的命题其实不应该在审题上设置太多难度,所以今年的导向是比较好的。近几年我们福建的命题导向是记叙文,按照命题的角度写记叙文不太好写,今年的题目写记叙文还是比较好写的。
我们教学当中常常是根据高考命题的导向,考什么就练什么,甚至包括初中的教学,我们考生的议论文比较模式化,换句话说如果考生比较偷懒的话,应该说是议论文比较好写,所以比较边缘的学校就没有进行记叙文训练。今年的题目可以写记叙文,还可以写出非常亮丽的记叙文,对今后的教学导向是非常好的,这是很可喜的。
再一个这个题目和我们福建省前两三年的题目是一样的,题目本身有命题的导向,这可能是和我们的全国卷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去年的全国卷讲的是过独木桥,讲的是一种规则,今年全国卷的命题说的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行驶的过程中一直打电话,家人劝不听,女儿脂膏打电话报警,让你写一封信给父亲或者给女儿,或者给有关部门。这样在题目当中没有导向,我们这个题目,你看路走错也有意义,关键在敢不敢,敢不敢也有导向,还有前面的1也有命题的导向,福建的命题和国家的命题有一定区别。我们明年就要按照课标的形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后的教育教学要偏向没有导向方面。
陈老师:两位老师都在教育第一线,而我不是,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今年的路和去年是不是不一样,今年更全面一些,我觉得今年相对好写,这个题目出得很好,它讲到三句话,对第二句话我特别有感受,因为第一句话是鲁迅的,这句话实际上是从很多人走,走通了,是在讲成功。第三句话也是讲成功,我们现在社会上充分成功哲学,什么事情都讲成功,根据我的了解,包括大学生整天都是讲成功,第二点讲的是我们人类的意义,人类经历各种困境之后,才知道我们不是那么强大。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失败,对待人类的困境变得非常重要,也是确实人类的精神价值。美国有个作家叫海明威,有一篇名著叫《老人与海》,讲的就是失败者的故事,实际上这种精神价值是非常高的,如果有同学选了第二种来写,能够把第二点写到这样的高度,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张老师:现在很多人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成功,要成就名利,在第二句话当中给我们一种思考,就是说在面对挫败,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当没有所谓的可能,或者你获得成功渺茫的时候,这时候你是否还要再走这条路,这时候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我觉得这三句话共同表现的都是人生的态度。
主持人:有些考生留言,今年的考题作文题太简单了,这样有一个问题,如果简单的话,怎么样得到高分呢?刚才大家说到,可以从第二条切入,除了第二条以外,如果有考生选择第一条或者第三条,要有怎样的角度来写?
张老师:实际上并没有一定要走哪一条,关键不管是确定什么样的主题,要讲究三者之间共同的联系,比如我个人理解的话,在第一条当中体现的是人生的开始,大家共同往这条路走,第二条是关于失败了又如何,第三条则是更升华的部分,如果能够综合起来谈的话,如何面对挫败,如何来走,都是可以拿到高分的。并不是简单说哪一句话一定拿到高分。
陈老师:可能第二个比较好写一些。
应老师:现在的学生可能选第二个比较多,也觉得选第二个比较好写,因为我们平常的训练都是像第二个这样的。三个综合起来看,老师在给学生辅导的时候,都是说单独来写更容易获得高分。但是今年还有一个全新的东西,可能不一定要三个综合,选其中的一项也可以。像以往比如说像冯骥才的作品就是两个合在一起,像袁隆平的也是两个合在一起写,还有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也是合在一起,像袁隆平的也是两个合在一起写,还有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也是合在一起。路你敢不敢走,敢走有两种情况,走对了没有问题,走错了怎么办,从下往上推也是一种思维。刚才两位老师关于成功的问题,我从命题考试的角度来说,如果要写成功或者不成功可能会偏题,错误和失败不是对应的概念,错误应该就是走错了,走错的话如果要高更一点,要和人家不一样,三个材料都可以从材料的分析入手,这也是我们福建评卷组的导向,材料是拿来分析的。我们的材料常常有导向性,如果是性质不通,如果这种错是违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敢与不敢的问题,也有这样的分析。敢我们不能冒险,历史上我们有批判冒险主义,在这个题目我们也可以对题目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题目进行分析,讲出我们的观点,这样的方向才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当中更多提倡的东西。
主持人:福建自主命题已经12年了,针对思辨这个话题,因为每年都是思辨性比较强的题目,考生知道命题组希望思辨的思维,那写的时候也用思辨性的角度去写,这样慢慢进入了一种误区,有很多考生在我们后台留言说,觉得今年的题目跟去年差不多。
张老师:我还是觉得不一样,今年的题目有对立的方面,但是去年并没有。
应老师:就是要一分为二,关键是思辨要提升到新的层面上,要有一个出发点,你要定性,要把基点定下来之后,下面的思辨才能展开,不能流于表面,流于表面的思辨谁都能做到。
陈老师:比如说你走错了路,你为什么走错了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面价值取向不好确立,当整个社会都讲这条路是错的时候,是不是有人能够坚持,如果能思辨到这种程度是非常好的。
