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及排名一览表

思而思学 2024-02-20 09:36:40

一、2024年内蒙古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

2024年内蒙古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及排名为经济统计学、税收学、贸易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审计学、行政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应用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政学等。

序号专业名称等级年度
1经济统计学区级2020
2税收学区级2020
3贸易经济区级2020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区级2020
5人力资源管理区级2020
6会展经济与管理区级2020
7英语区级2021
8审计学区级2021
9行政管理区级2021
10会计学国家级2019
11金融学国家级2019
12应用统计学国家级2019
13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2019
14市场营销国家级2019
15旅游管理国家级2019
16财政学国家级2020
17法学国家级2020
18财务管理国家级2020
19物流管理国家级2020
20工商管理国家级2021
21经济学国家级2021
22投资学国家级2021
23资产评估国家级2021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专业排名

专业档次全国排名专业名称星级排名办学层次
A4资产评估4★中国高水平专业
A6应用统计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9投资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A19旅游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A29市场营销4★中国高水平专业
B++31财政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38金融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0会计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0国际经济与贸易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6财务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6物流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B++83经济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00工商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09法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A+3物业管理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9会展经济与管理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14贸易经济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16酒店管理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22税收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24审计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43经济统计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67人力资源管理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97统计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126行政管理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13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252英语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32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三、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可知:内蒙古财经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内蒙古财经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内蒙古财经大学坐落于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承载历史使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为内蒙古财经学院,1962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5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学校,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2000年与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财经类高校。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创新“传承财经本色、强化融合底色、打造数字特色”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工学、文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构建“专、数、创” 交叉融合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创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新财经人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服务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充分发挥学校在乡村振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政产企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作用。

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年解决就业、全程指导就业的工作格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于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守人才培养使命,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配套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实践“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双证”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