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多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21 01:44:25

为贯彻宿迁市委、泗阳县委开展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3月9日,泗阳县社党委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大讨论的相关工作。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一)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把握大局,还是开创新局,都需要苦干实干、积极作为。江苏正处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变为现实;江苏发展正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到了一个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锚定新坐标、瞄准新目标,展现更好的精神状态,拿出更实的举措,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奋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

奋力实现“两聚一高”好开局,创新的动力必须更强劲。创新引领未来。对江苏来说,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把“创新之火”烧得更旺。要在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的同时,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创新的厚实“家底”盘好用活,将创新“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发展之“渠”,既打牢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又为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奋力实现“两聚一高”好开局,富民的步伐必须更坚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聚焦富民,要强化民生导向、锚定“富民坐标”,让百姓的口袋更鼓,饭碗更有含金量,把富民的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重视生态福祉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群众的生态财富和“隐性财富”。要激发广大群众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的幸福生活。

奋力实现“两聚一高”好开局,实干的队伍必须更壮大。“两聚一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无论是聚力创新,还是聚焦富民,不能再去清谈为什么、要不要之类的问题,而应考虑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不能再去提多少口号、搬多少概念,而应身体力行、寻找对策。面对待解的难题、难啃的“硬骨头”,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讲真话、办实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全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人士,都要自觉加入苦干实干的“行动队”,增强执行力,形成干事创业合力,把思路变成举措,把愿景化为现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们在春天里的谋划,以及在今后每一天里的奋斗,都将转化为丰收的硕果、书写出“两聚一高”的华美篇章!

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二)

XX月30日,省委宣讲团成员走进江苏各系统,为党员干部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为省发展改革委等7个综合经济部门的党员干部宣讲省党代会精神。她指出,要把学习好、把握好、落实好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做“两聚一高”实践的积极推动者。

黄莉新指出,李强同志所作报告,是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江苏特点的好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的好报告。要准确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根本要求、“全面”的价值取向和“五大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要准确把握聚力创新的工作导向, 深入分析支撑条件和现实需要,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的全面创新;要准确把握聚焦富民的发展取向,把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活力作为有效途径、把重大富民支撑行动作为主要抓手、把解决好民生焦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构建长效增长机制作为根本保障;要准确把握“七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着力破解经济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方面主要问题,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黄莉新强调,要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强化“四个服从”,使遵规守纪成为鲜明政治特质。希望省发改委等综合经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围绕落实重点任务抓发展、促改革,争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推动者,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同一天,在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学习会上,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为600多名省直宣传文化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省党代会精神宣讲,对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

王燕文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李强同志代表十二届省委所作的报告,是引领江苏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宣传好、贯彻好省党代会精神,首先要学习好、领会把握好江苏发展的成就经验和机遇挑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奋斗指向,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以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

王燕文指出,做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宣传工作,要精心组织宣传报道,扎实抓好学习宣讲,切实加强研究阐释,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要着力推进省党代会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切实加强科学理论引领;围绕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广泛弘扬;围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围绕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要建设全面过硬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政治坚强有定力,牢记责任勇担当,勤于学习善钻研,求真务实重实干,严守纪律讲规矩,梳理宣传文化干部的良好形象。省文化厅、省社科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省演艺集团负责同志在报告会后作了交流发言。

省委政法委当天举办“政法大讲堂”,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就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通过视频方式,向全省政法系统近8万干警进行了宣讲。

王立科说,省党代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江苏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党代会精神学习好、理解好、落实好,用实际行动回答好“忠诚于党、造福人民、引领创新”这三份答卷。

王立科强调,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关键在干。要深入思考、主动回应省党代会确定的重大命题。围绕服务大局,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隐患的能力水平,切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围绕聚力创新,通过不断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切实解决制约政法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努力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围绕聚焦富民,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铁腕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最为关切的治安问题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案小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深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提升法治江苏建设质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全面从严治警浓厚氛围。

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金波来到省委党校报告厅作省级机关专场宣讲报告。胡金波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交流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胡金波说,李强同志在省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对党委总揽全局、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各项措施讲得很深很透很到位,落实要求提得很严很实很具体,必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团结全省人民投身到“两聚一高”的实践中去。

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三)

江苏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方略。“两聚一高”成为江苏未来五年的战略选择和发展走向,江苏将由此迎来历史发展新时期。

聚力创新,江苏一张蓝图“画到底”

“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浓缩为“两聚一高”四个字,成为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说:“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五年要打赢的主攻仗。”

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年衰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

“十二五”以来,江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达1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去年超过6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是2010年的3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4万件、是2010年的7倍,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今年6月,江苏召开“全省创新大会”,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科技创新“等不得、也慢不得”。此次党代会报告,更是60多次谈及“创新”。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缺乏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产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徐一平说,实体经济发达是江苏聚力创新的突出优势,江苏工业门类齐全,8大工业行业有6个过万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7万户,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20家,江苏企业将发挥拥有庞大本土市场和雄厚资本实力的优势,着力在关键技术上创新突破,凭借世界级的制造能力迅速实现规模效应,不断争创新的竞争优势。

苏州是江苏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未来五年苏州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下一步要加快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高端攀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金融深度结合、科技人才智汇“五项工程”,全面构筑高效区域创新体系,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经济保持稳健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徐州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工业基础好。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认为,产业是振兴之本,创新是振兴之魂。下一步徐州要围绕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核心支撑。推进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线、“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为重点的创新梯队。优化创新组织体系,实施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基础能力。

聚焦富民,“三个口袋”排序出现新变化

创新是手段,富民才是目的。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5元,排名全国第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上海(29030元)、北京(28448元)、浙江(24519元)。结合上半年各地公布的GDP数据来看,排名前三的上海、北京和浙江居民收入均跑赢了GDP增速,而江苏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为8.2%,与GDP增速持平。

李强说,现在江苏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江苏省党代会报告提出,2020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江苏省级层面首提“三个口袋”的概念,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官方报告中第一次将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排在财政收入之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王庆五教授认为,“三个口袋”的排列顺序内含深意,把居民收入排在第一个“口袋”,真正凸显了“富民”为先的价值取向。让老百姓的口袋里有钱,才是实实在在的‘富民’。”王庆五说,企业利润列为“第二个口袋”,是因为企业景气了、有了利润,就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的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民富了、企业富了,“第三个口袋”??政府收入才能提高。而政府的公共财政多了,才能为人民群众办更多的事情,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富民”。让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说,“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公共财政的根本属性。为了让全省老百姓的“口袋”更加充实,江苏省级财政政策将更加精准:“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要用于民生,目前省级财政80%以上、全省财政收入的75%以上都用于民生建设。江苏省还将构建更公平、均衡、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撑体系,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方面更多实行普惠制,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

江苏南通如东风电场 李存根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争创“高水平”

江苏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选择。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高标准”“先行一步”。

李强说,未来五年江苏和全国一样,面临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江苏的小康建设也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更高、群众获得感更强。江苏省党代会报告用“六个更”来阐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

连续十三年蝉联全国百强县第一名的江阴市,一直以“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的发展目标为定位。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说,江阴目前有12.9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0万户籍人口,平均计算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板,百姓已相对富足。然而用“高水平”来衡量,仍有很大差距。江阴是江苏省开发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生态压力非常大,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补生态短板,唤回碧水蓝天,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以后,生活的更舒适,更惬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