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有什么专业,重庆邮电大学文科理科专业排名一览

思而思学 2023-11-12 11:45:47

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重庆邮电大学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重庆邮电大学文科专业、重庆邮电大学理科专业、重庆邮电大学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重庆邮电大学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重庆邮电大学有什么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经济学类(本)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金融工程
法学类(本)法学

知识产权

体育学类(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英语

翻译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据计算及应用

物理学类(本)应用物理学
生物科学类(本)生物信息学
机械类(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仪器类(本)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类(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本)医学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人工智能

自动化类(本)邮政工程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类(本)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数字媒体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生物医学工程类(本)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类(本)电子商务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广播电视编导

动画

设计学类(本)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二、重庆邮电大学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国家特色专业软件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三、重庆邮电大学相关资讯推荐

(1).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2).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3).2021级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4).2021级重庆邮电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5).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6).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7).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8).重庆邮电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重庆邮电大学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9).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多少分能考上,预测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多少分录取

(10).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多少分能考上,预测重庆邮电大学多少分录取

四、重庆邮电大学简介介绍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200余人。在职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3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我校名誉校长、校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等22支。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