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腐败案件心得体会最新三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7 18:32:42

 自古至今,官商勾结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区”,权钱交易成为一些官员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杨信腐败案件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篇一:杨信腐败案件心得体会

近期,齐齐哈尔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根据省、市委和局党委工作部署,召开杨信等案件警示教育大会和专题讨论,为下一步警示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3月28日,造价站召开全员警示教育大会。会上传达了全市落实省委第十四巡视组反馈问题和建议整改工作动员会精神和齐建党发〔2017〕4号文件的通知精神。为进上步肃清杨信等案件思想余毒,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载体的系列警示教育,会议提出:一、开展杨信等反面典型案件专题讨论;二、清明期间,组织全站同志到和平广场祭奠英烈上廉政党课;三、组织受教育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四、组织党规党纪和主体责任教育培训;五、五月初,组织党员干部到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六、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廉政谈话。同时,党支部书记、站长曲艳凤强调,站内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廉洁从政,防微杜渐,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3月30日,造价站组织党员干部召开杨信等反面典型案件专题讨论。全站党员干部都进行了讨论发言。讨论的气氛严肃认真,同志们畅所欲言。通过本次专题讨论,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同志们表示将以这次警示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增强党性意识,发扬公仆的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严于律己,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此次警示教育具有现实意义,造价站将在今后陆续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载体的系列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案件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自古至今,官商勾结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区”,权钱交易成为一些官员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一些官员为了一己之私,利用手中权力涉租寻租,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侵吞国有资产,大搞利益输送、大发不义之财。官商勾结,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百姓怨言颇多,整治官商勾结已经刻不容缓。值得我们深思!

篇二:杨信腐败案件心得体会

历朝历代,“官商勾结”都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随着十八大以来各种官商勾结的腐败案中不难看出,奸商们通过“权钱交易”,利用手中的“钱”,得到了官员们收中的“权”,获得央企大单、政府支持、经营政府特许资源,甚至侵占国有资产、抢占国家资源等等为自己谋取暴利的工具,从而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官员有权,奸商有钱。“权钱交易”在这样的、特定的温床中很容易生根发芽。因此,要治理“官商勾结”,要治“奸商”,更应“治官”。

可喜的是,随着高压反腐态势从中央向地方的深入推进,不仅拉出了一大批“小老虎”、“大老虎”、“老老虎”,也拉出了一个个隐藏于“老虎”身后的“商业圈”。如此大阵仗的廉政反腐败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世钟”,特别是对一些长期渴望进入“圈子”的领导干部形成了震慑,让他们彻底地断了念想,从思想深处与不正官风“说再见”。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警示告诫。而无数事实也证明,要想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除了抓出“老虎”和“苍蝇”, 谨防“狐假虎威”式的“官商勾结”也非常必要。各级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要为人民用好”,才能使官与商在阳光下交往,并肩前行。

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摆正位置。敬畏权力,说到底是以人民的敬畏,是对责任的敬畏。体现的是一种自律意识,胸中有底线,行为有操守,所谓“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由此可见,能否做到敬畏权力,核心在于把人民摆得正不正、公仆位置站得对不对。只有用权为公的责任,没有以权谋私的特权。领导干部慎用权、为人民掌好权,既需要升华精神境界,更需要付诸行动。

同时,要始终坚持铁腕反腐、“零容忍”,保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古人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惩贪治腐、激浊扬清,要从眼前问题抓起,抓早抓小抓苗头。反腐败不是毛毛雨,抓作风也不是一阵风,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工夫,既要打改进作风的攻坚战,又要打改进作风的持久战,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敲下去,把抓作风建设变成常态,发现反弹立即严肃处理。

篇三:杨信腐败案件心得体会

现就此次杨信案件警示教育学习活动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学习活动的一个深入的认识。

一、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工作中,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热情、周到、专业、快捷、创新、个性、尊享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已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权益的能力。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需要我们广大员工严格的执行。

二、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从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

如此一来,我们的制度才能得以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应此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叉互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控与制约。

通过此次的违规违纪案例的学习,银行的全体员工要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增强能力,积极规范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时刻保持警钟长鸣的意识,明合规之理、践合规之行。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