应老师:是命题的意思,我们考生如果能脱开命题的思路,就更高级了。
陈老师:我们把这条路作为一条科学的道路,也有前一千年是错的,后一千年是对的,另外还有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可以说道的。
张老师:要有一个不断转化、变化的过程,要能够充分考虑到时代的改变,环境的改变。
应老师:这也涉及到评卷标准的问题。
张老师:学生要能够打开思路,不能够狭隘局限在一分为二看问题,或者简单把老师教给你的思辨的套路放进去,假如你对于走错的路如何看待,走不通又不敢走,有的路可能真的走不通,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开始,就是说必须把材料当中对于路的界定或者发展变化,如果能够都考虑到的话,我想这个学生的思路真是挺高明的。
主持人:我们看了近几年的福建卷,还有一些全国卷,各位老师觉得印象深刻的高考作文题有什么?请你们来回忆一下你们当年的高考作文卷。
张老师:我觉得今年课标一卷的作文题还是蛮有挑战性的。
应老师:我们的路是抽象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东西
张老师:有可能这个题目会套创新、选择。
应老师:如果套进去就只是路了,或者没有实质性的切入,估计要这样的考生。
张老师:中心应该放在如何去走,而不应该是在路的问题上纠缠。
主持人:就是前几年高考经常会遇到的,陈老师您在今年各省的题目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陈老师:我来之前看了一个课标的卷子,觉得还是蛮不错的,我不太喜欢那种价值导向非常明确的。
主持人:有可能明年我们福建用全国卷了,各位老师有什么样的建议,觉得以后的命题趋势是怎么样的?
张老师:趋势我觉得无法做出预测,最主要的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讲,应该更多去阅读,去了解社会,以及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等等这方面,他首先要有一种积累,要积累这种感悟,同时把握好作为不同的文体的写作特征,力求自己在思维的高度、深度、广度上能够加强,不管什么样的题目都没有问题。
应老师:要关注现实问题,因为现实问题,一旦现实当中有什么问题,网络也好、报纸也好,都会引起讨论,课堂上可能会引导学生关注一下,从思辨的角度来说,可以更深刻讨论,从作文本身来说,从现实当中,我们多讨论一下现实问题。像今年的题目可能马上会成为历史,这种比较虚的,会被套题的,估计全国卷没那么容易对付,你肯定要有新的思路,课标一卷、课标一卷就是学生非常好的训练材料,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材料层出不穷,抓住一两点深入讨论,这是我们作文训练的一个方向。
张老师:而不是学一个题目,套到作文题当中去。
主持人:刚才网友也说了,一带一路,就是讲到丝绸之路的问题。
张老师:真要说到导向的话,就要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的写作还是离不开现实,对现实问题有什么支撑。
应老师:你对现实的看法如何,别人的看法有什么不对,你要把它分析出来。
主持人:有网友说今年的题目很简单,明年全国卷就很难了,是不是要有所准备。
应老师:需要有准备。
主持人:陈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陈老师:我的建议绝对不算数,我一直认为,文学写作和作文写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阅读也是这么回事,我们中小学的课文我也看过,基本上都是三流作家的作品,因为它的要求不一样,你不能要求中学生看卡夫卡,不过我的说话还是不算数的,年龄段不同接受的东西也不一样。
张老师:文学创作跟考试作文绝对不一样。
应老师:我们以前提倡写小说的时候,学生的文学水平提高了,讲故事的水平提高了,但这毕竟不是作文。
主持人:北京卷有二选一,福建这方面好像还没有。
应老师:多选的题目不像初中,整个学生的作文层次等级还没有到那个层次,有点不可比,基于这种情况。
张老师:评价标准不太容易确定。
主持人:今年的福建卷说的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应老师:年年应该都是如此,命题组觉得我们的学生被高考导向了之后,已经不会写记叙文了,北京去年的题目有一个就是记叙文的,它比较兼容,也扣着课标,着眼于培养人的素养的方面,我们福建卷没有让你可以选择的地方,我们的导向从初中开始就不行,教学的导向,制定课标的专家想到的是高考的作文都是议论文,但是没有想到记叙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它会有影响。
张老师:考试的指挥棒在哪个方向,我们就往哪个方向。
应老师:是按照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的思路,要有创新、实践的精神,全国卷就是从现实中进行探究,从作文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张老师说的阅读和写作有关系,阅读绝大部分是记叙文,文学作品和作文题是两回事,作学作品读得多、写得少。
主持人:以后的学生要多学、多写、多练。
陈老师:现在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包括大学,开始写文学作品,发现很空,并没有对当下的现实进行审思。
张老师:还是要进行思考的,要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来到演播室和我们讨论高考的话题,今天的节目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