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陕西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6 14:17:15

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2059.87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6420元和8689元,分别增长8.4%和9.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万亿元

去年争取中央资金2096亿元,发行政府债券1260亿元、企业债券64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万亿元,增长8%。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5.9%

去年陕西省非能源产业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5.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旅游总收入达到3005.8亿元。

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002个

统筹加强小城镇、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撤并行政村4830个,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002个,97万农村居民成为新市民,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35个百分点。

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8.5万套

全年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8.5万套,基本建成53.4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1万户,改造县城过境公路29条,新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决绝了2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关中削减燃煤300万吨

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拆改燃煤锅炉3867台,淘汰黄标车7.8万辆,关中削减燃煤300万吨,累计投资245.5亿元,启动新一轮渭河综合治理。造林绿化490.7万亩,单位GDP能耗下降3.3%。

长安号”年发送138列

参加欧亚经济论坛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3个增加到53个,与国内13个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全省海关增加到6个,“长安号”纳入国家“中欧快线”年发送138列。

全省民生支出3582亿元

全省民生支出3582亿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5%,新增城镇就业44.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3.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460元和年2500元。129万人实现脱贫,其中搬迁21.9万人。

新增公办幼儿园839所

新增公办幼儿园839所,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9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4%,高考录取比例达到80.6%。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7%,为基层招录医学本科生1803人、培养全科医生1520人。

省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8%

省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8%,查处政府系统违纪工作人员3278人,取消下放省级审批94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公开52个省级部门的4394项权责清单,新增市场主体32.1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3.3%。

陕西省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8%增速来之不易

今天(1月24日),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大政协委员热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成绩,事例鲜明;做对比,数据详实;说发展,思路清晰,听后很振奋。”省政协委员王珠珠说,她对报告中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等非常关注。

她说,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带领学生到陕南安康等地写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发现陕南安康恒口等乡镇在建设时,当地群众拆毁了不少有浓郁地方风格的老宅院,“这些宅院具有一定的历史和建筑审美价值,拆掉了让人感到十分心痛。”

为最大限度的保留这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古老宅院和村落,记住乡愁。目前,她正在联合其它委员就做好陕南古镇村落宅院的文化历史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提出多份提案,“希望能为保护传统乡村宅院做点事情。”

“这个报告很务实、客观。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陕西经济取得8%的增长速度确实来之不易。”省政协委员李忠民表示,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省政府精准施策,努力保持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陕西经济发展质量及产业的完整性还需要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西安、咸阳、西咸新区规划对接,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听后很激动。”省政协委员刘聪博建议,通过加大资金配套,延伸西安至咸阳的地铁里程,让西安和咸阳的交通连接更加顺畅。

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理念,报告中对过去一年各方面工作的总结和的具体安排,都很全面和实在。”1月24日下午,出席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开始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组的讨论中,刘聪博委员这样说道。

讨论中委员们表示,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能源价格不断下跌的背景下,我省精准施策,在稳生产、促投资、扩大消费和刺激进出口领域出台了很多举措,实现了经济平稳回升,全年生产总值增长8%,这个成果是来之不易的,让人非常欣慰。在稳增长的同时,调结构力度也不断加大,各项改革同步推进,民生与生态建设领域也频有亮点。

对于及“十三五”时期陕西如何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委员们表示,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陕西的行动指南。李忠民、王家春等委员认为,陕西无论在矿产还是文化领域都是资源大省,但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他们表示,转化这些资源需要有大资本、大技术、大企业与大市场。为此,政府应当积极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在经济、金融和产业等领域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国企改革是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王发友和刘阳委员表示,国企和民营企业应当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混改;国有企业应当在强化竞争和提高效率等方面加快改革。

“报告中提出我省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我认为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全运会申办成功等机遇,立足本土,搭建对外贸易平台,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合作的常态化,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高标准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完善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品牌化、标准化。”吴长龄委员表示。

委员们不仅关心报告描绘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同样关注民生话题。何亮委员说:“报告中指出财政支出中80%用于民生,我认为非常难得。但也应该认清我们和发达省份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鼓励创业创新,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提升。”另外,大学生就业、职业教育发展、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医疗体制改革、雾霾治理等老百姓身边的热点问题,都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委员们表示,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精心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新台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