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多篇】

思而思学 2023-11-08 17:30:44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呈现出新特点。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搜集的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1】

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中看进,缓中看新,难中看机,变中看势。

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对我国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增速上的表现。世界各大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都经历过增速有所放缓的阶段,这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我国连续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长已属世界罕见,我国GDP7.4%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同时,7.4%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3年7.8%的经济增长总量相当,约等于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所以,既要看到目前经济下行和中高速增长是规律使然的客观现实,更要看到这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客观过程。

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孕育着海量需求,内含着供给效率提升的巨大空间。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很大。差距就是潜力,差异就是空间,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韧性、潜力与回旋余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齐头并进,将大大拓展和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内外统筹、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简政放权对市场力量的有力激发,宏观调控方式创新对国民经济的科学驾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亿万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力保障。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内含着巨大潜力,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增速适当回调符合客观规律,也要看到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潜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极端重要性。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新常态下的发展固然不是增长速度越高越好,但也不是增长速度越低越好,过高或过低的增速都不符合规律,不利于调结构、促转型,更谈不上稳就业和保稳定。所以,应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稳中求进、进中求质,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虽在衰减,但新需求、新动力、新增长点加快形成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相互交织、逐步交替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支撑经济增长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一些传统需求相对萎缩。与此同时,一些新需求正在涌现。从投资方面看,重化工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有很大空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生态、民生等建设,投资需求巨大;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改造、轨道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也需要大量投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宽带、无线互联网、云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将成为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从消费方面看,个性化、多样化、便利化、舒适化消费将成为主流,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方兴未艾,电子医务、移动能源、线上家装蓄势待发,“互联网+”带来消费模式颠覆性变革,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压力,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养老、健康、健身、医疗消费需求。从出口方面看,虽然传统的大进大出模式难以持续,但国际产能合作新优势正在显现。近年来,我国参与国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带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及汽车、飞机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

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

挑战中蕴藏机遇,机遇中也有挑战,关键看能不能难中看机、化危为机。目前,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产能存量过大,化解产能过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行业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如价格下行、开工不足、效益下降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有一个著名论断:经济发展过程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传统业态消亡、传统行业衰落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伴随着“互联网+”的风起云涌,通过“智”“精”“转”“延”发展路径,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

“智”,即信息化、智能化制造。以互联网为主要技术、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未来量子通信、可见光通信技术等发展前景广阔,“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能源、金融、交通等重点领域整合,将为产业智能化和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以人工智能、3D打印等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在汽车制造、船舶、轨道交通领域大力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将打造工业新优势。

“精”,即以高精尖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前沿,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有着广阔市场支撑。“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规划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将成为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加快发展,将大幅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转”,即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是今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对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改造提升,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能够进一步挖掘传统产业潜力,获得巨大增长效应。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在国际市场倒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化解产能过剩、淘汰低效落后企业,必将倒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延”,即延伸价值链,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发展。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是处于制造业前后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全流程、全产业链渗透与融合是制造业价值提升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工业设计、第三方物流、金融、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其在流程设计、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将通过拉长延伸产业链促进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和转移。

总之,应看到和承认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更应看到我国经济面临诸多新变化新动力新机遇。只要遵循规律认识新常态、稳中求进推动新发展,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明广阔的发展前景。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2】

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新常态充满了辩证性,既有“缓慢而痛苦”,也有“加速和希望”,即加速转型升级,靠创新驱动赢得先机和未来。看到危中之机,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勇于担当、干到实处,就能化挑战为机遇。

南京市江宁区就是鲜活例子。“十二五”前半期,我曾在江宁挂职区委副书记,对该区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干部队伍有着深切感知,江宁还是中央党校党建教学研究的联系点,故而对这个新城区我一直保持着持续关注。从“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国际性、创新型、高科技产业新城区和幸福乐居生态品质新城区,明确创新驱动、产业推动、新城带动、园街联动这四个行动战略,到抓住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国家战略机遇和青奥会机遇,江宁区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治本之策,在主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大任务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纵观江宁近几年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新常态是新挑战,新常态也是转型发展新动力和新机遇。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科学制定战略战术,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就能化挑战为机遇,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增强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他们根据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的区情实际,把创新驱动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科学发展的主攻重点,初步探索走出一条向创新要动力的转型之路。比如实施人才集聚、产学研合作等行动计划,从政策层面对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路径设计;建设了一批大学科技产业园,推动江宁由大学城向创新城升级;规划建设14平方公里的创业特区,营造了良好创业创新环境……一系列扎实举措使江宁的增长动力正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发展模式正向创新型、集约型方向转变。

适应新常态发展新要求,必须更自觉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只有更自觉地打破传统路径依赖,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此,江宁把全域合理划分为“500平方公里功能板块和新市镇+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5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不开发区”的国土空间格局,以高度警醒的生态自觉,划定城乡发展的生态边界,铁腕推进生态管控和不开发区生态保护工程,创成了省会城市中首个全国生态区。按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江宁特别注重释放生态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综合施策、上下联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中,形成了一批“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取得了活化资源、美化环境、富民增收的综合效应。现在,“江宁金花村”的品牌优势日益凸显,江宁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实施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已从试点探索进入由点及面推开的新阶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生态江南水乡,让江宁日益出落得现代而典雅。

新常态发展也对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江宁就制订出台了党政主要领导科学发展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其最大亮点就是不再考核GDP总量,而是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导向,鼓励镇街错位竞争、特色发展,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在内容形式上,一改大一统“考试”模式,设置了“基本卷”“个性卷”“附加卷”三张不同“考卷”,将全区200个社区细分为农村型、城镇型和过渡型三种功能区,建立了三套区级村居考核评价体系。江宁区转型发展实践也证明,告别“唯GDP总量和速度”,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发展,考核这根指挥棒怎么引导至关重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教导全党,要*民把国家建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江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抓住了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新机遇,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这里又好又快又美发展的锦绣与光明前景。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